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在手术后1~7天内共有6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10例出现切口开裂现象,切口裂开例数明显多于切口感染例数。通过采用有效的治疗,6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肥胖、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年龄和手术技巧;手术切口裂开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术后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根据手术切口感染和裂开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和裂开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妇产科开腹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由于诸多原因,尤其是细菌污染的程度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裂开等症状的决定因素。本研究通过20年妇产科临床实践,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术后伤口裂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7年675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中切口切裂开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从而列出笔者所在医院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结果675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60例发生了切口裂开,占0.86%。其中全层裂开42例,深层裂开10例,浅层裂开8例。50岁以上46例,营养不良者48例,上腹部切口23例,术后剧咳25例,腹胀伴腹水外溢18例。结论年龄、营养状况、切口类型、术后腹腔压力是笔者所在医院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最常见的原因。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防治切口裂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60岁以上结肠癌术后切口裂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癌术后切口裂开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有病例经再次缝合等处理后无一例再裂开。结论结肠癌术后切口裂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注意缝合技术,避免危险因素和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娜仁高娃 《现代保健》2011,(30):108-109
目的揭示和分析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各种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资料,分析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各种因素,治疗上视切口类型及裂开长度及时给予照灯、充分引流、清刨缝合等措施。结果22例患者中,脂肪液化16例,切口继发感染2例,缝合不当4例。经切口照灯,切口填纱引流,清创缝合,均于治疗后6~14d切口痊愈。结论肥胖、糖尿病、贫血、缝合不当足造成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妥善处理围手术期各种不良因素及恰当的缝合可减少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导致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2012年就诊于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合并性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提出及时发现、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安全可靠的预防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包括切口感染37例,脂肪液化30例.经过积极有效处理合并症等措施,切口处长出了新鲜肉芽组织,除1例盆腔脓肿线结排斥外均在治疗后的7~14 d愈合并出院.结论在妇产科剖腹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有肥胖、贫血、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缝合不当等.对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进行妥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妇产科剖腹术后出现的切口愈合不良等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52例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0):45-46
随着手术及麻醉水平的提高 ,妇产科手术后的病态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 ,而术后感染以及切口裂开受到日益关注。本文对我科近三年来发生的 5 2例切口感染及裂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1998~ 2 0 0 0年 ,我院妇科和产科住院手术病人共 4 187例 ,其中切口感染及裂开 5 2例 ,切口感染率1 2 4 % ,现将 5 2例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进行分析。 5 2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 2岁。2 手术方式 剖宫产 2 1例、腹式子宫切除 19例、附件或输卵管切除术 9例、阴式子宫切除术 3例、其中腹直切口2 8例 ,横切口 2 …  相似文献   

8.
卓玛措 《现代养生》2014,(16):104-104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我院普外科行剖腹手术患者662例中的切口裂开病人,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9个患者在经过全层减张缝合后身体慢慢恢复健康,有7个患者经切口换药后行蝶形胶布牵拉闭合慢慢地恢复健康,另有4个患者在经过切口换药后行Ⅱ期缝合治疗恢复健康;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充足的预防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实施恰当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 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着重记录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病例情况并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并进行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妇产科感染的Pearson单因素显示年龄≥30岁、普通手术室、切口长度8 cm、污染切口、参观人数1人、手术不规范及产妇营养不良均明显高于妇产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洁净手术室、切口长度≦8cm、清洁切口、参观人数≦1人、手术规范及产妇营养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手术室的室内消毒、缩小手术切口、进一步规范手术的实施过程以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有效减少妇产科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几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魔鬼辞典     
目的探讨摩洛哥病人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治疗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7月援摩洛哥期间发生的腹部切口28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肥胖体形以及营养不良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而感染、腹部纵切口以及术后的护理与切口裂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3年1月某医院普通外科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的17例(裂开组)和同期该科室手术患者未发生切口裂开的27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糖尿病、体质指数、手术时间3个因素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恶性肿瘤、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切口类型、手术类型、切口长度等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等与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裂开有密切关系,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应预防处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成因与处置方式。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发生的1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诱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过度肥胖、高频电刀频繁使用与术中机械刺激以及患者自身体质等方面,16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15例痊愈,1例实施Ⅱ期缝合住院7d后办理出院手续,未出现感染。结论针对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不同原因,通过科学使用电刀、运用多源频谱仪理疗、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局部加压包扎等方式实施干预,有效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  相似文献   

13.
林琳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23-12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搜集我院妇产科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抗感染和支持治疗,预后效果较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的液化和肥胖、妊高征水肿、贫血、糖尿病以及手术前没有给予抗生素有关。针对相关的高危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解决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使切口能够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糖尿病、肥胖、术后切口暴露时间、贫血等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本文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一期愈合率为96%,最后都得到康复,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需要接受针对性的护理以及治疗措施,从而降低其出现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现象,保证患者的伤口能够得到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5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与住院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5例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最终均应用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其中有18例患者同时应用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有5例患者应用肠套叠复位术进行治疗,10例患者应用小肠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1例患者应用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30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患者切口裂开。结论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其预后质量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319例接受腹部手术的妇产科患者,按照其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1例及非感染组2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并探讨干预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319例患者中共发生21例切口感染,感染率6.5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BMI<19或>23kg/m2、手术时间≥120min、ASA分级Ⅲ级、急诊手术、非主刀医师缝合、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未进行术后康复教育是影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均具有密切联系,应注重纠正患者免疫功能较差的状态,并严格落实无菌原则,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010—2012年期间笔者所就职的医院就诊的4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等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复杂,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妊娠水肿、贫血、运用电刀与否,切口外漏的具体时间,手术后切口观察处理,手术中的缝合方法等,这些都是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充分注意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提前予以防范,并且对于可能造成的问题给予有效地解决,能够大幅度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切口脂肪液化是外科及妇产科工作者经常遇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甚至可能发生切口裂开,大量渗液,往往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同时反复换药,切口久治不愈亦给我们临床工作者压力,尤其近十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群活动量减少,肥胖及糖尿病人增多,加之手术中广泛使用高频电刀、电凝,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较以往更高.我们对2000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外科及妇产科所出现的36例切口脂肪液化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6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选取的64名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滞产、咳嗽、贫血、糖尿病、使用电刀器械、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切口的愈合和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六盘水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4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产妇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比发生切口感染和未发生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该研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18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81%;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发生胎膜早破、有糖尿病均是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发生胎膜早破、糖尿病是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