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了解贵州省2006-2011年人间狂犬病疫情状况,探讨其流行趋势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狂犬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贵州省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 065例,死亡2 065例,病死率为100.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663例,病例主要以农民为主,50~岁年龄组发病占34.01%;潜伏期最短2 d、最长13年,中位数54 d,其中83.23%的病例潜伏期小于6个月,潜伏期在1个月内的病例占29.91%,短潜伏期(潜伏期小于15 d)病例占8.61%。犬为绝对优势暴露动物,病例由犬咬伤的占95.47%。病例在暴露后有259例(12.54%)进行过伤口处理,26例(3.92%)接种过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23例(18.55%)接种过狂犬疫苗。结论人群免疫水平低,在暴露后未得到规范处置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做好暴露后人群的伤口处理、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工作是防控狂犬病的重要措施;发病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提示农村地区是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5-2013年狂犬病在东台市的流行状况,分析发病因素,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13年东台市境内报告的狂犬病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13年东台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6例,年发病率0.16/10万,病程最长19 d,最短0 d,中位数3 d。男女之比为2.6∶1;年龄以40~49岁组为多,占总数的25.00%;病例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分别占69.44%和16.67%;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10月是发病高峰,占72.22%;病例分布在东台市的22个乡镇(场),台东、四灶、梁垛病例较多,各为3例;最长潜伏期为1149 d,最短为5 d,潜伏期中位数为58 d;狂犬病例的暴露动物以犬类为主,占94.44%,伤人犬外貌正常52.95%;咬伤部位在上肢及头面部的病例有29例,占80.56%;伤口未处理和自行处理高达88.89%;未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达72.22%。结论东台市狂犬病疫情目前呈散发状态,在2000年到达高峰后仍需继续加强犬类的管理,适度控制犬的密度,防止再次流行;加强狂犬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暴露后就诊意识,给予宠物注射动物用狂犬疫苗和人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昆明市1981~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点,探讨昆明市狂犬病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81~2010年昆明市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981~2010年共报告狂犬病89例,49.44%的病例伤后未进行处理,仅3例病例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均未完成免疫程序。潜伏期最短7d,最长12年,潜伏期中位数为46d。96.63%病例致伤动物为犬,犬密度最高为42条/100人,目前为7条/100人,但农村地区远远不止于此;犬免疫率不足10%。结论犬密度高而犬免疫率低,疾病危害认识不足、暴露后治疗率低,犬伤门诊设置不合理、处置不规范,是造成昆明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临沂市狂犬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沂市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为狂犬病的防制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2年12月份以来临沂市发生的所有狂犬病病例,采用全省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全市共报告发生狂犬病60例,分布在8个县区的44个乡镇的59个村.发病以中老年农民为主(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37例,占61.67%;农民48例,占80.00%).无明显季节高峰.传染源主要为犬,其次为猫.多数病例暴露后未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潜伏期最短12d,最长99d,中位数为50d;咬伤部位不同,潜伏期不同,由短到长依次为头面部、手(上肢)和下肢;病程1~11d,中位数3d. 结论加强犬的管理,提高犬的免疫接种率;暴露后及时、规范地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射阳县2007-2014年狂犬病监测结果,掌握狂犬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射阳县2007-2014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射阳县2007-2014年共报告狂犬病散发病例8例,年龄在47~72岁组间,男女之比为7∶1,全部为农村居民,春、夏、秋季发病,均为犬伤、Ⅲ级暴露及暴露后未接受规范处置;潜伏期最短为16 d、最长为13年,平均病程3.75 d。共登记处理41 049名暴露者,暴露人数均以每年6~8月最多,1~3月和12月较少;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在3.50%以下;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处理1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犬年平均免疫率22.16%,密度4.69只/100人;猫平均免疫率1.84%,密度4.96只/100人。常规监测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70%,一犬伤多人事件伤人犬脑组织病毒核酸阳性率100.00%。结论射阳县2007-2014年人间狂犬病发病保持散发状态,但存在多种防治不利因素,因此需加强犬等宿主动物管理、免疫和暴露者的医疗救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博白县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讨近几年狂犬病回升因素,分析目前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狂犬痛的防控对策。方法对博白县2005~2008年狂犬病发病资料、个案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博白县2006~2007年是狂犬痛发病高峰期,2005年、2008年处于较低水平。2005~2008年共报告狂犬病46例.分布21个乡镇,占全县乡镇数的75.76%,尤以英桥、江宁等乡镇居多;89.13%致伤动物是犬类,暴露者以农民居多。占47.83%;5—10岁组占39.13%;89.13%的病例无免疫史;发病高峰呈夏秋季节性,最短潜伏期13d,最长8年,30d~60d为发病高峰期。结论2005~2008年博白县狂犬病发病呈波动上升,与农村养犬增多,犬免疫率低,暴露后不采取预防措施密切相关,应加大狂犬病宣传力度,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加强犬类、疫苗管理和各部门协作,提高犬免疫率,从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博白县狂犬病流行状况,为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白县2007年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博白县狂犬病共发病16例,发病率1.01/10万,病死率100%。全县34个乡镇,病例分布于15个乡镇,年龄最小1岁,最大74岁,其中10~14岁5例,占31.25%。潜伏期最短16d,最长为7年。14例未进行免疫注射,11例未做伤口处理。结论须加大农村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遏制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6-2015年保山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模式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5年保山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06-2015年保山市共报告14例狂犬病病例,病死率为100.0%。病例主要分布在7~8月;病例以农民为主,男多于女,疫情波及4个县(市、区)的13个乡镇14个自然村,施甸县疫情最重,占全市病例总数的42.9%。传染源主要是犬,感染方式以咬伤为主。14例病例伤口处理均不规范,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其中2例接种过狂犬疫苗。平均潜伏期60 d,致伤部位越接近头面部潜伏期越短。结论犬只管理不规范,犬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是狂犬病病例反弹的主要原因。提示加强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全面落实犬只管理,提高犬免疫率是狂犬病防治的基础;普及群众狂犬病防治知识、暴露后正确处理伤口和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是防制狂犬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恩平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狂犬病防制的重点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6-2012年恩平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2年恩平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发病率介于0.20/10万~1.83/10万之间,病死率100.00%;病例集中在2008-2011年;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24例,占92.31%);男性17例,女性9例;50岁以上人群报告发病占42.3l%(11/26);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构成比分别是53.85%(14/26)和15.38%(4/26);咬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7.50%(9/26)。24例动物咬伤史明确的病例中,潜伏期中位数为51.5d;79.17%的病例由犬咬伤引起(19/24);病例伤口暴露程度以Ⅲ级伤口为主,占95.83%(23/24)。仅有1例病例接受规范犬伤处理,所有病例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加强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及时、规范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狂犬病在随州市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并提供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随州市2008年~2009年全市发生狂犬病3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67/10万和1.47/10万;32例均死亡,病死率100%.男女比例为4.3/1,全年均有发病,尤以第三季度发病为多;所有肇事动物均无免疫;所有患者也未使用狂犬病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伤口未处理的占71.88%,未注射狂犬疫苗78.13%,其余6例虽然注射狂犬疫苗,但未完成全程即已发病:潜伏期最短14小时,最长1367天,平均157天;病程最短2天,最长9天,平均4.2天.结论 狂犬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多部门合作,全面贯彻和落实"管、免、灭"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免疫率,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灵山县人间狂犬病流行及其流行因素,为政府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7年该县法定报告的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资料及监测资料,用Excel软件分析其流行的关系。结果 2003-2007年5年共报告狂犬病85例,发病以农村为主,呈常年散发,夏、秋季较多,占71.76%(61/85);农民和学生占80.00%(68/85),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4.3∶1;6~15岁和32~60岁两个年龄组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68.24%(58/85)。报告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51 d,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较短(23 d),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 d);致伤动物主要是犬(占76.47%),咬人犬只免疫接种率为7.06%(6/85);农村犬只密度94.5只/100户;暴露治疗人群中,有74.12%(63/85)进行了伤口处理,27.06%(23/85)接种了疫苗,其中10.53%(4/38)已完成全程接种;5.88%(5/85)注射了抗病毒血清。结论犬只数量增加和防制工作力度不足,伤口处理不规范和疫苗全程接种率偏低是狂犬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规范犬只动物管理,提高其免疫率,提高暴露后人群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率,是狂犬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贵州省狂犬病流行状况,探讨有效的狂犬病防控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监测数据,采用Excel录人数据统计。结果狂犬病在贵州省呈现流行态势,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及学生,占81.30%。发病原因主要是暴露后48.82%的伤者未进行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较低。结论实施对人群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置,强化养犬管理和犬只免疫等措施是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8~2011年狂犬病病例个案情况,探讨狂犬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为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河北省狂犬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收集432例狂犬病病例个案,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3~9月份较多,占68.8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57:1;病例以农民为主,占82.78%;41~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45.61%;其次分别是61~70岁和31~40岁年龄组。91.90%的病人通过犬感染,潜伏期中位数为59d。受伤部位以手部为主,占42.53%,其次是下肢膝以下和手臂。暴露部位越靠近头颈部,潜伏期越短。49.54%的病例暴露伤口未处理及33.56%的病人自行处理;88.89%的病人未接种狂犬疫苗;三级暴露者仅6.47%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结论河北省狂犬病防制的重点仍在农村,加强狂犬病危害性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及时就地规范处理暴露伤口和接种疫苗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近10年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广东省平远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寻乌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共报告狂犬病例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40%).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3%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 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各市、县(区)上报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108例,发病率为1.28/10万;疫情波及11个市县,陵水县发病率最高为4.11/10万,琼中县发病率最低为0.53/10万,发病率各市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09:1,男性发病率为1.64/10万,女性发病率为O.88,10万: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93/10万;夏秋季发病较多。结论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及人源免疫球蛋白使用,加强犬只的“管、免、灭”,以遏制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狂犬病流行规律,探讨其发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汉中市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的45例狂犬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50~岁占46.67%,5~岁组占4.44%;发病以农民为主(91.11%);潜伏期最长180d,最短11d,平均64.41d;以普通流浪、家养犬为绝对优势暴露动物。45例病例中,有3例(6.67%)规范处理了伤口并接种了狂犬疫苗,有4例(8.89%)仅消毒伤口未规范冲洗,接种不及时,有38例(84.44%)未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置及预防接种。结论犬饲养量大,管理、健教工作不到位,人们对狂犬病的危害认知不足,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不规范,不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与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毒血清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西崇左市2005~2012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狂犬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崇左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崇左市2005~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116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病死率为100%.7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宁明县43例,其次是龙州县18例,江州区和扶绥县各16例,4县(区)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17%.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7∶1,发病主体以农民为主(78.45%),其次是学生(6.90%)和散居儿童(5.17%).夏秋季为狂犬病高发季节,农村地区养犬数量多,犬只免疫率低,伤口处理不及时和不规范,没有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结论 加强对狂犬病高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控制犬只数量、提高犬只的免疫率,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狂犬病暴露后人群的治疗率是有效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梅州市1997~200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7—2001年狂犬病流行特征,提出控制对策。方法 收集梅州卫生防疫站1997—20Dl年狂犬病病例资料,抽查犬密度和犬免疫情况。结果 犬密度最高39.86/100人,犬是主要传染源(98.41%)。1997—200l年共发生63例狂犬病病例,病程3—5d占82.53%,男女比例为3.2:1,农民最多(49.21%),0—9岁组发病率最高(25.39%),多数病例没有进行伤口处理及免疫(63.49%),发病季节变化不明显。结论 犬密度高,犬免疫率低,疫点处理不彻底,暴露后处理不完善是造成狂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海南省2010~2011年狂犬病流行特征,探求防控狂犬病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0~2011年狂犬病病例、暴露人群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海南省共报告狂犬病115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70例和45例,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南省南部.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农民占病例总数的53.04%.男女性别比为2.38∶1.暴露于犬只的占88.69%.暴露后规范处置率低.不同市县狂犬病暴露分级构成比差距大.结论 海南省狂犬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防控狂犬病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各级各类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建设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寻求适合海南省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源免疫球蛋白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