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溶栓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入选病人116例,分为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组(57人)和联合超声治疗组(59人),治疗36天。结果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基本治愈18.6%,显效40.7%,进步37.3%,无效3.4%,总有效率96.6%,与单纯溶栓治疗组比较,疗效明显(P<0.01)。结论超声波辅助溶栓治疗脑梗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介入溶栓术对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病人64人,进行溶栓治疗。结果:经治疗,发病(3h的病人的有效率为92.31%,发病在3-6h之间的病人的有效率为85.00%,发病6-9h小时病人有效率为55.56%,发病〈3h的病人有效率高于发病3-6h的有效率,但无统计学意义;前两者与发病6-9h小时病人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3h病人和发病3-6h小时病人21d后的NIHSS评分与发病6-9h的病人21d后的NIH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介入溶栓术对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病人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病人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术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30例脑梗塞痴呆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脑超声波方法①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治疗②对照。结果治疗组①有效率93.3%。对照组②有效率70%,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着意义(P〈0.08),表明此法①对脑梗塞性痴呆具有肯定的疗效。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何顺德  张胜 《现代保健》2009,(32):82-8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病死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病死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梁珍  肖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36-1137
目的比较联合化疗加用斯奇康注射液和单纯使用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3年住院的6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斯奇康注射液,每周3次,每次1ml肌注,2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仅用联合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后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2.4%、60.6%,X线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5.3%、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化疗加用斯奇康注射液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吸氧、扩冠、抗凝、溶栓、镇静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d,多巴胺5μg/(1(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能够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地兰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病人50名,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25人单纯加用西地兰推注予以治疗,B组25人则给予西地兰+硫酸镁的联合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动态心室率变化、心律转复以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B组病人其心律转复成功率为64%、维持窦性心律者占36%,均明显高于A组的28%与12%(P〈0.05),B组病人疗后心率即发生明显降低,且在疗后至疗后3天每天检查其心率都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A组为8%,B组为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地兰联合硫酸镁是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缓解病人病情,其心室率和心律复律的控制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稚2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咏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iYJ~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2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2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ll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腹腔镜术后辅助米非司酮(Ru486)治疗的疗效,探讨病情程度与血清CA125的关系。方法将294例重度内异症患者分成2组,A组(129例)用腹腔镜术治疗,B组(165例)腹腔镜术治疗后采用Ru486治疗,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复发率与血清CA125的关系。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7.3%)高于单纯手术组(46.3%)(P〈0.05);联合治疗组6例转氨酶升高,血清CA125明显下降,不易复发,而单一手术组血清CA125有下降缓慢,易复发。结论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米非司酮治疗较单一手术治疗,能降低内异症的复发率及血清CA125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拟镇痫丸联合抗癫痫西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镇痫丸联合西药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疗程内发作率和治疗依从性分别为48.6%、37.1%、94.3%、4.2%和94.3%,以及对照组为25.7%、20.0%、77.1%、6.5%和74.3%;两组比较,观察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χ^2=3.769,P<0.05),疗程内发作次数少与对照组(t=-5.91,P<0.05)。结论 自拟镇痫丸联合西药的治疗具有疗效佳、症状控制稳定、不良反应轻、依从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73.3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QTd变化,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PCI组QTd从术前的(78.2±10.8)ms降至术后的(39.7±6.16)ms(P〈0.01),静脉溶栓组QTd从由溶栓前的(77.9±10.3)ms降至溶栓后的(43.6±7.1)ms(P〈0.01)。两者治疗后进行对比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3 h内STE-MI患者急诊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疗程为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h溶栓组、尿激酶2h溶栓组和rt—PA50mg溶栓组。结果(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问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h组、尿激酶12h组明显;(3)溶栓后4h、8h、12h各时间点,尿激酶2h组与尿激酶12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I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2h、尿激酶12h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科心肌梗塞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救治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72例心肌梗塞患者,遵照患者和(或)家属意见,分为静脉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各36例,静脉溶栓组采取急诊科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未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病死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组死亡原因为心室颤动1例,心源性休克1例;未溶栓组死亡原因为心室颤动4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结论:急诊科对心肌梗塞患者收治后应及早诊断,并尽快采取急诊溶栓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功能,以争取时间抢救患者生命,对全面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的剂量化治疗效果.方法 将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分为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和12~24 h溶栓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的CSS评分、NIHSS评分及神智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12 ~ 24 h溶栓组,MMSE评分均高于12~24 h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6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可由6h放宽到12 h,在不同的时间窗内应给以不同的溶栓剂量,能够取得相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康银玲 《现代保健》2014,(22):86-8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B组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溶栓后6 h和12 h的冠脉再通成功率分别为80.00%和91.43%,显著高于B组的62.86%和6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有8例并发出血,发生率为11.43%,B组并发出血20例,发生率为28.57%,A组出血发生率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具有冠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出血发生率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