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6 40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及皮褶厚度)测量与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往返跑、走平衡木及双脚连续跳)的测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选取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典型相关系数为0.760(P<0.001)。代表身体形态指标的典型变量为身高、胸围、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其中身高的作用最大。代表身体素质指标的典型变量为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及10 m往返跑时间,其中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身高及胸围指标对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对身体素质起到负面影响。 【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指标存在相关性,身高和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2008年高邮市托幼机构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邮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测试结果,查找存在问题,更好地指导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发展。【方法】按照高邮市地理分布,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农村幼儿园4所,城区幼儿园1所,儿童1769名。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结果】高邮市3~6岁儿童体重、身高形态指标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素质指标落后,农村儿童素质指标优于城市儿童。【结论】高邮市3~6岁儿童素质指标落后,家长和托幼机构应重视儿童的体质锻炼,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开展科学的体格锻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北京市3~6岁儿童5 813例。测试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安静心率、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双脚持续跳跃。结果各项形态指标存在性别差异,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男童均大于女童,皮褶厚度除6岁组之外女童大于男童。5年间,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体重平均增加0.49 kg,身高、胸围、坐高分别平均增长1.00 cm、1.16 cm和0.31 cm。儿童安静心率男童为88.36~94.31次/min,女童为90.44~95.86次/min,均低于全国水平。男童立定跳远、网球掷远、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双脚连续跳优于女童,女童坐位体前屈优于男童,存在性别差异。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成绩大都有提高;男童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6岁组10米折返跑、网球掷远成绩下降;3岁组网球掷远成绩有提高,但仍低于全国水平。结论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增长符合3~6岁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心脏功能发育良好;素质指标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部分指标尚有待提高;应结合体质监测的结果开展科学的体格锻炼,加强对大班儿童监管。  相似文献   

4.
探讨3~5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与体适能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肌肉动作和体适能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201名3~5岁幼儿,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3版(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hird Version,TGMD-3)评价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量与评定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指标(10 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水平.结果 3~5岁幼儿的位移动作、实物操控动作、大肌肉动作水平及身高、体重、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立定跳远的成绩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P值均<0.01).不同性别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水平、位移动作和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5岁男童的实物操控能力和网球掷远成绩高于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低于女生(P值均<0.05).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与10m折返跑、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成绩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幼儿的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2,0.07,P值均>0.05).3,4岁组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体适能各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3~0.21,P值均>0.05),5岁组幼儿的实物操控能力和双脚连续跳成绩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对幼儿的体适能无预测作用(R2 =0.05,F=2.62,P>0.05),大肌肉动作水平对于幼儿的体适能无预测作用(R调整=0.04,F=2.00,P>0.05).结论 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体适能水平相关.幼儿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监测和促进,以利于提高幼儿的体适能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城区3—6岁儿童体质现状,评价儿童健康状况,为幼儿园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349名儿童,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体能素质指标(10m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结果10m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这5项体能素质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稳定提高,其中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女童大于男童,反映速度力量的网球掷远指标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5年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儿童6 406名。测试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安静心率、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双脚持续跳跃。【结果】儿童体格发育总趋势为男童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儿童心血管机能状况表现为男童好于女童,城乡差别不大。儿童身体素质表现为男童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与平衡能力中有优势,女童在柔韧性上有优势。城市儿童在下肢力量与协调性方面好于农村儿童。农村儿童在灵敏度方面好于城市儿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应根据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汉族、维族儿童体质状况,分析测试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指导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个区的1560名学龄前儿童。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m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结果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体重、身高及素质指标均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维族儿童体质优于汉族儿童。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体质发育状况良好,汉族儿童应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张玉贞  黄锐赞  林贞 《现代保健》2014,(20):115-117
目的:探讨使用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对促进学龄前儿童体质与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对本地区23所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连续3年进行体质分析与指导,共5686人次,测量身高、体重、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项目,按照结果给予个体化运动指导方案。结果:总体优秀率逐年上升,不合格率逐年下降;选取一年龄组连续3年纵向分析,男女子组优秀率均逐年上升,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结论: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体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时期江西省3~6岁儿童体质状况,探讨影响儿童体质状况的因素。方法:参照《儿童体质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江西省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体质测试,根据调查结果,对儿童体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3~6岁儿童体质状况总体达标。平衡木、坐位体前屈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立定跳远、网球掷远江西省幼儿成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儿园环境对幼儿体质的影响较大。结论:江西省幼儿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较为突出,但速度、力量方面的锻炼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邱幺聿  关颖嵘  黄琪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525-1527
了解江西省3~ 6 岁幼儿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探讨幼儿体育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中规定的方法,对江西省11 个辖区市的55 所幼儿园共计5 500名3~ 6 岁幼儿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江西省3~ 6 岁幼儿综合评级总体合格率为83.6%,低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93.6%).双脚连续跳项目中,各年龄段男童用时在4.8 ~ 8.6 s 之间,女童用时在5.1 ~ 8.8 s 之间,均优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各年龄段幼儿身高、体重、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4 个项目成绩均低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10 m 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坐位体前屈3 个项目中,各年龄段男、女童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异各不相同.结论 江西省3~ 6 岁幼儿体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幼儿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较好,但速度和上下肢力量方面的锻炼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选取监测年报中代表各地区3~6岁儿童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优秀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单项指标分别为10 m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持续跳、坐位体前屈及走平衡木。 【结果】 六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依次为4.860、0.691、0.221、0.142、0.058、0.028,其贡献率依次为81.01%、11.51%、3.69%、2.37%、0.96%、0.47%。第一主成分(Z1)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龄前儿童的速度与灵敏性、爆发力、投掷力、弹跳力及平衡能力等素质的综合水平。根据主成分分值排序表明:北京市远县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优于城区学龄前儿童。 【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能够将信息整合,整体反映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涵盖30年的昆明地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调查数据,从中研究分析他们生长的长期趋势,为建立昆明地区0~6岁儿童身体发育指数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方法】 对昆明地区参与卫生部领导下的全国九市自1975年起每隔10年一次至2005年共计四个调查年段,“0~6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昆明地区调查数据(体重、身高、胸围的均值),进行儿童身体发育指数(维尔维克指数,身高胸围指数)的研究。 【结果】 维尔维克指数:均值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出生后由低向高至3月龄达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均值在下降,0~6岁的转折点主要在生后3个月。学龄前一直处在出生后的下降阶段。昆明此指数约10~12月龄与出生时相同。身高胸围指数:出生后至1月龄升至高点,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在减小,至学龄前无升高趋势。胸廓发育农村总体好于城区,只有一个年段,1995年是城区好于农村。30年的均值最高在1975年调查年段农男组,其值以后一直未被超越。但是2005年自3岁组,城市男女童该指数均值已表现出明显超越农村同龄儿童的趋势。 【结论】 30年来昆明地区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呈现波浪状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父母喂养行为与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饮食行为干预问卷(IMFeD)及自编父母喂养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广东省某市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营养门诊的70名1~5岁具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及喂养行为资料。 【结果】 喂养焦虑情绪(r=0.591)、不良喂养习惯(r=0.665)均与IMFeD总分呈正相关;喂养焦虑情绪(β=0.49)、不良喂养习惯(β=0.32)进入IMFeD总分的最终方程,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喂养中情感交流(β=0.24)与前述两者一同进入了不良进食习惯得分的最终方程,是避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家庭不良喂养习惯、家长喂养焦虑情绪可能引发或增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喂养时家长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避免和缓解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单纯性肥胖儿童生长变化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 【方法】 根据广州两所小学从7岁开始建立的身高/体重纵向体检资料,然后依据体质指数分类标准筛选7岁以来一直处于正常体重和肥胖的11岁儿童,同时以父母身高中值为配对因素,选取一直肥胖的儿童31人(男20,女11)和一直体重正常的儿童42人(男20,女22)分析身高纵向变化,并测试空腹血清IGF-1/IGFBP3浓度。 【结果】 肥胖组男童身高高于同龄时正常体重儿童,且11岁时IGF-1/IGFBP3浓度皆高于正常体重儿童(P<0.05);女童肥胖组与正常组身高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11岁时IGF-1/IGFBP3浓度也无显著变化。 【结论】 单纯性肥胖并不影响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儿童的生长或反使生长加速,相应的血清IGF-1/IGFBP3浓度无改变或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儿童体格形态和体能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1名5~6岁儿童进行了体格形态和体能测试,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胸围、立定跳远、20米跑时间和单腿站立时间.结果仅一对典型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其特征值为 0.386,贡献率达 93.66%,典型相关系数为0.528,表明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形态与体能发育之间有相关性.典型变量中,身高和立定跳远的载荷最大.结论评价学龄前儿童体格形态与体能的关系时,身高和立定跳远是最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从出生到不满7周岁城区和郊区的汉族健康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和胸围,调查共分22个年龄组,共调查17 522人。 【结果】 生后前3个月体重每月增加0.99~1.16 kg,身高每月增加3.6~3.8 cm,此后增长速度减慢;城区和郊区的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集中于大年龄组。多数年龄组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平均值高于中国九市儿童平均水平,头围、胸围与中国九市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北京市城区儿童绝大多数年龄组体重、身高均高于WHO标准,郊区儿童较小年龄组大多超过了WHO标准,而较大年龄组多数与WHO标准多没有差异。 【结论】 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模式符合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的规律;儿童体格发育城郊差异仍然存在;总体上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北京市儿童体重、身高高于2006年WHO公布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能素质,探讨利用线性回归制定其体能四项运动指标正常值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江岩区、江汉区6所幼儿园对307名4-6.5岁儿童进行体能调查。结果 20米跑、立定跳远和投掷沙包,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纵跳摸高未发现性别差异;四项运动指标在频数分布中呈正偏态;另外,四项运动指标与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相关。结论 在采用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制定学龄前儿童体能四项运动指标正常值范围时,必须将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进行量比,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儿童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独生子女生长发育状况,为儿少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建议。 【方法】 2011年到本院体检的6~14岁户籍独生子女4 167名,检测身高、体重、五官、内科、外科、微量元素、生化检测、肝胆脾肾B超等指标。 【结果】 1)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高、体重等指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身高曲线呈现两次交叉;2)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但营养状况不理想,肥胖率18.43%,营养不良率5.26%;3)常见病以视力低下、龋齿等检出率较高,值得一提的是肾脏B超结石检出率4.6%。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生长发育状况有所提高,但发育的不均衡性仍严重,同时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南市7~18岁儿童体格发育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济南市7~18岁儿童身高、体重,并与中国华东九省市标准比较;以WHO推荐的NCHS测定值筛选超重、肥胖儿童,计算发生率。 【结果】 济南市7~18岁儿童身高体重高于中国九省市标准,围青春期肥胖发生率高。 【结论】 济南市7~18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围青春期是肥胖高发年龄组,加强此关键期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