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验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和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患者服务体验量表(ASPC),对330例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ASPC总得分为(72.92±10.88)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76.98±9.7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C总分及其六大维度得分均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的影响因素(P <0.05)。从自我管理行为的六大维度来看,ASPC总分及其六大维度得分主要为影响病情检测和饮食管理(P <0.05);从ASPC的维度来看,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及工作与休息管理仅受ASPC个别维度的影响(P <0.05),而运动管理不受ASPC的影响(P> 0.05)。结论 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是促进患者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 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包括首诊/第一线照护、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以患者为中心,是全科医学学科的基本原则/属性,构成全科医疗实践的核心价值。从患者视角测量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是评价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尚缺乏本土化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患者体验(ASPC)工具。目的 开发具有国际性和本土性双重特征的中文版ASPC量表。方法 通过4个阶段开发和验证量表。第一阶段采取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构建量表概念框架和内涵要素。第二阶段运用文献综述和知情人深度访谈法获得原始条目池,经过373例患者预试验,完善条目,形成测试版量表。第三阶段采用多阶段抽样策略,在多元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1 185例患者中对测试版量表施测。第四阶段按照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指南(COSMIN)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终获得正式版量表。结果 经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文版ASPC量表形成了6个维度9个亚维度因子结构,分别是首诊/第一线照护、服务可及性、医患关系的连续性(包括医患关系长久稳定性、医患双方的信赖感与责任感两个亚维度)、综合性服务(包括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咨询指导、健康检查与疾病筛查干预建议两个亚维度)、协调性服务(包括协调性服务条件、协调性服务两个亚维度)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9个亚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59~0.863,均>0.65。验证性因子分析中,χ2/df值为2.828、拟合指数(CFI)为0.875,所有亚维度组合信度(CR)均>0.7,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均>0.5或接近0.5。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家庭医生签约与非签约患者的量表得分存在差异。结论 中文版ASPC量表信效度符合心理计量学标准,量表整体和各维度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靠的内容效度、与理论构想一致的结构效度和建构效度。中文版ASPC量表所依循的理论框架与国际上公认的基础医疗六大基本原则保持一致,保证了量表的实证研究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量表亚维度符合我国本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境,能更全面精确地刻画我国全科医疗绩效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马倩雯  赵静波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90-3594
背景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患者的疾病感知极大影响着其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探讨我国普通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十分重要,可以为改善我国患者负性疾病感知和提升患者健康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普通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3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广东省8家医院的500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工具选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病人健康问卷2条目(PHQ-2),最终获得有效数据384例(76.8%)。结果 普通患者的BIPQ总得分为(38.6±9.1)分,认知表征、情绪表征、疾病理解能力维度得分分别为(22.1±7.0)、(13.3±4.0)、(3.2±2.2)分。不同职业、医疗费用对家庭经济影响程度患者的BIPQ总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IPQ总得分与WFPTS总得分及仁爱、技术能力维度得分,以及TIPI-C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r值为-0.39~-0.14,P<0.05);患者BIPQ总得分与PHQ-2得分呈线性正相关(r=0.41,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FPTS仁爱维度得分、TIPI-C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PHQ-2得分是患者BIPQ总得分的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337、-0.781、2.308,P<0.05)。结论 我国普通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认识不足,表现出较多消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医疗费用造成的经济压力是疾病感知的危险因素,情绪稳定性和医生的人文关怀是疾病感知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丽娜  匡莉  钟陈雯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29-1636
背景 构建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测量量表对于推动基层全科医疗发展、管理、评估和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根据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的理论框架和内涵要素,编制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量表条目。方法 2018年1-10月,首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汇总搜索文献中关于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相关量表条目,形成条目池。根据对5名社区中心主任、10名全科医生和20名患者进行一对一知情人访谈的结果,对条目进行归纳整理、精简、本土化制定和补充,形成初始版量表。通过373例患者样本测试,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Cronbach's α系数等方法,结合患者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反馈结果,增补完善条目,形成测试版量表。结果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共筛选出25篇文献中18个相关量表中的201个条目纳入研究,采取知情人深度访谈后将条目归纳整理、精简成初始版量表34个条目,经过问卷调查法对条目进行调适,最终编制形成测试版量表41个条目。41个条目用于测量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的6个维度,分别是:首诊/第一线照护、服务可及性、医患关系连续性、综合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结论 本文经过一系列完整规范的量表条目编制程序,编制出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测量量表条目41条。  相似文献   

5.
背景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  相似文献   

6.
匡莉  梁媛  梅洁  胡汝为  Li Li 《中国全科医学》2016,(7):813-818,823
目的 研究全科医疗特征功能测量工具基础保健评价工具-成人简短版(PCAT-AE)在我国社会文化和医疗卫生系统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 以PCAT-AE作为测试量表,采用“直接引入+汉化+局部修缮”方式进行本土化,形成的正式调查量表包括7个维度23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为首诊利用、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文化背景胜任力。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及东莞市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公立医院全科医学门诊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这9家机构的全科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8—9月,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PCAT-AE两部分。共回收问卷1 712份,有效问卷1 645份,有效率为96.1%。采用Cronbach’sα、探索性分析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构效度,采用相关系数评价量表条目的内部一致性。结果 量表总体Cronbach’sα为0.74;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3个维度的Cronbach’sα分别为0.63、0.72、0.67,协调性、以家庭和社区为导向、首诊利用的Cronbach’sα分别为0.58、0.47、0.40。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首诊利用、可及性、快捷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以家庭和社区为导向7个公因子,7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为55.62%。2个条目的载荷<0.4,1个条目的得分与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0.2。结论 采用“直接引入+汉化+局部修缮”方式本土化的PCAT-AE,形成全科医疗特征功能测试量表,在我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符合我国背景的全科医疗特征功能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开发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全科医疗特征功能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7.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采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模式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及定期随诊等方面和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科医疗综合干预措施优化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医疗配合度,使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应加大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背景 抑郁症患者常因强烈的病耻感、较低的治疗依从性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加重抑郁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需开展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心理治疗。目的 观察知行分析疗法(PBAT)对抑郁症(MD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耻感以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治疗的MDD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西酞普兰治疗,此外,对照组予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PBAT(根据治疗设置,共需8次,50 min/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8周时)采用Morisky治疗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SS)评估患者的病耻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MMAS-8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MAS-8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治疗依从性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交、能力、治疗维度得分及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交、能力、治疗维度得分及SS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24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HMAD-24得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AT可有效增加MD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病耻感,减少抑郁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市社区全科医疗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现状及其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方法 自设问卷调查北京市方庄地区 5个全科医疗诊所中于 2 0 0 3年 5月间就诊的、已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0 5例 ;并结合病历查阅与回顾。结果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的为 4 7 3% ,有 5 2 7%的患者不能很好地遵医嘱 ;依从性好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依从性差者 (χ2 =71 977,P <0 0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好坏与其病情控制密切相关 ;提高患者依从性是社区层面有效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全科医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改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总体签约率稳步提升,但服务内容落实及质量有待加强,缺乏系统权威的签约可及性和综合性评价途径。目的 研究农村家庭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 年7 月在江苏省通过典型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 814例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估、健康行为等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可及性与综合性水平。结果 共有1 728例(95.26%)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10例(87.38%)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及性感知程度较高,1 497例(86.63%)对综合性服务感知程度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是调查对象签约服务综合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是调查对象签约服务可及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总体水平较高,综合性维度中的心理服务的感知程度较低;苏北患者、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于村卫生室的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承诺兑现情况较好的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综合性和可及性感知评分较高。提示地区政府基于不同因素的影响,改进签约模式,加强签约服务内容落实程度,提高基本药物可及性,有针对地提升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陆悦  崔磊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1-2553
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其生存质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依从性问卷)和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对北京市某两家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129例哮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成人哮喘患者依从性问卷总均分为(3.7±0.6)分,AQLQ总均分为(4.1±0.4)分,依从性问卷的避免诱因和自我监测维度均分与AQLQ的总均分和各维度均分(除心理情绪维度)呈正相关(r值为0.175~0.429,P<0.05),依从性问卷的体育锻炼维度均分与AQLQ的哮喘症状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255,P<0.01),依从性问卷的健康责任维度均分与AQLQ的对刺激的反应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234,P<0.01)。结论应提醒患者注意避免诱因,贯彻自我监测,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患者健康责任感。关注并提高成人哮喘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88-2989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对89例首次抑郁症患者进行个人及家属的访谈,就诊状况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病及就诊情况、复诊次数、巩固治疗期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及实际服药情况等,运用现象学分析对资料进分析。结果:完全依从性和部分依从性患者,在医嘱的可执行性;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对疾病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和以往的生活习惯;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在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病程、家人的关怀程度以及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结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为增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自觉的采纳与医嘱相一致的行为,应注重增强医嘱与健康指导的可执行性,关注认知、心理、社会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瑶  林燕铭  郭恺  吴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98-4403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定期按时服药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探究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 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包括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意向问卷)3部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18份,回收有效问卷1 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4.91%。1 156例患者中,892例(77.16%)服药依从性为中等依从和高依从性(视为服药依从)。经检验,将面对面随访次数、糖尿病用药指导作为协变量纳入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指标近似残差均根(RMSEA)=0.041,拟合优度指标(CFI)=0.893,简约规范适配指标(PNFI)=0.639,临界样本数值(CN)=499,拟合结果良好。面对面随访、糖尿病用药指导分别通过影响对服药的态度(0.09)、主观规范(0.08)对服药依从行为产生间接效应,标化后的总效应为0.01(P=0.013)、0.01(P=0.011)。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提供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可间接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行为意向,面对面随访可增强患者坚持服药的信念,从而提高服药依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0余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这一人群干预实践的利用情况及其管理效果非常重要。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管理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5个市10个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的1 527例≥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健康管理效果。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报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34%(1 375/1 522),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率为52.80%(725/1 373),规范血糖检测率为83.69%(1 262/1 508),规范随访率为90.18%(1 377/1 527),最近1次随访中入户随访和就诊时随访比例分别为29.24%(443/1 515)和61.06%(925/1 515)。管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自测血糖率为53.57%(818/1 527),最近6个月规范服药率为89.26%(1 363/1 527),最近1次随访时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996/1 527),总体服务满意度为95.15%(1 453/1 527)。在年龄≥65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患者的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过去1年随访次数患者的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64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过去1年随访次数的患者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社区的健康管理活动,其规范实施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3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及用药情况、用药知识水平,使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表等资料,分析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23.2%.依从性好和...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张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4):542-544,552
目的:探讨社会歧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8名,收集服药相关信息,并用精神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评测社会歧视情况,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歧视与依从性的关联。结果:178名患者信息中,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率分别为43.3%、31.5%和25.2%。3组患者在ISMI价值否定、歧视体验和生活无意义等3个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不依从者得分最高。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价值否定(OR=1.72,95%CI:1.37~2.07)、歧视体验(OR=2.89,95%CI:2.56~3.32)和生活无意义(OR=2.11,95%CI:1.68~2.54)3个维度的得分与依从性存在明显关联。校正年龄、文化程度和居住地等混杂因素后,3个维度仍表现出明显的独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社会歧视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消除社会歧视可能是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续配和服药依从性及一般用药信念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改善患者用药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续配和服药依从性量表(Adherence to Refills and Medications Scale,ARMS)及用药信念普适性问卷(Beliefs about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General,BMQ-G)横断面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20年7—11月入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续配和服药依从性及一般用药信念,入选标准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年龄≥65岁),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诊断标准,且连续服用降糖药物3个月以上,并采用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及二元逻辑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309例患者,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占71.8%,过度用药信念低的患者占63.4%,药物有害信念高的患者占50.8%,药物有益信念高的患者占68.9%。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患者续配和服药依从性与过度用药信念、药物有害信念呈显著正相关(过度用药信念:OR=1.318,95%CI:1.119~1.553,P=0.001;药物有害信念:OR=1.340,95%CI:1.166~1.540,P<0.001);与药物有益信念呈显著负相关(药物有益信念:OR=0.820,95%CI:0.679~0.990,P=0.039);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一般用药信念是续配和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用药信念与其用药依从性显著相关。临床药师应重视用药宣教,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信念,提高其续配和服药依从性,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