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人群传播速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家鼠型EHF中发病区人群血清EHF抗体阳性率资料,试用可逆催化模型对EHF人群传播速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可逆催化模型其理论值与实际值理论拟合较好,用χ^2做配合适度检验,P〉0.05。证实可逆催化模型可用来作EHF人群中传播速度的定量研究。还发现在家鼠型EHF疫区每1000人中约有80人因有效接触而获得感染,同时又有40人血清EHF抗体转阴。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以下简称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指征之一。近年来,抗-HBc检测,已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筛选等方面。本文按何尚浦介绍催化模型原理。试用可逆催化模型拟合自然人群中抗-HBc检测结果,借以分析人群中抗-HBc检出状况。模型和方法一、资料来源1.对象:1986年采用整群抽样法,抽查凉山州二个州属以上厂矿部份人群和西昌市城区二所幼儿园,共1298人,其中:男性621人,女性677人,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59岁。2.抗-HBc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连云港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方法利用该市2010年社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资料,采用可逆催化模型进行预测。结果选用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作为HBV感染指标,根据Muench H提供的诺模图进行参数估计,建立可逆催化模型,并进行模型拟合估算,经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0~20岁间人群模型拟合效果差(D(0.177)﹥D(0.05)(0.063),P﹤0.05),20岁以上人群模型拟合效果较好(D(0.036)﹤D(0.05)(0.041),P﹥0.05)。预测结果在该市每年每1 000人将有27人出现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同时会有12人失掉乙肝核心抗体指征。结论采用可逆催化模型对该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有利于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959年Muench,H介绍了流行病学催化模型的简单、可逆、两级三个基本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之后,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疾病防治实践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该模型阐明某些疾病的流行特征、人群感染和免疫的规律,评价防治效果,定量地测量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试用两级催化模型,对泰安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年龄别阳性资料进行拟合,以分析人群年龄分布特征、流行程度及感染力等.1 模型与材料1.2 模型 设某易感人群暴露于一恒定的感染力中,人群易感者以a频率转变为感染者x,又以b频率  相似文献   

5.
部队人群中甲、乙型肝炎感染率的催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催化模型拟合部队人群中甲、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横断面调查资料,并用随后一年半时间的随访结果加以验证,结果尚称满意。所计算的人群平均感染力(r值)可以基本反映相对固定人群中甲、乙型肝炎的感染动态,可以用于甲、乙型肝炎感染在人群中动态的预测。本文通过对某航校2053人1983年12月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用简单催化模型拟合HAV感染率,计算结果:ŷ=0.9849(1-e-0.1117t),r (感染力)=0.1117,与横断面调查结果符合良好,R2=0.9758;与随访一年半HAV新感染密度111.8/1000人年十分相近。用可逆催化模型拟合HBV感染率,计算结果为:ŷ=0.6736(1-e-0.06t),r (感染力)=(a+b)=0.06,其中a (阳转率)=0.041,b (阴转率)=0.019,拟合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十分相近,R2=0.9487。经过一年半随访,看到HBV感染标记在相对固定人群中确呈双向改变,其阳转率大于阴转率(77.08/1000人年对10.11/1000人年),与计算的a>b总趋势相符。人群HBV感染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所用于拟合的公式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会泽县正常人群中的乙肝分布及流行规律 ,制定防治对策。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 ,抽 5个乡镇的 5个自然村 (或街道办事处 ) ,调查 40 7人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表面抗体 (抗 - HBs)和核心抗体 (抗 - HBc)。 [结果 ]该县 HBs Ag、抗 - HBs、抗 - HBc和 HBV流行率分别为11.3%、2 2 .4%、5 6 .0 %和 6 4.4%。抗 HBs在年龄及职业分布中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以 0~岁及学生组较低 ,40岁组及干部较高 ;抗 - HBc在职业中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余各项乙肝标志物无明显差异。 [结论 ]该县自然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 11.3% ,抗 - HBs在年龄和职业以 0岁组及学生最低 ,40岁组及干部最高 ,核心抗体流行率在职业分布中农民最高 (6 1.2 % )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群中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 )流行率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感染力 ,本文应用简单催化模型〔1〕对我国上海、北京、大连、广州和成都五城市人群中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率〔2〕进行拟合 ,获较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于我国部分地区人群中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率〔2〕,见表 1。表 1 五城市水痘病毒抗体流行率年龄组 (岁 )男 性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 (% )女 性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 (% )合 计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 (% )1~ 3 2 62 4 4 1 6 792 33 35 1 5 0 2 4 95 791 5 964~ 6 2 4 81 1 947 982 57 1 33 51 75 50 5 2 …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湘潭市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的变化趋势 ,2 0 0 0年 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市区 1985年 4月~ 1999年 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横断面调查 ,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抗体 (抗 -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共调查≤ 15岁人群 30 0 5名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5 9% ;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 0 5 9%~ 1 83% (平均阳性率为 1 2 0 % ) ,HBV流行率为 2 4 %~ 7 0 %(平均为 4 5 % ) ,均比实施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全程免疫后 <1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最高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但 14~ 15岁人群中仍有 33 8%的人其抗 -HBs值 >10 0mIU/ml,且HBV流行率无明显的变化。表明实施大规模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 ,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959年Mueach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提出了一组流行病学催化模型(Catalytic Epidemic Model),即将人群中的易感者比作原始反应物,用“感染力”表示催化剂,假设某疾病以一恒定“感染力”作用于人群,那么随时间变化,易感者将逐步转变成感染者(生成物分子)。应用这一类似化学中催化反应的过程,推导出一定的数学方程,描述疾病流行特征,由“感染力”定量测知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对于寻找流行因素,制订防治对策乃至评价防治效果均有较大意义。本文选择了王海涛,米尔英等人对甲型肝炎中发区的北京和乙型肝炎低发区的山西省的资料,用催化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催化模型是否能够应用于寄生虫病感染。方法 试用人群钩虫感染率分别拟合简单催化模型、可逆催化模型、两级催化模型。用χ^2和R^2进行拟合度的比较。结果 拟合可逆催化模型效果满意。结论 从模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粪检两次比粪检一次更加满意。证实在一个月内粪检两次可提高检出率,更接近人群实际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鄞县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率平均达60%,人群HBsAg携带率平均在10%左右,本省HBsAg阳性率为11.71%。然而关于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报道不甚多。为摸清我县青少年乙肝自然感染情况,1996年6~7月对鄞县参加中专,高校体检的2816名学生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可逆与两级复合型催化模型分析阳新县不同年龄组人群丝虫微丝蚴感染率资料。通过x2检验,证明拟合效果满意。根据模型中不同的a、b、c值可分析比较该病的平均传播速度,探讨流行分布的因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简单催化模型的改进及在乙型肝炎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催化模型常用于确定易感人群年新感染率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但局限于易感人群年新感染率与年龄无关.为解决此局限性,对模型做了相应的改进,并应用于1992年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宰的拟合,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比简单催化模型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方法 于2 0 0 1年10~12月流脑流行前期采集广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现场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上,采用卵黄双抗琼脂培养基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结果 调查3~6 0岁健康人群2 17人,检出流脑带菌者10人,带菌率为4 6 1% ,阳性菌株全部为B群;各年龄组人群流脑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男性带菌率为4 12 % (4/97) ,女性带菌率为5 0 0 % (6 /12 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接种过流脑菌苗者带菌率为3 2 3%(4/12 4 ) ,未接种过疫苗者带菌率为6 4 5 % (6 /9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较低,未发现A群流脑携带者,但要警惕B群Nm引起的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全国人群HBV感染率平均约60%,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的HBsAg的携带率已经从10%上升至10.12%,而这些病毒携带者中约有25%的人将发展成各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应用可逆与两级复合型催化模型对不同地区人群抗—HB_S,抗—HB_C和乙肝总感染率进行了拟合,拟合良好,结果满意。人群乙肝感染指标阳性率与年平均阳转率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阴转率b值和阴转后不再感染的比率C值呈显著负相关,并由此可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人群中抗—HB_C年平均阳转率和阴转率实际值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别。表明此模型可用于分析不同  相似文献   

17.
铜陵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铜陵地区自然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结果 在调查的2 455人中,乙肝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阳性率分别为8.6%,32.3%,0.7%,6.0%及7.4%;HBV流行率(乙肝5项,除去乙肝表面抗体,其余项阳性之和)为44.1%(1 082/2 455).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26.1%(640/2 455),0~10岁年龄组接种率最高为63.6%(7/11),学生的接种率高于其他组为76.5%(17/30),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阳性率和HBV流行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铜陵地区HBsAg阳性率8.6%,HBsAg标化阳性率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尤其是农村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群长期饮水氟接触与骨折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有关饮水氟浓度与骨折关系的报道结果不一致 ,为深入研究饮水中不同浓度的氟对人群骨折的影响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 ,按统一设计的调查方法与询问表 ,调查了 6个饮水氟浓度不同地区人群 (氟浓度分别为 0 2 5~ 0 34、0 5 8~ 0 73、1 0 0~ 1 0 6、1 45~ 2 19、2 6 2~ 3 5 8、4 32~ 7 97mg L)的骨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内容包括 :氟暴露水平、骨折情况、人口构成、病史、体格检查、吸烟史、饮酒史、饮水量和膳食营养等。各组≥ 5 0岁的调查人数分别为 136 3、140 7、1370、15 74、10 5 1、15 0 1人 ,共计 82 6 6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饮水中的氟是其主要摄氟来源。 6组人群的全部骨折率分别为 7 41%、6 40 %、5 11%、6 0 4%、6 0 9%和 7 40 % ;自然骨折率分别为 3 0 1%、2 2 1%、1 31%、1 6 5 %、1 43%和 3 6 6 % ,二者均与饮水氟浓度之间呈现U型曲线相关关系。其中以饮水氟为 1 0 0~ 1 0 6mg L组人群的骨折率最低 ,与最低和最高饮水氟组的骨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1)。 6组人群髋部骨折率依次为 0 37%、0 43%、0 37%、0 89%、0 76 %和 1 2 0 % ,虽未出现U型曲线关系 ,但仍以饮水氟为 4 32~ 7 97mg L组人群的髋部骨折率最高 ,显著高于 1 0 0~ 1 0 6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华支睾吸虫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及流行特点.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南宁扶绥县和横县l岁以上长居人口339人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两级催化模型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当地人群10岁以下儿童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低,为29.03%,40~50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57.32%,其余组人群感染率均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