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核苷酸是近廿年来生物化学的重要进展之一,1957年研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机理时发现环磷酸腺苷(cAMP),1963年Ashman又检出了环磷酸鸟苷(cGMP).嗣后人们对环核苷酸的基本性质、生物作用、环核苷酸细胞内浓度的调节因素以及cAMp与cGMP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对环核苷酸的生化、生理及药理作用有了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的生物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近年来对分裂症药物疗效的预测研究颇为盛行。本文主要介绍免疫学及精神生理学、环一磷酸腺苷、酶活性及脑电图等生物学变化与预测药物疗效的关系。免疫学和精神生理学精神分裂症病人免疫学某些变化特征,对药物疗效的预测具有一定意义。Кузнецов等曾发现,分裂症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血清内可出现对于该类药物的抗体。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患者血浆cAMP、cG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住院治疗的87例精神疾病患者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cAMP、cGMP在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疗效和转归上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今研究发现在耐药性癫痫形成过程中,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可能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表达使癫痫反复发作, 造成神经元受损, 抗癫痫药物靶点效果减弱或失效, 继而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的程度和频率, 癫痫患者呈持续发作状态, 形成耐药性癫痫。由此, 本文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导致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为找到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放免法测定4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脑出血16例)脑脊液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变化,并与20例外科病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出血性卒中急性期脑脊液的cAMP和cG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文中对引起这种改变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是一种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的基因转录。在中枢神经系统,CREB具调节神经元生长发育功能并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过程。CREB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靶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75例,脑瘤卒中4例的脑脊液环磷酸腺苷(cAMP)与环磷酸乌苷(cGMP),并与22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对照。发现cAM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各病种之间差异不显著。cGMP无明显变化,仅瘤卒中时cGMP显著升高。cAMP浓度与意识障碍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洛他唑(CZ)能够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主要由cAMP介导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研究发现该药能降低脑卒中风险,减少卒中复发,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抗抑郁药与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代谢、生长、增殖、癌变的调控与生物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 (生长 )因子、癌蛋白及某些药物等所携带的生物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密切相关。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对这一系统的认识 ,可使我们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作用位点 ,为新药物的研制提供思路。一、信息在细胞内传递的主要途径1 腺苷酸环化酶 (AC)途径及环磷酸腺苷 (cAMP)途径 (β受体途径 ) :AC系统是一类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的膜蛋白酶系 ,它由激素受体 (R)、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 (GTP结合蛋白 ,G蛋白 )和…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已经证实应用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可以在体外建立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模型。 目的:尝试应用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分化,评价其作为血管壁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诱导细胞学实验,于2006-05/2007-12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杂种犬10只,雌雄不拘,用于取骨髓。 方法:骨髓穿刺法获取犬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生长的方式提取单个核细胞;取第2~4代细胞,用含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的培养液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β肌动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苷诱导2周后细胞融合成片形成峰谷样外观,β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胞浆内可见肌丝形成,表现出比较原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点。 结论: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平滑肌细胞特性的细胞,将其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种子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s)是一类具有催化、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环磷酸腺苷或cGMP,环磷酸鸟苷),使其转变为失去活性的单核苷酸的酶类。其通过降解细胞内cAMP或cGMp[1],从而调节cAMP(cGMP)/PKA(PKG)/CREB等信号传导通路,进一步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强度及作用时间,并因此产生其作用,如抗炎、改善记忆、调节认知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公认肾上腺素能β1受体含量和环磷酸腺苷水平在心肌细胞处于低氧状态时会发生改变,然而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慢性低氧作用后能否表现与心肌细胞相同的特性还未知,故检测其β1受体mRNA表达及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活性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研所实验室完成。①动物:清洁级成年昆明小鼠10只,新生1 d龄昆明小鼠40只,均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成年小鼠麻醉后于肱骨及胫骨骨折处吸取适量骨髓,加入含15%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G、80 U/mL链霉素的IMDM培养基,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新生鼠处死迅速取心脏,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离心,将生长较好的第1、2代心肌细胞制成1×109 L-1细胞裂解液,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2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IMDM培养基,实验组加入IMDM培养基和心肌细胞裂解液,隔天换液,继续培养1周后又分为4个亚组:常氧组,常氧不加药物作用72 h;低氧组,用1%氧浓度作用72 h;异丙肾上腺素组,用1×10-5 mmol/L异丙肾上腺素作用72 h;低氧+异丙肾上腺素组,用1%低氧和1×10-5 mmol/L异丙肾上腺素联合作用72 h。③实验评估: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1受体mRN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环磷酸腺苷的活性。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1受体mRNA水平的表达:空白对照组不表达β1受体mRNA。作用72h后,常氧组表达β1受体mRNA,低氧组β1受体mRNA水平升高100%,异丙肾上腺素组、低氧+异丙肾上腺素组β1受体mRNA水平均降低40%。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环磷酸腺苷活性检测: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环磷酸腺苷活性无明显变化(P > 0.05);异丙肾上腺素组环磷酸腺苷活性下降35%(P < 0.05);低氧+异丙肾上腺素组与异丙肾上腺素组水平相当(P > 0.05)。 结论:①采用心肌细胞裂解液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β1受体。②单纯低氧作用可明显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1受体mRNA水平,环磷酸腺苷活性无变化。经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后,低氧环境无法显著改变β1受体mRNA水平和环磷酸腺苷活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癫痫鼠脑组织环核苷酸及ATP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文献报道环核苷酸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及ATP酶对电解质离子均有调整作用[1],推测它们在癫痫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作用,并已表明Na K ATP酶活力下降具有肯定的致痫作用[2],但对环核苷酸及其它离子ATP酶在癫痫中的作用及它们在癫痫中的相关性少有研究,本文利用癫痫动物模型检测cAMP、cGMP及3种ATP酶的变化来进一步探讨。1 资料11 实验方法:选择200~250g雄性Wistar大白鼠39只,其中12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戊四氮50mg/kg体重诱发癫痫后30分钟处死,作…  相似文献   

14.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trinucleotide repeat sequence(TRS) 三环类抗抑郁药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 guanosine 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 I(GCH I)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8例偏头痛、1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表明,偏头痛发作期AVP含量下降、cAMP含量升高,偏头痛间歇期cGMP含量下降,血浆OT含量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均明显下降。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血浆AVP、OT、cAMP和cGM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血浆AVP和OT水平降低以及环核苷酸的代谢异常与偏头痛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阿片机制参与基底外侧杏仁核的睡眠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道睡眠描记术(PSG)研究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N)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与机制。双侧BLN 内微量注射损毁神经元胞体剂量的海人酸(KA)立即引起不眠状态,自第3 天开始慢波睡眠(SWS)增多,但快波睡眠(PS)不受影响。单侧BLN内注射吗啡引起慢波睡眠抑制效应,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促进SWS并可阻断吗啡的效应。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SWS,但环磷酸鸟苷(cGMP)减少SWS。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的效应与cGMP相反。本研究表明BLN内阿片机制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抑制SWS,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cGMP增多或cAMP减少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长期服用环孢素可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导致骨质疏松,而植物雌激素雌马酚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 目的:探讨雌马酚对环孢素处理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 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予雌马酚、环孢素、雌马酚+环孢素、雌马酚+环孢素+ICI182780、雌马酚+环孢素+L-NAME。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矿化能力,通过检测[3H]-甲基胸腺嘧啶掺入率反映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钙沉积量反映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产量与细胞内环磷酸鸟苷含量。 结果与结论:合用雌马酚与环孢素可完全逆转单用环孢素引起[3H]-甲基胸腺嘧啶掺入率、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量的减少(P < 0.05或0.01),并伴随一氧化氮产量与细胞内环磷酸鸟苷含量的恢复(P < 0.01),同时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干预12 d时较高的细胞生长密度和矿化结节形成,以上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取消。提示雌马酚可通过雌激素受体/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逆转环孢素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索 A(cyclospofine 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已经安全有效地应用多年,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中,CsA 能发挥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 CsA 通过与细胞内免疫亲和素形成的复合物调节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抑制损伤因素作用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异常开放以及影响损伤部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中医辩证分型的探讨早在五十年代末已经开始,并为中药和针炎治疗精神病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但多年来,这方面的临床报道较多,而中医分型的实验研究至今很少。为此,我们对3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同时进行脑诱发电位(BEP)检查,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脑脊液的环磷酸腺苷(cAMP),脑啡肽1—8(Dynorphin_(1-8);D1—8)以及尿中3-甲  相似文献   

20.
大量临床资料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锂盐对各种情感性障碍,特别是对躁郁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关于锂盐的作用机制,尽管资料很多,仍不很清楚。这一问题文献中有三个方面的报导:锂对电解质代谢及组织兴奋性的影响;锂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锂对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