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8,(2)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诊的82例L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各指标水平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L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研究联合应用西洛他唑对初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APN)、内皮素-1(ET-1)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98例初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片0.1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洛他唑片50mg,2次/d,口服,疗程为12周。检测2组患者血APN、ET-1及TM的变化,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APN、ET-1及TM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APN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ET-1及TM水平则降低;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西洛他唑可以使初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内皮功能方面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有显著改善;P30H0潜伏期缩短;TCD示平均血流速度(Vm)提高,阻力指数(RI)降低;超声检查示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无明显变化,血流量增加;脑SPECT示血流灌注增加。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通心络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效应。方法: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ml送检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治疗方法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3/d,30天为一疗程。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测定指标的参数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循环,缩小梗死面积,降脂抗凝,降低血粘度,明显改变腔梗患者的血流变异常,有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圣华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1):55-56
对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9a)],载脂蛋白(Apo)A1,B,E。结果显示TC,TG,HDL,LP(a),ApoA,ApoB各项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V,PV,PAgt分别与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变化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血脂异常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西洛他唑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阿司匹林治疗该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临床资料,实验组60例采用洛他唑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MMSE及ADLBarthel指数变化、随访12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洛他唑治疗后患者MMSE评定平均为24.28,阿司匹林治疗后MMSE评定平均分20.11,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治疗后ADL Barthel指数平均为49.93,阿司匹林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平均分38.27,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西洛他唑治疗后仅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治疗后共见5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脑梗死后血管性卒中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EH)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时血流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北京R80型板式粘度计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33例脑梗死,32例EH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血浆粘度、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和梗死组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梗死组患者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EH组改变更显著(P〈0.01)。结论:血液粘滞度的异常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常规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ESR、CRP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ESR、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长春西汀联合拜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患者ESR和CRP水平,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对老年人脑梗塞合并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脑梗塞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或者病原学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分别进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好转的时间、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时间、感染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天数以及患者胸部影像学肺部炎症影基本吸收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2.3%,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6.6%,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咳嗽好转的时间、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的天数及患者胸部影像学肺部炎症影基本吸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脑梗塞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后动脉等颅内血管的血供,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6.
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组口服中药通窍活血汤,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粘稠度,并观察2组双侧大脑的最大峰值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平均流速以及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2组血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管阻力指数以及搏动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最大峰值流速以及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AC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例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动指数(PI)以及CVR,并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20,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2.225,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19,t=7.259,P<0.05),而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48,t=19.0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4,P<0.05),PI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纠正A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提升机体稳定脑血管灌注量的能力,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疑难病杂志》2016,(2)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与小量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0月一2015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汕头中心医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7例(脑梗死组)、脑出血患者12例(脑出血组),以急性起病第3天作为观测时点,采用TCD的2MHz探头分别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静脉(BVR)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砌)以及TCD频谱形态。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5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健康对照组BVR检出率(85.0%)高于脑梗死及脑出血组(67.1%和60.0%)。(2)健康对照组BVR的血流速度女性比男性快,健康对照组及脑梗死组双侧BVR的Vs、Vd、Vm、PI、RI基本对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双侧MCR的Vs、.Vd、Vm基本对称,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梗死组的PI、右RI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男性患者BVR的双侧Vs、PI、RI及右侧Vd、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脑梗死组。3组男性MCA的左侧Vd及双侧PI、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患者的BVR血流速度较健康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减慢,腔隙性脑梗死、小量脑出血患者MCA的PI、RI指数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