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诊断腹部疑难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技术在腹部疑难病例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获病因学诊断,其中诊断为腹腔结核8例,肠粘连5例,回肠憩室 5例,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小肠平滑肌瘤并肠系膜扭转2例,小肠腺癌并肝转移2例,肠系膜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结论 腹腔镜对腹部疑难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直观、准确的优点,并可以同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疑难性腹部疾病诊断性腹腔镜下常见与罕见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疑难性腹部疾病诊断性腹腔镜下常见与罕见病变的特征。方法 对31例临床难以诊断的腹痛、腹水和腹块患进行了电视腹腔镜检查以及窥视下多部位、多点和块状组织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31例腹腔镜检查均获成功,经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30例明确诊断,确诊率达96.77%(30/31)。其中良性病变17例(54.84%),恶性病变14例(45.16%),并发现罕见腹部疾病11例(35.48%)(肠系膜淋巴管囊性扩张1例,腹膜转移性透明细胞癌2例,腹腔恶性淋巴瘤3例,腹膜恶性间皮瘤3例,大网膜恶性间叶肿瘤1例和腹膜假粘液瘤1例)。②本组不同罕见病变各有其特征。结论 腹腔镜检查是疑难性腹部疾病(不明原因腹痛、腹水和腹块)病因诊断是一种确诊率高、安全、快速的方法,能及时发现罕见病;腹腔镜窥视下块状组织活检可显提高确诊率,在众多检查中,对疑难性腹部疾病诊断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疑难病例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2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获明确诊断,其中诊断为肠粘连6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2例,小肠系膜肿瘤1例,回肠良性肿瘤伴不全梗阻2例,空肠良性肿瘤伴肠套叠1例,回肠和乙状结肠脓肿合并内瘘1例,局限性肠炎伴肠穿孔或肠梗阻4例,肠系膜扭转3例,小肠内疝2例,腹膜假黏液瘤1例,慢性阑尾炎合并右附件囊肿或盆腔炎4例,阑尾黏液囊肿并发急性感染1例,空肠多发性憩室1例,升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合并阑尾炎1例,结肠肝曲黏膜下层肿瘤伴出血1例,直肠癌Miles术后复发伴肠梗阻1例。32例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均获得明确病因诊断,21例(65.6%)行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11例(34.4%)中转开腹手术。所有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结论腹腔镜诊治技术在腹部疑难疾病的临床运用具有微创、直观、准确的优点,并可以同时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自发性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5-2011年45例自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5例病例中肝癌破裂27例行不规则肝叶切除、肝动脉结扎、大网膜填塞缝合术;2例胃间质瘤破裂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脾破裂3例行脾切除术;胰腺炎出血1例,行切开减压清创引流术;结肠中动脉分支血管、胃网膜左动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2例,行缝扎止血术;宫外孕4例行病灶清除术;小肠扭转致肠管坏死出血3例行肠段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扭转行复位术,后见肠管血运差,行Hartmann术;1例未找到出血点仅行腹腔冲洗及引流术。术后1例死亡,其余顺利康复,均好转出院。结论本病少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提高其诊疗水平的关键,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腹部B超、尿HCG等检查是诊断腹腔内出血的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廖伟明 《当代医学》2013,(18):48-49
目的研究腹腔镜在腹部外伤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腹部外伤患者采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肝脏破裂8例,单纯性脾脏破裂3例,脾破裂合并肠管破裂的2例,肠系膜挫伤4例,膀胱破裂2例,腹壁贯通伤腹腔内探查阴性1例,单纯性肠管破裂4例,小肠系膜血管破裂合并肠破裂5例,大网膜血管破裂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脾静脉栓塞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腹部外伤,其特点为创伤小、方法安全、诊断正确率高,并可有效避免剖腹手术探查,患者创伤小,适合临床中大部分腹部外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5例,恶性5例,良性12例,交界性8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随访21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3个月~8年,所有良性及交界性间质瘤患者均无复发,恶性间质瘤1例术后3年无复发,1例术后2年腹腔复发,现带瘤生存,1例因既往有结肠癌手术史4年,术后1年复发死亡.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及超声胃镜等影像检查,结合术中探查以及病理免疫组化测定等进行,诊断明确后应行手术切除,适宜病例在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官斌  朱一宁  王昌波 《广西医学》2009,31(11):1652-165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3例胃和小肠间质瘤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2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肿瘤直径2—8cm。腹腔镜或联合超声内镜胃楔形切除13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近端胃部分切除5例,腹腔镜辅助下部分小肠切除3例。手术时间(82±25)min,术中失血量(65±28)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1)d,住院(7.5±2.5)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黄平  蔡国豪  周卫平 《海南医学》2013,24(17):2583-2584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操作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肿瘤直径0.3~2.0 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2 d。第3~4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5~6 d可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间质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未发现穿刺鞘部位种植及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直径≤2cm的胃间质瘤手术切除是更加微创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动力性胃排空障碍(FDGE)又称“胃无张力症”“胃滞留”和“胃瘫”。我院1995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腹部手术后FDGE30例对其诊断和治疗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9岁,平均55·6岁。原发疾病:胃窦癌11例,喷门癌3例,胰头癌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  相似文献   

10.
池良杰  曾长青  黄良祥 《中外医疗》2013,(27):31+33-3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约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 mL,术后平均恢复排气时间26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没有出现胃出血、切缘瘘、腹腔感染及胃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胃间质瘤行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胃问质瘤中的个体化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23例行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3例,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8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手术平均时间90min(50—180min),术中平均出血80ml(30~150m1),术后平均住院日6d(4~8d),随访10一22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胃间质瘤位置及大小个体化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及鉴剐诊断。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胃神经鞘瘤及10例胃间质瘤病例,CT资料完整,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11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胃神经鞘瘤2例位于大弯侧,1例位于小弯侧。胃间质瘤4例位于胃小弯侧,6例位于胃大弯及胃窦部,7例向胃腔内生长,2例向胃外生长,1例胃腔内外生长。胃神经鞘瘤术前均误诊为间质瘤或其它疾病。结论CT能很准确地显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两者CT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胃内巨大分叶样哑铃状软组织肿块是胃神经鞘瘤较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且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以黑便就诊3例,上腹痛就诊1例,其余均为进食后上腹不适就诊。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后发现胃部肿物。全部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肿物,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术后随访,4例格列卫治疗患者未见复发,另8例未行格列卫治疗患者2例复发,实施二次手术。所有患者随访无死亡。结论胃间质瘤确诊依据术后病理诊断,可行格列卫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邵政  邓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44-14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对本院1994~2007年收治的25例老年性胃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呕血、黑便10例,反复黑便5例,上腹部疼痛4例,5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难以确诊,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均行胃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均存活,随访2个月~2年,其中5例失访.3例经胃镜检查无复发.结论 胃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导致延误病情,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对其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院1994~2007年收治的25例老年性胃闻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呕血、黑便10例,反复黑便5例,上腹部疼痛4例,5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难以确诊,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均行胃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均存活,随访2个月~2年,其中5例失访.3例经胃镜检查无复发.结论 胃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导致延误病情,体检、B超和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胃间质瘤的患者59例进行分析研究,均采取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的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均获成功,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术后康复效果好,伤口愈合佳,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切除术已经是临床一种新式的手术方式,他具有安全可行性,而且手术的难度大,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探究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有15例,分析15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中,合并存在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的患者占15.00%;其中,胃小间质瘤有10例,微小胃间质瘤有5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的核分裂象都小于5/50高倍视野;CD117的阳性率为93.33%,CD34的阳性率为93.33%,DOG-1的阳性率为93.33%;按照Fletcher分级,低危有33.33%、极低危有66.67%。结论: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不存在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临床病理方面也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金成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52-15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未破裂型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住院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破裂型宫外孕均为输卵管妊娠且为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壶腹部11例,间质部2例,峡部4例,伞端1例。结论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性较经腹超声明显要高。尤其是对未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可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27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0.5~2 h在胃镜下将美兰注射于肿瘤处胃黏膜下,定位肿瘤,术中应用线性切割闭合器(Endo-GIA)或超声刀行胃部分切除术.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8 min (25~ 92 min),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均支持胃间质瘤诊断,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3个月(8 ~ 32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术前注射美兰使得术中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对有适应证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汪路  洪晓明  周连帮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720-720,72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腹痛患者诊断与即时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近5年来经影像学及内镜检查诊断不明的慢性腹痛患者31例,行腹腔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或腹腔镜下即时治疗。结果31例患者中包括腹腔结核4例,慢性阑尾炎7例,脾曲综合征3例,盆腔炎8例,小肠肿瘤2例,腹腔血肿机化1例,弥漫性腹腔化脓性炎症2例,探查阴性4例。探查阳性率87.1%。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可以作为一项诊查手段,用于外科疑难腹痛的诊断和即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外科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经复查后均得到确诊,其中胃30例,小肠10例,肠系膜3例,结肠3例,食管2例,直肠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贫血、呕血、黑便等;所有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部分行放疗及化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及各项检查进行,而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就是外科手术,其预后主要受到肿瘤性质、年龄、肿瘤最大径及完全切除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