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 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特征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PTMC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特征与颈部LNM的关系。结果 LNM阳性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0.7 cm、肿瘤边界不清晰、微钙化、肿瘤突破甲状腺被膜及肿瘤位于上极的比例显著高于LNM阴性组(P<0.05)。LNM阳性组和LNM阴性组患者超声积分分别为2.54±0.48、1.42±0.13,LNM阳性组患者超声积分显著高于LNM阴性组(t=7.023,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超声积分≥2.0作为临界值,其预测LNM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90.4%。结论PTMC超声特征可有效预测颈部LNM,当超声积分≥2.0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建立超声积分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癌(MPTC)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64例M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采用χ2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MPTC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超声表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男性、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1cm、微钙化、被膜侵犯转移组MPTC患者比例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1cm、微钙化、被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TC的超声征象对预测及评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有一定的意义,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高频超声指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性,进一步评 价高频超声在预测颈部LNM 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接 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11 例。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将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结节的数目、大小、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微钙化和结节侵及(或接触)被膜与颈部 LNM 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ROC 曲线评价相关阳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结节大小、内部微钙化及结节接 触(侵及)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当检测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 节≥ 5 mm、合并微钙化及接触(侵及)被膜这3 个指标中的2 项时,预测存在颈部LNM 的曲线下面积最大, 为0.706,其敏感性为71.4%(95% CI :0.53,0.85),特异性为69.7%(95% CI :0.58,0.79)。结论 应用甲状腺 结节超声指标进行预测时,当检测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 5 mm、合并微钙化及接触(侵及)被膜这3 个指标中的2 项时,即可提示临床该结节可能存在侵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0例,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非转移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有61例患者141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内部低回声、长短径比≥2、内部液化、无微钙化、淋巴门结构不清及血供丰富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年龄≥45岁比例、肿瘤最大直径>5.0 mm比例、多发病灶比例和病灶微钙化比例分别为68.85%、65.57%、42.62%和78.6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0mm、多发病灶及病灶微钙化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OR=1.919、2.190和2.059,P<0.05);Logistic模型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0%和94.20%。结论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PT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病理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成LM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50例)和NL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50例).对LM组淋巴结转移颈部分区和2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M组中,PTC患...  相似文献   

9.
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超  吴婷婷  周莹颖  薛珺  杨伟伟 《中国全科医学》2019,(24):3000-3004,3010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方式与预后。目前常用超声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但准确性不高。近年来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有望提高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目的探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以及弹性成像在PTC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PTC患者124例,根据术后的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53例和反应组7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征象〔淋巴结前后径(S)、横径(L),并计算L/S(L/S分为>2或≤2)、淋巴结边缘形态(规则/不规则)、淋巴门(有淋巴门/无淋巴门)、淋巴结皮质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淋巴结钙化(无钙化/有钙化)、液化表现(无液化/有液化)、血流分布(中央型血流、周边型血流、混合型血流)、血流分级(0~2级)〕、超声造影〔淋巴结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造影分布(均匀、不均)、灌注区(有、无)以及边界情况(不清、清楚)〕以及弹性成像数据〔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AUC检验不同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转移组L/S、淋巴结边缘形态、淋巴门、血流分布、PI、造影分布和RTE评分高于反应组(P<0.05)。L/S、淋巴结边缘形态、淋巴门、血流分布、PI、造影分布和弹性评分为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PI、弹性评分、淋巴门、L/S联合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PI(Z=6.183,P<0.001)。联合诊断的拟合方程为Logit(P)=-13.168+2.888×L/S+4.232×淋巴门+0.159×PI+3.029×弹性评分。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可有效提高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超声、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部位、分期诊断结果、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阳性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超声、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4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术前定位、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颈部清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各分区淋巴结数及占转移淋巴结比例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49.84%。患者中年龄>45岁、伴有多灶病变、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以及原发灶包膜被侵犯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Ⅳ、Ⅵ区,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因此临床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上述分区,另外原发灶包膜侵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判断患者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318例病理确诊为单发PTMC并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发PTMC中同侧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57%(129/318)、9.75%(31/3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甲状腺被膜浸润、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发PTM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低,不应该常规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或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考虑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P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病例。术后常规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3.44%(177/241)。与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的PTC患者相比,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年龄偏小,多为女性,癌肿直径较大,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超声及CT检查积分更高。而BMI指数、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及甲亢病史对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患者为年轻女性、超声及CT检查积分≥4,并术中病理提示癌灶直径≥2.0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等于5枚时,应高度怀疑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85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建立危险评分数学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P<0.001)、年龄45~55岁(P=0.004),≥55岁(P=0.003)、结节最大径1~2 cm(P<0.001)、最大径>2 cm(P=0.008)、结节多灶性(P=0.029)、合并微钙化(P=0.019)、微钙化呈弥漫性分布(P=0.001)和血流分级2~3级(P=0.002)均为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在建模组中评估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在验证组中AUC为0.70(95%CI:0.67~0.76),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了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量化模型,根据模型对评分高的PTC患者可推荐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已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区域的转移方式。方法本研究27例病例中,男12例,女1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颈清扫标本,在术中被按照所在颈部分区,在术后标注后分别送检。结果病理检查证实:所有颈清标本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平均为6.7枚,其中:VI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多(95%),其次依次为:Ⅲ区(68%),Ⅳ区(57%),Ⅱ区(5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发于Ⅵ区和Ⅱ区,推荐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为侧后颈和前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这种清扫方式与原发灶的大小和可触及的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附9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96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其声像图特点为:①肿瘤形态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②肿瘤边缘不清无包膜,呈小毛刺状或"小米粒样"向瘤周突出;③成人肿瘤以低回声为主,儿童可为等回声;④肿瘤靠近被膜时可致局部被膜不连续;⑤近半数患者可显示散在的点状钙化或密集的砂粒样钙化;⑥癌结节血供丰富,发生率86.2%;⑦术前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回声相似,多见于直径大于1 cm的患者,发生率15.6%。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随访观察没有诊断意义。结论: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甲状腺超声图像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人工智能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切除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3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病例被分为训练集(265例)、测试集(44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甲状腺超声图像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测试集中评估该系统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测试集中,本模型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可达80%、76%、83%、0.794。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可用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后的10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106例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52/212),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以肿瘤最大直径≥0.7 cm和甲状腺被膜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分类分期及治疗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 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等高危因素患者,术中的细致探查及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对TMC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6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9.2%(28/96);通过诊断试验ROC分析发现肿瘤直径0.6cm为其最佳临界值,肿瘤直径(OR=3.717)和甲状腺被膜侵犯(OR=3.459)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肿瘤最大直径≥0.6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患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