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由于不同客观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开颅术后少数患者继发颅内严重感染。感染常并发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对11例颅内感染的治疗分析,认为及时作出诊断,感染灶有效的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血液类制品、腰穿鞘内注射药物和脑室冲洗51流等综全治疗,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1 43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89例发生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感染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部位、手术时间≥4 h、脑室外引流、留置引流管时间、脑脊液漏有关(P <0.05或P<0.01),与年龄、性别、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物无关(P均>0.05).89例颅内感染患者治愈73例(82.02%),显效7例(7.87%),进步8例(8.99%),无效1例(1.12%).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时,可以通过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加强引流管护理、防止脑脊液漏等方式预防和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治疗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其医院感染特点,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期间每例入住神经外科ICU≥2 d的患者及转神经外科ICU 2 d内的患者,监测其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侵入性操作使用及感染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筛查及耐药性情况。结果共纳入1 178例患者,住院总时间4 144 d,医院感染率为4.92%,患者日感染率为13.75‰,1月、7月-12月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其他几月比较明显偏高;呼吸机使用率为9.7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4.85‰;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28.4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85‰;导尿管使用率为97.9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25‰。结论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需要医院感染控制专(兼)职人员提高警惕,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强化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单纯静脉用药7例,静脉+鞘内注射5例,静脉+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鞘内注射3例,脑室内注药2例。结果治愈14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脑干功能衰竭合并脑室炎2例。结论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可显著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20-4921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21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设为鞘内注射组,而19例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治疗方式7d内治愈率及住院情况。结果鞘内注射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7d内治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47.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而痊愈,鞘内注射较静脉滴注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同时减少感染持续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小,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6—2012年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1 356例,分析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共70例,感染率为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者)高温季节、高龄、污染手术、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急诊手术等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7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均采用静脉全身应用抗生素加腰穿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或头孢曲松的方法治疗。结果 6例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感染得到控制并最终治愈,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治愈率为85.7%。结论静脉全身及腰穿鞘内注射抗生素是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确诊为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脑脊液的病原体变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早期诊疗方案。方法 通过查阅该院在2016年1月—2020年12月行神经外科手术后诊断为颅内感染的病例,并由该院检验科获取这些病例中送检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基本特征、脑脊液指标、病原体变迁以及耐药情况等数据。结果 5年间共有8 470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外科相关手术,术后颅内感染587例,感染率为6.9%。脑脊液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细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革兰阴性菌32株。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幕下病变、术后脑脊液漏、引流管放置时长(≥3 d)。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不仅要做好术前预防、术中防范、术后护理,更需要早期识别,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目前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12月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状况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监测1 076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2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9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3 h以上、术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及2级、4级ASA评分。结论 应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楷袁士翔陈东朝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7):39
目的探讨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546例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n=60)和未颅内感染组(n=486)。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术前格拉斯哥评分(<8、≥8分)、开放性损伤(是、否)、手术时间(≤4、>4h)、颅后窝手术(是、否)、术中置入材料(是、否)、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是、否)、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7、<7d)、术后空腹血糖(<7、≥7 mmol·L-1)、术后白蛋白(<25、≥25g·L-1)所占比例与未颅内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格拉斯哥评分<8分、颅后窝手术、术中置入材料、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7d、术后白蛋白<25g·L-1及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均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存在多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在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了解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参考。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所有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目标性监测,检测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监测住院新生儿3 963例,监测到医院感染新生儿158例、18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99%、例次感染率为4.59%。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相关感染占主导,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和眼感染。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医院感染率越高。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 住院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通过目标监测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儿童医院PICU 2015-2016年住院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儿2 921例,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78%和1.95%;2016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35% 和1.47%,均明显低于2015年的感染率(2.33%)和例次感染率(2.56%)。2015年及2016年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及胃肠道感染;呼吸机、中央导管及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14.26%、20.92%和9.16%;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0‰、0.50‰和0.57‰。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50.0%),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3.3%),2016年检出病原菌13株,仍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46.1%),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30.8%)。结论 P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器械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肺炎为主,真菌感染增多,需加强重点部位的感染管理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200例在2016年1月—2019年8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通过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仔细检测所有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病原菌检出率为90.00%,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为60株、105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的生活经历,了解影响开颅术后患者生活经历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提高开颅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以研究者自制的问卷为提纲,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访问,访谈以研究对象的谈话为主,访问20例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的经历,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患者的术后经历包括(1)积极应对,个人力量增强;(2)消极对待,顺其自然;(3)内心矛盾,对疾病妥协。 结论 健康照顾者可通过促进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的经历而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脑外科医院感染实行不同监测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分步骤进行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及目标性监测等方法。结果: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率为7.11%,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率为26.07%,目标性监测使医院感染率下降到21.3%,差异有显性(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回顾性调查不能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水平。前瞻性调查结果能代表实际感染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开展目标性监测,是确有成效的监 相似文献
16.
17.
ICU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接受侵入性操作较多,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对ICU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了解各类型管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1例的原因分析和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原因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5月~2007年12月51例发生颅内感染的发病原因,并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51例患者,经过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早期识别感染现象,早期治疗,提高了病人生存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进行信息采集。按术后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8例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611例,其中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8.18%;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4 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开门次数,要求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在手术持续时间≥4 h时更换无菌手套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外科骨关节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b>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综合医院外科住院实施骨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b>该医院连续监测骨关节手术患者621 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0.64%。Ⅰ类切口感染率0.66%,关节置换(深部组织)手术切口感染率1.16%。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06%,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率57.62%。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b>该医院骨关节手术切口感染率较低,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应实施手术全程质量管理,对危险指数高的手术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