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 摘要 】 目的 研究单一靶控输注 (TCI) 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 方法 20例ASA I~II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与任何的术前药物,靶控单一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 N20, 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 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 N20, 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15, N20, 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 。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何波  叶华  曾静贤  李楚强 《广东医学》2007,28(10):1638-1639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瑞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监护麻醉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副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现时间,记录各时点MAP,HR,SpO2,RR,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等副作用,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1,T2点B组MAP低于A组(P<0.05),术中A组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镇静镇痛的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4.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异丙酚靶控麻醉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AEP-index)指导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16例择期手术病人,按随机对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指导组,每组8例.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AEP指导组则通过维持AEP-index值于15~30左右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AEP-index的变化,及两组各麻醉药的用量.结果①两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②麻醉深度监测,AEP指导组AEP-inde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AEP指导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AEP-index能够前瞻性的预测麻醉的减浅.结论 AEP-index通过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用于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orlledinfusion,TCI)麻醉.  相似文献   

5.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控制异丙酚靶控麻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杰  陶国才 《重庆医学》2005,34(3):416-417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指导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16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EP指导组两组(n=8).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指导组则通过维持AEP-index值于15~30左右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AEP-index及两组各麻醉药的用量.结果 (1)两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麻醉深度监测,AEP指导组AEP-inde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AEP指导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AEP-index能够前瞻性的预测麻醉的减浅.结论 AEP-index通过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应用于异丙酚TCI麻醉.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华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06,27(8):875-877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药室模型计算制定出的个体给药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静脉用药个体化.近年来有许多关于TCI研究及应用的报道,本文对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镇静及辅助镇痛治疗.TCI系统以指定的靶浓度持续输注,更能准确地调节静脉药物血浆浓度及维持其稳定性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人工控制输注(MCI)来模拟靶控输注(TCI)是否能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方法25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全麻病人,设定初始诱导剂量为1mg·kg-1,插管后调定异丙酚恒输注速率12~15ml·h-1,输注15~20min后,下调输注速率为8~12ml·h-1,术毕前15min输注速率再减至6~8ml·h-1。结果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对稳定,20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结论MCI避免了TCI在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在输注20min后和术毕前15min下调输注速率,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成芬太尼2、4、6、8 μg/k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到(45±5)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 4 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前(T0)、静注芬太尼4 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数值降至(45±5)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时收缩压(SP)、心率(HR)、BIS值和T2、T3时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Ce)值和用药剂量.同时记录T1~T2(T1~2)、T1~T3(T1~3)的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2、T3时芬太尼4、6、8 μg/kg组患者所需异丙酚Ce、用药剂量、所需时间均较芬太尼2 μg/kg组低(P<0.05);T2时,T1~2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较4 μg/kg组减少(P<0.05);T3时,T1~3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 μg/kg组和4 μ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芬太尼2 μg/kg组较其它3组高(P<0.05),心动过缓/呛咳反应的发生率6、8 μg/kg组较2、4μg/kg组高(P<0.05).结论 4种剂量的芬太尼都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诱导时间,其中4 μg/kg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且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短小手术应用静脉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00例小儿短小手术.TCI靶控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到6.5 μg/kg时开始手术.在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后停止麻醉.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毕、切皮后、及切皮后5、10、15 min和术毕的心率和呼吸变化,记录入室至开始消毒时间、入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在麻醉诱导后多个时间点呼吸频率和心率无明显变化,围术期无呼吸暂停、呛咳、屏气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应用静脉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围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propofol T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可以降低麻醉诱导时的峰浓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质量。但其血流动力学抑制作用仍较明显,低血压发生率仍在30%左右,尤其年老体弱及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为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提高TCI的安全性,笔者采用6%贺斯对60例手术病人进行麻醉诱导,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40例,予血浆靶浓度2 mg/L异丙酚靶控输注,分别于用药前(T0点)及异丙酚达到设定血浆靶浓度平衡时(T1点)测定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BRS)值.结果:T0时点BRS值为(13.72±1.61)ms/m...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丙酚 (propofol)这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 ,自 1977年发现其麻醉活性以来 ,因其具备比其他静脉麻醉药优良的特性 ,如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麻醉苏醒迅速、完全 ,无精神症状、术后恶心、呕吐 (PONV)发生率低、不产生急性耐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1982年 ,异丙酚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1] 。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其对麻醉深度的良好控制及优越的恢复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同时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点就是使麻醉医师避免职业性接触吸入麻药。如同吸入麻醉由使用“schimmelbusch”面…  相似文献   

15.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32例,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及静注维库溴胺诱导与维持麻醉;传统人工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组(Ⅰ组)28例,常规诱导后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在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T组在气管插管前及后1min、气腹后10min、60min等各时点的心率、血压较基础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Ⅰ组在各时点尤其是气管插管后1min、气腹后10min、60min,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Ⅰ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及气腹后备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大于T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麻醉深度可控性好,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标准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TCI二异丙酚,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样本的百分比预测误差(%PE)和组间个体内中位数预测误差(MDPE)、中位数绝对误差(MDAPE)。结果:两组患者在TCI初期均产生明显的超射。AHHD组和对照组的PE和绝对值PE分别为-5.46%、13.02%和-29.32%、40.84%。AHHD组和对照组中位数MDPE、MDAPE分别为-1.78%、19.40%和28.66%、42.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Marsh参数用于国人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较大,但在AHHD的条件下,系统预测能力提高,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靶控制输注(TCI)异丙酚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我科ICU病房,APACHE Ⅱ评分≥1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A组)使用咪达唑仑(Midazolam)+芬太尼(Fendanyl)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试验组(B、C组),其中B组使用异丙酚(Propofol)+芬太尼按传统方法进行镇静、镇痛治疗:C组使用TCI泵输注异丙酚+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各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2、24小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病人24小时内,患者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2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即出现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病人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使用TCI技术输注进行镇静治疗与传统恒速输注方法相比,在提供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静的可控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能有效避免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邱树彬  黄选刁 《河北医学》2005,11(4):358-360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靶控输注组(E组)和手控输注组(H组),每组45例。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双频脑电指数(BI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H组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高于E组(P<0.05),苏醒时间较长,但其诱导时间较短。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心率、血压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H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时显著低于E组(P<0.05)。各时间点上两组的BIS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组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率高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优于传统的手控输注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恒  李晓宏  杨承祥  郭庆平 《广东医学》2004,25(9):1064-1066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门诊口腔手术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口腔手术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和手控输注 (MAN)组 ,每组 30例。记录两组异丙酚的总用量 ,意识消失的时间、停止输药至睁眼和定向 (说出自己的生日 )时间及效应室和血浆浓度 ,同时记录术前、给药 1min、2min、5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术后由手术医生评估麻醉质量。结果 MAN组在术中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 (P <0 0 1)。TCI组药物输注结束至呼之能睁眼的时间及恢复至定向力的时间明显短于MAN组 (P <0 0 1)。MAN组的血浆浓度波动大 ,带来的副作用多。整个手术过程异丙酚的平均用量TCI组明显低于MCI组 ,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AN组缩短 (P <0 0 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 ,与TCI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与手控输注 (MAN)相比 ,诱导迅速 ,苏醒快 ,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越  张炳熙 《中国医刊》1999,34(6):29-30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在国内已经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ICU镇静。国内报道的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方法多采用静脉间断注射的方法,不易根据手术操作及时调整用药,往往造成麻醉不足使病人术中躁动或麻醉过深使病人苏醒延迟。本文采用靶浓度控制性输注异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