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水平与精子 DNA完整性及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48例男性不育患者根据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的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 A、B、C3组。 A组为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含量<290 ng/mL;B组为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含量290~1000 ng/mL;C 组为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含量>1000ng/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精浆中弹性硬蛋白酶,精子 DNA完整性检测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 SCD),精液参数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检测。结果 A组与 C 组相比精子存活率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均升高、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的上述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精浆弹性硬蛋白酶与精子DNA完整性及精液质量密切相关,生殖道感染是影响男性精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浆弹性蛋白酶与精液主要参数和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精浆中的弹性蛋白酶,按照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要求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形态分析,检测精子顶体酶活性、精浆抗体(AsAb)、解脲支原体等,分析弹性蛋白酶与男性不育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09例男性不育患者中,43例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290ng/ml,设为炎症组;166例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290ng/ml,设为非炎症组。炎症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级活力精子率、精子顶体酶阳性率均低于非炎症组(P<0.05);而精子畸形率、精浆抗体(AsAb)、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均高于非炎症组(P<0.05)。两组的精液量、PH值和液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精液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生殖道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精液质量及精子DNA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殖道炎症隐性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例男性不育患者依照精浆弹性蛋白酶实验结果并结合其他生殖道感染炎症标志物将男性不育分为确认感染组和隐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排除生殖道炎症及其他影响生育的致病因素的健康男性32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不育组中确认感染组与隐性感染组、不育组中弹性蛋白酶水平正常者与升高者之间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精液质量及精子DNA完整性之间的差异。精子浓度及活力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检测,精子形态检查采用Diff-Quik染色法,精子DNA完整性分析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精浆弹性蛋白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和不育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别为(11.9±9.2)%和(4.1±3.3)%、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别为(10.9±8.7)%和(21.3±12.7)%,精浆弹性蛋白酶分别为(220.9±73.1)ng/ml和(1687.3±1621.2)ng/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分别为(49.7±10.8)%和(19.1±10.3)%,两组相互比较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育组中弹性蛋白酶升高者较弹性蛋白酶正常者,PR显著降低,DFI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感染和确证感染患者间精液量、精子浓度、PR、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DF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生殖道炎症感染无论是显性或者是隐性有可能导致DNA损伤程度增加,从而影响男性生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男性精子质量与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和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检测精子质量和精浆生化(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的3 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5组:25岁组、25~29岁组、30~34岁组、35~39岁组和≥40岁组;并按精子质量分为少弱精子症(301例)、少精子症(193例)、弱精子症(1 335例)及正常精子组(1 433例)。统计分析不同精子质量不同年龄段男性的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资料。结果 (1)3 262例精液分析,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7.14%,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水平确诊感染率29.25%;(2)各年龄组总体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相似(P0.05),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P0.05);(3)不同精子质量各组总体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不同(P0.05),其中少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组均显著高于弱精子症组及精子正常组(P0.05),但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相似(P0.05);(4)随着年龄增加,不同精子质量各组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相似(P0.05),而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异常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0.05),其中少弱精子症、少精子症患者各年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各精子质量组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测定值均随着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且正常精子组的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测定值在35~39岁组及≥40岁组均显著高于25岁组(P0.05)。结论男科门诊患者中生殖道感染具有普遍性;伴随难以自愈的生殖道感染的少弱精子症、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可能与男性患者年龄增加有关,亦可能与附性腺病变严重程度、病程进展所处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育症患者精浆IL-1β、IL-4、IL-10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含量 ,及其与精子的各项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技术 ,对 12 6例男性不育症和 2 0例正常生育者精浆中IL 1β、IL 4、IL 10含量进行检测。根据精子密度将不育症患者分为A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B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和C组 (无精子症者 ) 3组 ;根据精子活动力、活动率将A组分别分为精子活动力正常组和不良组 ,精子活动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根据不育症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检测结果、精液中WBC多少分为AsAb阳性组和阴性组 ,WBC精液组和非WBC精液组。根据生育组检测结果 ,将不育A组和B组分为精子穿透力正常组和下降组 ,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精子尾部肿胀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IL 1β含量显著高于生育组 (P <0 .0 1) ,IL 4、IL 10含量显著低于生育组 (P <0 .0 1)。不育症组精浆中IL 1β、IL 4、IL 10含量在WBC精液组与非WBC精液组、血清AsA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IL 4含量在不育症组精子活动力、活动率、精子穿透力、顶体完整率、尾部肿胀率正常与减少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相似文献   

6.
男性不育病人精液中磷脂酶A2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精液中磷脂酶A2 (PLA2 )含量测定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自制的 2株PLA2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细胞化学法 (ICC)和流式细胞术 (FCM)等 3种方法 ,分别检测男性不育病人精浆及精子头部PLA2的含量 ,并与生育组进行比较。精液常规分析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 (CASA)进行。 结果 :男性不育病人精浆中PLA2含量分别为 :无精子症组 (31.13± 14 .4 9)ng ml,少精子症组 (17.71±12 .4 5 )ng ml,精子数目正常组 (16 .4 6± 11.31)ng ml;与生育组 [(8.0 9± 3.15 )ng ml]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精浆中PLA2含量与精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6 0 2 ,P <0 .0 5 ) ,而与精子活动力及活率无显著相关性 (r=0 .2 6 6和r=- 0 .2 0 0 ,P均 >0 .0 5 ) ;ICC和FCM试验均提示 ,生育组精子头部PLA2含量显著高于各不育组病人 ,且FCM试验显示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精浆中PLA2与男性生育密切相关 ,精子头部PLA2含量缺乏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精液中PLA2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可为探讨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07例男性进行精液分析并测定其精浆催乳素(PRL)浓度,精子活动率和精子密度正常男性的精浆PRL为11.53±5.36ng/ml,与精子活动率正常而少精子的男性相比(13.06±4.62ng/m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91,t>0.2);而精子密度正常、正常精子活率组和低活率组相比,低活率组的精浆PRL水平(17.24 ±5.86ng/ml)明显增高(t=4.15,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浆PRL与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38,P<0.001);与精子密度亦呈负相关(r=-0.37,P<0.001).49例受试者取精液前抽血测定血清PRL水平,精浆PRL水平与血清PRL无关(r=0.204,P>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浆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探讨炎症细胞因子与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按精子膜表面抗体免疫珠试验结果将临床疑为不育症患者分为免疫性不育组(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50%)41例、其他原因不育A组(10%≤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50%)37例,其他原因不育B组(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10%)45例。按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将免疫性不育患者分为免疫性白细胞阳性组和免疫性白细胞阴性组;选择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31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炎症因子精浆表达水平及精浆主要参数的差异。精液液化时间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进行识别判读,精子浓度及活力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精子存活率采用低渗膨胀实验(HOS),抗精子抗体采用免疫珠试验(IBT);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采用正甲苯胺法,IL-6和s 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各不育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存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免疫性不育组、其他原因不育A组、其他原因不育B组和对照组精浆IL-6(ng/L)、s ICAM-1(ng/ml)水平分别为37.92±17.01、89.15±41.82,22.23±13.77、67.81±33.24,18.75±14.32、53.25±27.09,9.47±5.76、19.46±9.77。各不育组与对照组比较,IL-6、s ICAM-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性不育组与其他原因不育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性白细胞阳性组和免疫性白细胞阴性组精浆IL-6(ng/L)、s ICAM-1(ng/ml)的水平分别为49.25±21.46、104.36±46.41和31.38±15.54、80.38±35.52,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精浆中IL-6和s ICAM-1升高可能与免疫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酸锌辅助药物治疗精液不良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锌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作用。 方法 以精液不良为主的男性不育症者 992例 ,其中 876例口服 0 .0 5 %葡萄糖酸锌 (A组 ) ,116例口服 10 %葡萄糖酸钙作为对照 (B组 ) ,5 4 8例精液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 (C组 )。对比用药前和用药后 4周各组精液参数、精浆和血清锌含量 ,并对其配偶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 A组用药前后精液参数、精浆和血清锌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B组各指标用药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5 ) ,A、B两组间用药后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C组与A、B两组精浆和血清锌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经 10年随访 ,A组妊娠率 5 8.4 % ,B组妊娠率 1.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B组 112例在第一阶段治疗效果不佳后 ,改用A组方法治疗 ,各指标前后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全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锌能改善精液质量和增加精浆、血清锌含量。应用葡萄糖酸锌及综合治疗可提高不育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精浆中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的含量,探讨DEHP与男性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潍坊地区3家医院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所致不育患者100例,分为A组:常年接触蔬菜大棚塑料薄膜者50例;B组:常年食用塑料包装盒饭者50例;另设立C组(对照):为精液正常之志愿者5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浓度和活率,采用反相液相高效色谱法测定精浆中DEHP的浓度。结果:1A、B、C3组中DEHP含量分别为(0.72±0.48)、(0.71±0.49)、(0.21±0.18)mg/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精浆中DEHP浓度与精子活率呈负相关(A组:r=-0.354,B组r=-0.348,P0.05)。结论:常年接触某些塑料制品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DEHP浓度高于正常人群,精浆内DEHP过量蓄积可能是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