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安纪红  乔杰  张亚丽 《肝脏》2012,17(10):740-743
在多种慢性肝病进展中,由于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而造成肝纤维化,并同时常有炎症反应的伴发,进而会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门静脉血压过高,往往需要进行肝移植[1],肝纤维化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积极探索肝纤维化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不同病因(如病毒、乙醇、寄生虫、铜铁沉积等)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肝纤...  相似文献   

4.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组织后,可直接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再生及肝纤维化等,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晚期则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关于肝纤维化机制及对其防治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56,自引:28,他引:2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ECM沉积于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肝细胞、血小板和窦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使之激活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发生表型及功能改变,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机制,使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ECM.其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胞因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间质成份(ECM)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急性或慢性肝损害时,损伤肝细胞及邻近内皮细胞,首先启动炎性细胞、枯否细胞,导致星状细胞(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合成大量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枯否细胞、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亦能生成小量ECM,参与纤维化过程。HSC一般处于静止状态,肝细胞受损时(I期)启动其增殖活化炎症反应时(II…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肝纤维化的概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将纤维化定义为胶原的过度形成,因为当时认为胶原是纤维化肝脏最突出的结缔组织成分,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态创伤-愈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中的多种ECM成分含量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肝脏Ⅰ、Ⅲ、Ⅳ、Ⅴ、Ⅵ型胶原分别为正常肝脏的8、4、14、8和1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刘宝源 《肝脏》2001,6(2):134-135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性反应 ,以细胞外基质 (ECM )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是 :由损伤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及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从而大量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蛋白 ,沉积于肝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本文就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及调控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有关进展作一简介。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ECM的产生HSC是肝脏间质细胞之一 ,位于肝细胞与窦内皮细胞间的Disse腔内。正常时呈静止状态 ,…  相似文献   

9.
Purohit V…//Hepatology,2006,(Epub ahead of print)2005年6月在加州举行的Ron Thurman座谈会强调了饮用酒精单一因素亦可导致肝纤维化。乙醛,酒精的第一个代谢物,与TGF-β1一样,可直接上调I型胶原的合成。肝细胞酒精代谢所产生的活性氧(ROS)可以旁分泌的方式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并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酒精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小体可被HSC和Kupffer细胞吞噬,并导致TGF-β1表达的上调以及随后的HSC活化。Kupffer细胞可能通过释放ROS及TGF-β1活化HSC。固有免疫可能会通过杀伤活化的HSC细胞及阻断TGF-β1的表达来抑制肝纤维…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肝细胞、血小板及窦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改变,是各种慢性肝病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可视为肝硬变的早期阶段。其病理改变的特点为:1.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湿重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由正常时不到0.6%升高3~6倍;2.ECM各种成分不成比例地升高,如各型胶原中以Ⅰ、Ⅳ及Ⅲ型胶原升高为主,蛋白多糖以硫酸皮肤素(DS)及硫软骨素(CS)升高为主,结构糖蛋白以纤维连接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等升高为主;3.一些基质分子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如胶原d链的羟化程度及糖胺聚糖(GAG)的硫酸化程度发生改变等;4.ECM在肝组织中出现局部性再分布,表现为ECM主要沉积于汇管区及窦周间隙(Disse隙),并且出现窦周毛细血管化(capillarization)。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ECM的病理性改变是由于控制ECM形成及降解的稳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对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尤其在对肝细胞外基质的研究方面,胶原纤维合成(fibrogenesis)和纤维溶解(fibrogenolysis)维持动态平衡,例如对与胶原合成酶相对抗的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opr...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病毒、乙醇等)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后修复过程的1种代偿性反应;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分沉积为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和其他部位的纤维化一样都被认为是机体对损伤的1种修复作用,它是可逆性病变,若进一步发展引起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肝硬化则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云  唐红 《肝脏》2006,11(3):203-20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它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显示,HF发生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增生和激活,激活后的HSC进一步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后者可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ECM)蛋白,而ECM的大量沉积最终导致了HF形成.HF的发生机制一直是慢性肝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有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抗纤维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CM(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rmatrix)过多沉积于肝内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中间环节。近年来 ,人们对其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逐步改变了肝纤维化不可逆转的传统观点 ,并且针对肝纤维化起始、进展的一系列环节 ,进行了抗肝纤维化的尝试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下面简单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一、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之间的互相作用 ,其中TGF - β1(Trans formgrowthfactorβ…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抗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肝纤维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转化是纤维化形成的关键 肝实质细胞(hepatocyte)是肝脏主要的细胞成分,行使着代谢、贮存与解毒等重要功能。除肝实质细胞外,枯否细胞(kupffer cell)、星状细胞(stellate cell,HSC)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引起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肝纤维化,主要由于血吸虫虫卵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形成虫卵肉芽肿,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而致,与肝星状细胞、T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对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细胞和调解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发现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用于新药研发,指导临床治疗,给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治疗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16,(5)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持续发生组织损伤、修复反应时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病的病理特征,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环节。肝星状细胞的活化、MMPs/TIMPs平衡失调、转化生长因子(TGF-β)均被证明在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种因素之间可以相互调节,形成复杂网络系统。现就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对寻找缓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纤维化逆转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李兵顺  刘金星  甄真 《肝脏》2002,7(3):183-184
本实验应用腹腔注射无菌 40 %CCL4溶液的方法[1] 造成大鼠肝纤维化自发逆转模型及不能逆转模型 ,观察平滑肌α肌动蛋白 (α SMA)、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调解逆转的生物学机制。材料和方法一、材料雄性Wistar大鼠 64只 ,每只重 2 0 0~ 3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共同反应。ECM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SC),且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了HSC的激活机制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结合肝实质细胞、其他非实质细胞以及各种促纤维化因子的作用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总结。本文还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和微小RNA的异常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