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09-1010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存在,导致经肝门静脉和髂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从而使大量的门静脉血液绕过肝而进入体循环,这是目前认为的肝性脑病发病的主要机制[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4年收治的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90例,选取穿刺门静脉左、右支各45例,比较术后肝性脑病和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肝性脑病4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肝性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支架内狭窄3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支架内狭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分流道可以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及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观测比较 4 8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联合手术前后PHG、FPP(自由门静脉压 )、PVF(门静脉血流量 )的变化及术后肝性脑病、再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 :术后 ,这些病人的PHG发病率、FPP、PVF均显著下降 ,术后 3例病人发生肝性脑病 ,2例病人出现再出血。结论 :联合手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PHG的发生率 ,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及再出血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新  罗洪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06-1007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常见,以多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中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易与肝硬化并低渗性脑病相混淆,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了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什么是隐匿性肝性脑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及慢性肝炎是常见病,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会进展为肝硬化,如病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会进展为肝衰竭。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需要警惕肝性脑病(HE)的发生。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功能障碍或肝脏门静脉-体循环分流术后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呈渐进性发展,轻者仅有轻度认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脏疾病的一种精神神经综合征。也就是,原发病变在肝脏,而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能把肝性脑病统称为肝昏迷,因为昏迷只是肝性脑病的一个症状,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肝性脑病的病人均出现昏迷。 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门脉性肝硬化、重型的病毒性肝炎,此外,原发性肝癌、严重的胆道感染、晚期血吸虫病等也可并发肝性脑病。这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来自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未能被肝细胞代谢去毒而进入体循环,或是在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腔静脉之间或肝内有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因此来自胃肠道的有害物质绕过肝脏,未经肝细胞代谢而进入体循环而至脑部。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 ,HE)曾称为肝昏迷(Hepaticcoma)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格行为失常和意识障碍。门体分流性脑病 (Porto -systemicencephalo pathy ,PSE)系由于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建立所致的自然分流 ,或门腔分流手术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绝大多数PSE发生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此种综合征具有可逆性 ,多随诱因消除而纠正 ,但易于复发。1 病因各种严重的急性和慢性肝病均可伴发HE。急性肝性脑病多由急、慢性重…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也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用大量的排钾利尿剂、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应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便秘、感染、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9.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58-1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膜后单个有核细胞移植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病人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对照组34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观察术后腹膜后血管再生情况及监测门静脉压力变化,对照同期手术再出血、腹水消失情况、低蛋白改善情况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36例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腹膜后彩超复查侧枝循环开放增加、术后12个月测门静脉压力降低、腹水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随访五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及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单纯性断流手术者在术后三年有11例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7例,门静脉压力升高,腹水8例未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结论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可以增加门静脉侧枝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介入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28例,门静脉通畅患者采用单纯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16例,合并有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采用经脾静脉门静脉重建及门腔分流术(TPR-TIPS)12例,3个月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和门静脉通畅率方面进行比较,并通过倾向性分析匹配出6对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均未出现介入相关性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肝功能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通畅率及再出血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肝功能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门静脉通畅率及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介入途径治疗门静脉高压可以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及消化道出血风险,但患者的预后仍受到肝脏基础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组病理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无黄疸、无明显腹水患者,应积极争取手术,以防再出血和并发肝性脑病,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肝组织及门脉血管和胆管疾患共同引起的综合症。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水、淤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及由此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套扎及药物硬化治疗和原位肝移植治疗等。作为微创治疗的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HE)是急、慢性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例门静脉高压者分别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31例和断流术81例,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FPP)变化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分流断流联合术组FPP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 < 0.01);2组术后病死、近期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流断流联合术组远期再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低于断流术组(P < 0.05),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分流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的108例门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各54例,介入治疗组采用静脉切开取栓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及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均操作成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介入治疗组死亡率与与手术治疗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介入治疗组有8例出现肝性脑病,手术治疗组有14例出现肝性脑病,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4.8%、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5)。结论对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不仅手术安全,手术后生存率比较高,是一种理想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庆祥 《吉林医学》2006,27(5):488-489
目的:分析分流术、断流术的利与弊,探讨分流断流联合术式优势互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4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进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门静脉压术后较术前平均降低0.89kPa,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无再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急性或慢性肝衰竭或门静脉循环被门体分流后的患者发生的一种脑功能可逆性损害疾病。临床常出现意识不清、行为异常,甚至昏迷等症状。研究显示,该病死亡率较高,及时预防和避免诱因产生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现将有关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邹俊华 《吉林医学》2013,(35):7433-7434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自发性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Ⅰ型与Ⅱ型以及大量腹水均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产生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多种并发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其中危险程度最大的为肝性脑病,其次为肝肾综合征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