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期忽视、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被试分为对照组(103例)与抑郁症患者组(106例)进行研究。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抑郁症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儿童被忽视量表中,安全忽视(t=-4.897,P<0.01)、躯体忽视因子(t=-4.497,P<0.01)、情感忽视因子(t=-3.071, P<0.01)及儿童忽视总分(t=-4.417,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情感温暖、理解(t=8.555,P<0.01),惩罚、严厉(t=19.047, P<0.01),拒绝、否认因子(t=-5.090,P<0.01)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被忽视量表中,抑郁症与安全忽视、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因子及忽视总分因子相关。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抑郁症与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过分保护因子、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结论 儿童被忽视与抑郁症的产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良的教养方式是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住宿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抽取山东省2个地区共9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应对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是否住校方面都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状况、学习成绩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亲子关系状况、是否住校、学习成绩对积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状况、是否住校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 【结论】 住宿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住校的学生倾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东省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1 368名中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中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t=2.08,P=0.04)和年级(F=13.51,P=0.00)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家庭住址、父母亲职业、经济状况、亲子关系呈负相关;与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亲子关系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经济状况对积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亲子关系、经济状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结论]根据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和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郑州市和漯河市农村中学初一至高二5个年级共计6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农村中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有相关性。结论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重庆两地初一至高三的1 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当前我国中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更少采用忍耐和消极反抗应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结论 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年级差异仍旧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丹丹  邢强 《健康研究》2012,32(2):117-124
目的 研究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班级集体施测方式,对1207名初中生和10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初中生学习倦怠感突出表现在心理耗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感主要突出表现在低成就感和心理耗竭纬度上;②初三、初二学生在心理耗竭和对学习的冷漠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高二的学生在心理耗竭上显著高于高一,在身体耗竭、学习倦怠总体上都显著高于高三(P均<0.05);③在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0.05);④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分散和忍耐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问题解决、忍耐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重庆两地初一至高三的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当前我国中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更少采用忍耐和消极反抗应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结论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年级差异仍旧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预防儿童忽视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市8所幼儿园1 148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总忽视度为33.7,与2002年全国的调查结果相比,总忽视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忽视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与母亲在采用保护担忧、鼓励成就的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性。父母教养方式中接受、鼓励独立、鼓励成就等与忽视各维度的忽视度呈显著负相关,拒绝与身体忽视度、情感忽视度等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定向与医疗忽视度、安全忽视度呈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无忽视组家庭在接受、鼓励独立、惩罚定向、保护担忧及鼓励成就等五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有忽视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状况较全国严重,并且儿童忽视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新疆地区四所中学共1000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存在年级、家中排行、中学类型差异,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并对其具有预测作用,因而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当代中学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市初一至高二五个年级共计63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中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无差异。(2)中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求助、解决问题、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的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合理化的方式,应对方式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3)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教育成效、子女的控制和父母的控制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家长教育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宜兴市中学生童年期忽视史情况,为建立适合宜兴市中学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和评价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宜兴市10所学校3846名中学生的忽视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在安全、交流、躯体和情感层面,女中学生得分分别为(14.73±4.18)、(11.98±3.70)、(10.64±2.97)和(24.49±6.80)分,均低于男中学生的(15.24±4.26)、(12.56±3.96)、(10.91±3.16)、(25.55±7.42)分(P<0.01);在交流、躯体和情感忽视层面,外省中学生得分分别为(12.72±3.83)、(11.46±3.11)、(26.17±6.83)分,均高于本省学生的(12.20±3.83)、(10.69±6.83)、(24.86±7.14)分(P<0.01);在躯体忽视层面,农村学生得分为(10.84±3.11)分,高于城市学生的(10.74±3.05)分(P<0.05);镇初中学生在安全、交流、躯体和情感层面以及总分分别为(15.62±4.40)、(13.01±3.78)、(11.13±3.35)、(26.33±7.11)和(65.96±15.65)分,均高于乡村初中和城区初中(P<0.05),乡村和城区初中各层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和躯体忽视层面,职业高中学生得分分别为(15.64±4.27)、(11.45±3.15)分,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4.89±4.15)、(10.41±2.94)分(P<0.01)。结论 宜兴市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忽视,女生被忽视程度低于男生、外省中学生高于本省、职业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农村学生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徐州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两个乡镇,其中1个乡镇选1所小学和1所初中,另一个乡镇选1所高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项目》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33人,其中1~3年级(年龄6~8岁)112人,4~6年级(年龄9~11岁)139人,初一至高三年级(年龄12~17岁)中学生282人,总忽视发生率分别是25.3%、26.7%、38.5%,χ2检验结果示,父母工作地点变动、与父母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忽视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 家长应给予子女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更多地关注处于身心发育都较为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59名城市中学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初中学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初二年级男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男生,初二、初三年级女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均分同一性别不同年级间、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更大. [结论]应教育初中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忽视现状,分析中学生的忽视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选定的中学抽取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农村中学生忽视状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忽视率与忽视度评价忽视状况,并分析忽视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资料忽视率为35.29%,忽视度为47.75%,其忽视率显著高于本国城市中学生(χ2=7.200,P0.01),而忽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大部分学生仅在单个层面受到忽视,极少部分学生是多个层面同时受到忽视;3)学生在情感和教育层面受忽视较重,如父母关心子女的情感问题、帮助子女树立自信心、学校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等项目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中学生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子女与父亲关系及子女的性别。结论农村中学生较城市中学生更易受到忽视,并以教育、情感层面受忽视严重,家庭、学校及社会应积极预防学生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其与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有效引导中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保障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所有中学中随机抽取4所学校72个班级的3 4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常吃新鲜水果、经常吃甜零食、经常吃蔬菜、讨厌吃某类食物的女生(87.6%、61.2%、93.5%、45.6%)比例显著高于男生(54.3%、51.5%、91.2%、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常吃新鲜水果、经常喝牛奶、经常吃早餐的汉族学生(87.5%、72.4%、86.2%)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55.0%、65.7%、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OR=1.44,95%CI为1.09~1.88)、存在不良饮食习惯(OR=1.43,95%CI为1.11~1.89)和经常吃小摊食品(OR=1.34,95%CI为1.08~1.73)的中学生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与肥胖存在相关关系,应加强中学生良好饮食行为教育,并运用到生活中预防肥胖的发生,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或P〈0.001),而无考试焦虑者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有考试焦虑者(P〈0.05)。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而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