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地区2~15岁年龄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布按年龄组分别定义血压升高组和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以问卷结合体格检查的形式,询问调查对象家长获得高血压家族史、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相关因素并测定身高、体重、血糖(Glu)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超重、高出生体重、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明显关联(P0.05);而TG异常、母亲怀孕时患妊高症、低出生体重和交通方式与血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生活在城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密切相关。结论超重、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迎修  陈敏  魏蕾  王淑荣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5-316,319
目的分析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流行分布,为成年期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的检出情况。结果山东省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28.58%(城男)、23.85%(乡男)、20.99%(城女)和19.68(乡女),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城乡及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与体重状况关系密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表现为肥胖组(男48.97%,女40.91%)>超重组(男36.96%,女31.22%)>体重正常组(男24.29%,女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是预防血压偏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人群血尿酸( uric acid,UA)水平与血压变化及升高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病因及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972名宿迁市沭阳县5 ~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身高、体重、UA和血压等指标,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行为生活方式等资料.数据主要采用单因素t检验、x2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血压水平逐步增加,同时UA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08,P=0.015);但UA与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关联(均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UA正常组和UA升高组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间的UA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也表明,UA与血压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UA变化及高尿酸血症与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及血压升高均无关联,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徐双  田昌伟  陈林  王文明  沈蕙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38-1840
描述苏州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患病情况,为学校开展高血压有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苏州市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将年龄在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714 977名纳入研究.结果 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为108.25和69.57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45%,且男生(26.30%)高于女生(20.11%),城市儿童青少年(25.31%)高于乡村群体(21.53%),超重和肥胖群体(33.10%)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9.90%),青少年(24.30%)的检出率高于儿童(23.24%).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为19.12%,且男生(18.93%)的检出率低于女生(19.34%),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22.37%)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7.92%),青少年的检出率(21.05%)高于儿童(18.63%),但城市和乡村群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州市有很高比例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并且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群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本院体检的学龄期儿童568例,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收集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母亲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出生体重、居住地及体质量指数;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8例学龄期儿童中,血压升高286例(血压升高组),收缩压均值为(110.37±7.05)nnn Hg,舒张压均值为(72.14±6.21)mm Hg;血压正常282例(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均值为(87.21±7.59)mm Hg,舒张压均值为(53.62±6.80)mm Hg。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居住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日常运动情况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居住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日常运动情况是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超重、居住地在市区及血糖血脂异常儿童血压升高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10年5-10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24例,参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研制协作组2010年标准筛选血压升高儿童,分析内容包括遗传因素、早期喂养、饮食行为、学习及运动情况、家庭环境等与肥胖及血压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68例肥胖儿童出现血压升高,发生率为5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肥胖、喜食肉类食品、晚上睡眠时间、午休时间、喝饮料的频率、膨化食物是与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比例很高,不良饮食习惯及母亲肥胖、过长的睡眠时间均能增加血压升高发生的风险.在肥胖儿童的治疗及随访中,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预防血压升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双双  马传伟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9-1452
了解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变化趋势,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基于1993,2000和2011年3次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横断面数据,选取具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完整资料的4 715名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3-2011年儿童青少年SBP和DBP水平分别增长3.4和1.5 mmHg,其中男生、7~12岁和城市儿童增长幅度较大.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和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10.0%,2.1%和9.3%增加到2011年的12.9%,3.0%和11.7%,分别增长2.9,0.9和2.4百分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4.8%,1.4%和4.9%增加到2011年的10.8%,8.8%和19.7%,分别增长6.0,7.4和14.8百分点(x2值分别为61.4,132.7,229.7,P值均<0.05).相对于男生,女生血压偏高的OR值为0.79(95% CI=0.66~ 0.95);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OR值为2.11(95%CI=1.57~2.84),肥胖OR值为3.14(95%CI=2.15~ 4.59);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OR值为1.65(95%CI=1.22~2.22).结论 1993-201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均呈增加趋势.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1~16岁中学生遗传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中学3266位符合条件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贵阳市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5.40%,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儿童青少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父亲和/或母亲有无家族史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呈正相关。[结论]10~16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与女性。遗传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血压值,应定期对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儿童的血压监测,预防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营养与血压现状,为开展平衡膳食教育及早期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市西城区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入学体检资料中的身高、体重、血压3项指标,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其血压水平。结果2002-2005年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除高一年级女生出现下降趋势外,其他学生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血压偏高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结论应及早预防青少年营养过剩的发生发展,加强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青岛市参加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 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皮脂厚度等指标,用长岭晋吉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脂百分含量(BF%),并计算FMI和FFMI。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判定血压偏高与否,采用t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血压正常组学生的上臂皮脂厚度、肩甲下角皮脂厚度及腹部皮脂厚度以及BMI、FMI、FFMI均低于血压偏高组学生(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肩甲下角皮脂厚度、FMI及FFMI对收缩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肩甲下角皮脂厚度和FFMI对舒张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I及FFMI相对于BMI可以作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更合适的预测指标。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控制BMI,FMI的增长,是预防成年期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筛选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再对自愿参加的108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结果男、女儿童血压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腰围偏高组也明显高于腰围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I,WC与儿童SBP,DBP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定期检查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对预防和控制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蒙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4所学校中3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开展研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7~17岁儿童青少年4 015人。超重、肥胖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2.53%、10.01%及12.38%。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9.96%、19.48%及25.62%。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2.190倍(95%CI:1.696~2.926,P<0.001)和3.243倍(95%CI:2.501~4.204,P<0.001)。对1 604名9~17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等行为进行分析,非寄宿生(15.09%)、食用新鲜水果≥1次/d(13.49%)学生的肥胖率更高(χ2=18.012、7.225,P<0.05);不饮用含糖饮料(16.88%)、每周进行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腰高比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儿童青少年血压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3 1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计算BMI和腰高比,分析血压偏高与各项肥胖指标的关系.结果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1.3%,超重肥胖率为28.5%,采用腰围、腰高比标准筛查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0.6%和23.7%.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分组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80,105.87,124.17,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OR=3.89,95%CI=3.09~4.90);与正常腰围或正常腰高比组相比,中心性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腰围:OR=3.05,95%CI=2.41~3.86;腰高比:OR=3.35,95%CI=2.67~4.21).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同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者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最大(OR=4.28,95%CI=3.31~5.53).结论 BMI、腰围和腰高比均与血压偏高存在相关,BMI与腰围或腰高比存在联合作用,保持正常体重和正常腰围/腰高比可能利于控制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5.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4,2006,2009和2011年4轮调查中儿童青少年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由2004年的76.5%增加到2011年的91.5% (P<0.01).调整性别、年龄、地区、调查年份以及BMI等因素后,SBP和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的增加而升高(P值分别为0.026和0.012).与含糖饮料低摄入组(<1次/周)相比,高摄入组(>3次/周)儿童青少年的SBP和DBP分别升高1.1和0.8 mmHg.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降低含糖饮料摄入对降低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宿迁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获得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宿豫和沭阳儿童青少年,完成调查表,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结果 2个地区低年龄组(0.05)。除2岁年龄组DBP水平较为接近外,宿豫区(城市)儿童各年龄组血压水平均高于沭阳县(乡镇)。同一地区同年龄组男女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血压升高者208例,占24.2%,高于农村人群(98例,占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生非同日3时点血压测量结果,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量非同日3时点血压、身高和体重,并依据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分析3个时点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两种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对血压偏高检出情况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杭州市中小学生健康检查,随机整群抽取杭州市7个县(市、区)7所小学、7所中学和7所高中资料完整的24 5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收集基本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偏高的判断分别采用《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2010标准)和2018年国家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2018标准)。采用R 4.1.2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8标准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比例(15.05%)远低于2010标准(23.47%)。两标准判断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水平为中等水平(Kappa值为0.71),但两标准的一致性在不同身高组中存在明显差异,Kappa值在P5~、P10~、P25~身高组最高,在P90~、P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质指数(BMI)预测高血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探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预测江西县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于2013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西省县区5 260名11~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分析儿童青少年BMI与血压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超重、肥胖界值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BMI预测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男、女生(0.590、0.563)均0.5(P=0.000);男、女生超重点和肥胖点的灵敏度(0.206、0.081;0.078、0.018)均低于ROC曲线上的理想界值点(0.551、0.433);而男、女生超重点及肥胖点的特异度(0.903、0.951;0.977、0.994)均高于ROC曲线上的理想界值点(0.592、0.668)。结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预测江西县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某中学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身高体重筛查出肥胖个体,并按1∶1的比例在同班级匹配(按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项目)体重正常的儿童,分别测量其血压值,然后统一用国际通用SCL 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筛查,比较两组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结果】 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比较筛查总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肥胖组中心理筛查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无论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体重正常组中心理筛查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在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肥胖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引起儿童血压的升高。控制体重和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对预防儿童期高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