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统计我院198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S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16例ASMVT患者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3例,死亡4例,治愈率75%.结论 ASMV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治及手术时机。方法对5例AMVT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AMVT发病以腹胀、腹痛为主,都因有腹膜炎体征而行手术探查确诊。手术切除肠段约35~275cm,并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溶栓,掌握手术时机。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绞窄体征是手术探查指征。手术后继续抗凝溶栓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10例(66.6%)。发生在术后4周内11例(73.3%)。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6例,CT确诊5例,剖腹探查确诊4例。11例行小肠及其受累系膜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治愈8例,术后因中毒性休克、MODS死亡3例。经肠系膜上动脉导管由药泵给予溶栓、抗凝及激素治愈4例。12例出院后继续服抗凝药6个月,随访6个月~5年,除1例失访外,11例均无血栓复发。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出现腹部隐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血小板升高或腹泻时,应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最佳选择。对无腹膜炎体征者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导管给予溶栓、抗凝及激素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出现腹膜炎时急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继续抗凝是巩固疗效、防止血栓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毛荣彪 《浙江医学》2011,33(1):67-68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是临床少见的急腹症,约占肠缺血性疾病的15%-20%。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病死率均较高。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间共收治ASMVT患者4例,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鹏  吴萍 《中原医刊》2011,(18):F0004-F000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有腹膜刺激征者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wbosis,ASMVT)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收治的67例ASMVT病人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与累及部位病人之间的临床特点,根据病人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67例ASMVT病人死亡8例,存活59例,死亡率11.94%;孤立型ASMVT组腹膜刺激征、开腹手术、肠坏死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型ASMVT组,脾切除术比例低于联合型ASMVT组(P < 0.05~P < 0.01);开腹手术组孤立型ASMVT比例、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介入治疗组(P < 0.01);介入治疗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P < 0.01);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静脉血栓史、发病至治疗时间、抗凝治疗时间 < 6个月、累及部位、肠坏死对ASMVT病人预后有明显影响(P < 0.05~P < 0.01);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抗凝治疗时间 < 6个月为ASMVT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脾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联合型ASMVT,孤立型ASMVT病人开腹手术、肠坏死以及腹膜刺激征比例较高;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抗凝治疗时间 < 6个月是影响ASMVT病人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经确定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如有急性腹膜炎发生则立即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2例,均治愈;手术治疗10例,死亡1例,死于MOSF,其余治愈.平均住院天数12.8 d.结论提高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9例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切除术7例;2例肠切除加肠系膜血管取栓术.术后24~72 h内,预防性应用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并加用溶栓治疗,疗程7~10 d.9例手术病例中,2例误诊,有2例行两次手术.本组9例中1例死亡.结论 急腹症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发生机制可能为血液浓缩、血液成分的变化、血管壁结构上的改变等.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 198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确诊的 16例AS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 ,总结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结果 16例ASMVT患者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 5 9岁 )。主要症状有腹痛 ( 16 / 16 )、腹胀 ( 16 / 16 )、呕吐 ( 10 / 16 )、发热 ( 8/ 16 ) ,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 ( 16 / 16 )、腹膜刺激征( 16 / 16 )。误诊率 75 % ( 12 / 16 ) ,死亡率 4 4 % ( 7/ 16 )。结论 AS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早期彩色超声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异常发现可对ASMVT做出正确的诊断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