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厚度及CT值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211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的162例纳入冠心病组,另外49例纳入冠脉正常组.重建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后测量右冠脉、回旋支、前降支中段心外膜脂肪最厚层厚度,记录心外膜脂肪的CT值;计算SYN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重、身高、血生化等相关指标,通过双源CT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进行测量,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板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血生化等指标在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重构、性质,以及点状钙化情况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斑块正性重构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P=0.039;无点状钙化组、非正性重构组以及钙化斑块组患者在心外膜脂肪体积、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优于点状钙化组、正性重构组以及无钙化斑块组患者,P均<0.05,以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程度最大,是能够独立影响易损斑块的发病因素,敏感性分别为62.20%及93.22%(P<0.01),阈值103.69cm3.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点状钙化以及血管重构三个方面,也可独立作为对易损斑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外膜脂肪体积易损斑块临床诊断所具有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62.20% 及93.22%(P <0.01),阈值103.69cm3.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点状钙化以及血管重构三个方面,也可独立作为对易损斑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我们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轻度31例,中度19例,重度10例),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外膜脂肪厚度。结果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冠心病程度的加重,心外膜脂肪厚度也明显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厚度呈现正向相关性(r=0.763,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能很好判断病情,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探索ACS的发病机制.方法 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观察68例ACS患者和52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病变,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 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纤维帽厚度,脂核负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结果 ACS患者主要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而SA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斑块;ACS患者病变正性重构和血栓多见,纤维帽更薄,SA患者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纤维帽相对较厚,血栓少见.结论 ACS和SA病变IVUS表现各不相同,斑块的不稳定和破裂可能与AC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A)一直都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反映血管形态改变的动态信息,图像清晰,细小的血管分辨率高,但DSA为有创检查,仅显示管腔投影,无法对管腔结构进行评价,对冠脉内偏心性斑块难以准确反映,对轻度粥样硬化斑块容易漏诊。近期发展的血管内超声,在了解管腔大小改变,管壁厚度和各层结构方面有很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情况,再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随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具有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观察组管腔堵塞5例(7.35%,5/68),管腔狭窄63例(92.65%,63/68);对照组管腔堵塞0例,管腔狭窄11例(31.43%,11/35),两组管腔堵塞率及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具有密切关系,心脏瓣膜钙化程度越重,颈动脉狭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精准化个体治疗在冠脉造影显示模糊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病变管腔相关参数、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模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进行IVUS检查分为冠脉造影组(34例)和IVUS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偏心性斑块数量、治疗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管腔相关参数水平,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以及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IVUS组偏心性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组(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部位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中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占比及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Ⅲ、Ⅳ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冠脉造影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Ⅰ、Ⅱ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组;治疗后IVUS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组;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IVUS组显著低于冠脉造影组;IVUS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内径进行测量,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常组35例(中层厚度不超过1 mm)与增厚组27例(中层厚度超过1 mm),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心腔大小、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左室下壁和侧壁的多普勒Tei指数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颈总动脉内径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增厚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室间隔与平均Tei指数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超声检测,可对其左心功能变化情况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非糖尿病足组和糖尿病足组,98例排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为对照组,应用超声观察血管走行、管壁回声、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管腔血流充盈情况,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斑块发生率、狭窄阳性率、闭塞阳性率非糖尿病足组分别为76.58%、28.83%、13.51%,糖尿病足组分别为80.00%、35.56、20.00%,对照组分别为19.39%、7.14%、4.0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2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将下肢动脉分为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5个节段,二维超声评价各个节段管径、内中膜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和管腔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并测量血流量.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常见.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增高,腘动脉以下血管内径变窄,IMT增厚,血流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准确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或冠脉双源CT检查符合1支或多支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达到50-70%,入选48例患者,根据是否规律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使低密度脂蛋白降至2.0mmol/L以下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1年-1年半后再次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双源CT,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退率和斑块无进展率明显增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回退,管腔扩大,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头晕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头晕患者高脂血症、高血糖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头晕患者进行血脂、血糖分析,颈动脉硬化患者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结果随着血脂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高血脂、高血糖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有效且准确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17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0例无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5例拟诊 CHD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颈动脉情况,包括IMT值、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块面积,随访3年观察是否发生或再发脑梗塞.结果:观察组患者IMT大于对照组,CCAD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4.31%、31.00%,硬化斑块检出者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检出者.随访3年,观察组再次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6.67%、8.82%,对照组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5.00%、2.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简便易行、无创、可靠等优点,对脑梗塞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永树 《健康必读》2006,5(9):28-3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测定肱动脉内径代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患病组36例,对照组40例.结果 患病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1),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0.
官洁 《现代养生》2014,(10):47-4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CHD)患者为CHD组,另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正常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对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进行检查诊断,并分析冠心病与斑块形成及IMT增厚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患者IMT厚度较厚,斑块发生率较高,粥样斑块积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IMT增厚情况,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