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雪娇  杨旻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3):1618-1623
背景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有望成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众多慢性病患者健康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服务质量有待关注。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验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体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2020年6—9月,便利抽取浙江省杭州市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社区慢性病患者525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个体特征)、服务相关资料(服务特征)和服务体验3部分。采用基于服务差距分析模型的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计算服务感受-期望间的差距,以测量服务体验。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保障模型的指导下,假设结构性因素(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个体特征)影响过程性因素(医养护一体化的服务特征),两者共同影响结果(慢性病患者的服务体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杭州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感受总均分为(5.14±0.44)分,期望总均分为(6.80±0.01)分,感受-期望间差距的总均分为(-1.65±0.4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病数量、是否更换过服务团队、接受的服务内容项目数和服务方式种类数是慢性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感受-期望间差距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验主要受到服务特征(签约时长、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智慧医疗)的影响(路径系数=-0.51,P<0.001),服务特征直接影响服务体验(直接效应量=-0.51,P=0.002);个体特征(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患病数量)直接影响服务体验(直接效应量=-0.14,P=0.026),并通过服务特征间接影响服务体验(间接效应量=-0.24,P=0.002)。 结论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服务体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可通过提高该服务内容的利用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智慧医疗的作用、为患者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等途径,进一步改善社区接受医养护一体化的慢性病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形式,本地区创建了医养护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依据信息技术,对部门资源进行整合,为本地居民创建综合、连续、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可进一步促进社区优良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原因及提高遵医行为措施。方法:采用访问调查的方法,对13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38病人中,非医嘱用药者59.4%,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者49.7%,无症状或症状轻者38.4%,生活无规律者24.1%,另外有少部分病人缺乏锻炼和情绪波动。分析及对策: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护理,加强宣传、指导锻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健康教育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妇产科门诊病人的问卷调查 ,探讨影响门诊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及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 0 0 2年 3~ 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军区总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 98名妇女 ,对其进行遵医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就诊妇女遵医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化程度越高 ,妇女遵医得分也越高 ,且配偶文化程度也间接影响妇女遵医得分 (P <0 0 5 )。 3 0~ 3 4岁年龄组妇女的遵医得分比其他年龄组低 (P <0 0 5 )。感染性疾病组妇女的遵医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就诊原因妇女 (P <0 0 5 )。享受社保医疗的妇女其遵医得分高于自费医疗组妇女 (P <0 0 5 )。医护人员的态度、药品价格、就诊环境、治疗效果等也是影响病人其遵医行为的因素。结论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加强对病人保健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改善医疗的各个环节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新型的医护关系模式 ,同时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医疗制度是促进患者遵医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但实施效果仍然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合理评价实施效果及找出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目的 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项目规划的合理性,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天津市和平区抽取居民代表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共26人。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采取焦点访谈法收集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编码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访谈形成53个综合开放式编码并汇聚为16个主轴编码和4个核心编码,即项目先导、项目牵引、实施保障和项目结果,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项目结果。项目结果包括受认可项目、存在问题项目、医务人员满意度、居民满意度4个主轴编码。“需求导向性-供需一致”(21次)、 “服务运行模式-团队模式”(3次)、“管理经验-妇儿时间久根基深”(5次)及“经费管理-计件拨付经费较充足”(5次)为老年人管理及妇儿管理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需求导向性-供需一致”和“项目考核机制”则是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及肺结核患者管理项目的实施障碍因素;“项目考核机制-指标量化要求高”(26次)、“经费管理-经费相对足实际不足”(22次)、“服务运行模式-医疗公共卫生两张皮”(10次)及“项目规划”(9次)是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政策解读”(7次)、“医疗满意度”(7次)、“设备准确性”(5次)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4次)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项目先导、项目牵引、实施保障3个环节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应以需求为导向优化项目设置,以效果指标为牵引优化项目考核,以政策落实为支撑确保项目实施,克服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条件在保障目标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困难,推进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糖尿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  相似文献   

7.
背景 对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开展慢病管理能够减轻疾病对社会、家庭、个人的负担,家庭医生团队作为我国目前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其执行力是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探索家庭医生团队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慢病管理服务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8名医务人员开展半结构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本次研究梳理概念114条、范畴49个、主范畴8个,总结出家庭医生团队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慢病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服务组织方(政府)、服务供方(医方)、服务需方(患方)、任务执行4个核心范畴。理论框架主要分为5个脉络,一是组织方驱动供需双方脉络;二是供方主动执行脉络;三是需方配合执行脉络;四是供需双方交互影响脉络;五是任务执行循环改进脉络。结论 家医团队对轻度认知障人群慢病管理的执行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过程和结果是检验执行力的关键,服务组织方的驱动作用、服务供方执行功能、服务需方配合执行是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前提,但任务执行过程与结果的反馈作用能够改进服务质量,最终形成组织方驱动-供方执行与需方配合-任务执行反馈的...  相似文献   

8.
宋敏  叶流  曾凡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24-125,128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订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法,对60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同的患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文化程度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收入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家庭支持的患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不同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不理想。医护人员应从加强健康教育、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争取家庭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方面进行于预,提高患者遵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院外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肾病专家审核、自行设计问卷,对108例NS患者相关行为、激素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遵医行为比较差的依次为不遵医嘱规律用药(46.3%)、在家每天不计尿量(44.4%)、不监测血压(33.3%);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疾病知识了解度对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是治疗原发性NS有效的基础,医护人员要把健康教育延伸到出院后患者的监管、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05-04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ScienceDirect、Ovid数据库及百度和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01-01至2016-05-03。采用自制文献摘录表纳入文献中符合标准的摘录信息,并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类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干预措施/影响因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获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文献92篇,涉及的项目类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7.8%,44/9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30.4%,28/92)、健康教育(10.9%,10/92);包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规定外的实施效果其他评价指标的文献30篇(32.6%),涉及的项目类型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影响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居民素质(10.9%,10/92)、激励措施(政府支持)(9.8%,9/92)、医务人员满意度(7.6%,7/92)。结论 目前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类型主要集中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其中居民素质、政府激励措施、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马锐  王伟梁  王宇  周郁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670-2674
动机损伤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特征之一,在患者的治疗及功能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动机损伤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但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机损伤的具体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回顾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机损伤的相关研究,重点阐述了动机损伤的特征、评估和影响因素,为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策略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其就医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级诊疗制度作用的发挥。目的 了解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分析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2017年7-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6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及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有效回收率89.0%。534例慢性病患者中,41.9%(224/534)的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76.6%(409/534)的患者赞成分级诊疗制度。287例患者最近一次就医选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占53.7%,247例选择综合医院就诊,占46.3%。居住地〔OR=2.142,95%CI(1.331,3.448)〕、平均月收入〔3 000~4 999元:OR=4.489,95%CI(2.165,9.311);≥5 000元:OR=5.773,95%CI(2.216,15.037)〕、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30 min:OR=3.421,95%CI(1.685,6.947)〕、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30~59 min:OR=0.480,95%CI(0.255,0.906);≥60 min:OR=0.244,95%CI(0.126,0.472)〕、疾病严重程度〔中度:OR=1.799,95%CI(1.053,3.071);重度:OR=2.559,95%CI(1.400,4.679)〕、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OR=0.288,95%CI(0.186,0.445)〕、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是:OR=0.311,95%CI(0.188,0.513)〕是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率不高,且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情况是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因此卫生行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规范慢性病诊疗流程,促进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贾利利  李秀芹  郭昆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56-3062
目的 探讨分级诊疗背景下患者对“下-上-下”转诊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11月—2017年5月,从下级医疗机构转至西安市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415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对上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对“下-上”转诊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上-下”转诊过程的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415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4%。结果 患者对下、上级医疗机构,“下-上”和“上-下”转诊过程的满意度依次为30.0%(120/400)、81.8%(327/400)、65.5%(262/400)、48.3%(28/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就诊费用是否满意是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人均月收入、参加医疗保险类型及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就诊费用、就医环境是否满意是对上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对转诊手续便捷度、转诊花费的时间是否满意是对“下-上”转诊过程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文化程度及对转诊手续便捷度、转诊花费的时间是否满意是对“上-下”转诊过程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对上级医疗机构和“下-上”转诊过程的满意度较高,对“上-下”转诊过程的满意度较低,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最低;年龄、文化程度、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就诊费用、转诊手续便捷度、转诊花费的时间等是患者对“下-上-下”转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人群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科医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是通过诊断分类记录人群特征的重要分类方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和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实施ICD-10诊断规范化干预行动,提炼诊断规范干预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实施研究综合框架(CFIR)设计问卷,对武侯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医生及其所在机构管理者进行调查,调查ICD-10诊断规范化行动可能存在的应用障碍和风险;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自动提取2017年6月-2020年10月不同阶段诊断种类的触发记录及规范化率,以及行动实施过程(2019年11月-2020年7月)中的咨询数据。结果 83.1%(133/160)的调查对象认为推动基层医疗的诊断规范化非常重要。对应用ICD-10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预期集中(50%以上选择率)在人群管理(59.4%,95/160)、风险分层(55.6%,89/160)和诊断质量(53.8%,86/16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特征中人群管理(群体干预)、风险分层、患者沟通、团队内部工作安排、诊断质量、基于管理人群的科研数据获取、建立患者信任感、与外部资源沟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促进作用是推动基层医疗诊断规范化重要性的影响因素(P<0.05)。项目实施观察9个月中,总门诊诊断数为161.09万人次,通过微信咨询群提出的问题率仅为0.01%,频次最高的是信息系统操作相关(19.5%,38/195)。干预期间未新增需自定义的ICD外诊断名称,干预后大部分疾病诊断占比上升,诊断结构及顺位均有较大变化。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尽快实施诊断规范化干预工作;ICD-10是适宜的规范化分类工具;国家需加强对基层医疗相关数据化标准的协同研发和应用管理工作,为数据驱动的基层医疗服务业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16.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姬建鑫  韩颖  杨林  柴志凯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13-1217
背景 全科医师作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参与主体,其满意度直接影响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目的 基于山西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山西省12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4、2015、2016、2017级全体学员1 009名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学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对培训的了解程度、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对自身的帮助程度、培训过程中的压力状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采用5级评分,“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为1~5分)。共发放问卷1 009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27%。结果 820名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评分为(3.62±0.73)分。其中,满意度评分较高的3项依次为“带教教师的自身为人素质”“带教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评分分别为(3.86±0.73)、(3.70±0.76)、(3.61±0.82)分,得分最低的1项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薪酬”,评分为(3.02±0.9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员年龄、期望就业医院级别、对培训的了解程度、对培训的必要性认知、对培训对自身帮助程度的认知、培训过程中的压力状态是其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一般”满意范畴。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学员对全科医师及其规范化培训的认知上,建议在培训中增加学员对全科医师培训目的与意义的认知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刘彩茵  江冬冬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73-3078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宜昌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抽取于2017年9—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75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居民的一般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居民的续签意愿。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0%。结果 735例居民中,有续签意愿者占85.9%(631/735)。年龄、健康状况、从家步行至最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花费的时间、对基层首诊的看法(是否赞成基层首诊)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是否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认知情况(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能降低发病率、医疗费用及提高就医便捷性),利用情况(是否享受到上门服务、电话随访、免费体检及建立健康档案),满意度情况(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及总体情况是否满意)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昌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较高,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旻  朱雪娇  徐玛瑙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232-1237
背景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在推广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亟待关注,从患者角度进行的评价尤为缺乏。目的明确杭州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验现况,为提升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于2020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5个主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和下城区)的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5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与服务相关资料和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验(采用服务体验评价量表,含有形性、有效性、可靠性、交流性、移情性5个方面)。结果525例(95.5%)调查对象的问卷被有效回收。525例慢性病患者中,165例(31.4%)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满意。患者的服务感受总均分为(5.14±0.44)分,低于其期望值总均分〔(6.80±0.0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可靠性〔(5.69±0.87)分〕、有形性〔(5.43±0.85)分〕、移情性〔(5.13±1.81)分〕、交流性〔(4.86±1.53)分〕、有效性〔(4.77±0.98)分〕。服务期望各维度得分间差异较小。感受-期望间差距得分最大的维度为有效性〔(-2.01±0.14)分〕,最小的维度为可靠性〔(-1.11±0.17)分〕。剔除满意度调查时选择"其他"的20例调查对象,共对505例调查对象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满意度与服务感受总均分呈正相关(rs=0.741,P<0.001);与服务感受-期望间差距总均分呈正相关(rs=0.687,P<0.001)。结论服务体验和服务满意度密切相关,当前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有形性、有效性、可靠性、交流性、移情性5个方面尚未达到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期望水平,尤其是有效性方面,提示需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戚倩  吴蓓雯  费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5):1769-1774
肌肉减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伴随世界范围内肿瘤高发病率以及高病死率,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及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尚无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目前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如:年龄、体力活动、营养状况、肿瘤治疗等)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评估及筛查,为后续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