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抑郁程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 w时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8 w时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更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医院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共计选取68例,通过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分别为为观察组、对照组,将艾司西酞普兰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将抗抑郁药物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焦虑评分表及睡眠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合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相比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具有显著优势(P0.05),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实施比对,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6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则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降低患者的HAMD评分,缓解抑郁症状,促进疾病好转,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并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HAMD评分比较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4、6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氟西汀相同。但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韩天明  肖玉瑛  洪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29-6530,6535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年满60岁以上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监测血糖、血脂、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疗程6周.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46%,显效率76%,氟西汀组痊愈率40%,显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率16%,氟西汀组不良反应率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显效快,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易耐受,更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班娜  崔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303-230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难治性抑郁症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29例为研究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9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以研究组疗效较好而快(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且起效快,不增加不良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3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9项帕金森病调查问卷(PDQ-3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96%(1/51),对照组为13.46%(7/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联合治疗。从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2例已确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从治疗第2周末两组患者间的汉密尔顿评分差异便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的方法更有利于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诊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和神经因子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21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117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效果,应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应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100B蛋白(S100B)、髓鞘间隙蛋白(MBP)、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RBAN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B、M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可改善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影响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H和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E_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H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而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通对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效果良好,可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映.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7.4%,氟西汀组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氟西汀组51.6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起效更快更安全,适合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国产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次,早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至150-225 mg/d;观察组给予国产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早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至15-20 mg/d。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5.00%,观察组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HAMD评分对照组(11.28±1.87)分,观察组(7.33±1.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6,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便秘2例,头晕1例,嗜睡1例;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便秘1例,头晕1例。结论国产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米氮平治疗,研究组患者运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因子(4.62±2.59)分vs.(13.39±1.19)分、睡眠因子(2.11±1.18)分vs.(7.31±1.10)分、焦虑躯体症状(3.71±2.30)分vs.(9.62±3.12)分及总分(11.19±3.60)分vs.(29.3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5例(75.00%)vs.19例(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2.31±0.56)分vs.(2.82±0.43)分、睡眠效率(2.22±0.31)分vs.(2.73±0.52)分、入睡时间(2.22±0.61)分vs.(2.84±0.53)分、睡眠时间(2.12±0.51)分vs.(2.74±0.63)分及睡眠质量(2.31±0.24)分vs.(2.74±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增加患者泌乳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中运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运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运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分析不同治疗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抑郁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比对照组74%的比例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等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为36%,与对照组32%等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中运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抑郁状况,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对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各2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以5 mg/d为起始剂量,最高剂量20 mg/d;帕罗西汀组给予帕罗西汀以10 mg/d为起始剂量,最高剂量40 mg/d;均晚餐后口服给药1次,疗程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各评定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14.5±4.5)分]较帕罗西汀组[(17.2±3.9)分]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P<0.05)。两组总有效率、第4、6周末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帕罗西汀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适合老年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96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8例,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按照其住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从治疗后第4周起,HAMD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产生了1例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胜一筹,该方法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米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HAMA评分、MADRS评分、PSQ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疗法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产后抑郁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使用认知疗法与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2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4、6周末的HAMD评分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疗法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缩短治疗的疗程,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