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结果:110例被确诊为癫痫的儿童患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中,有47.27%的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 内,37.27%血药浓度偏低,15.45%血药浓度偏高。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俱本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控制其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3):165-166
  相似文献   

3.
551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癫痫病患儿服用丙戊酸钠(VPA)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551例癫痫患儿服用VPA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服用VPA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我院单一及联合应VPA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须结合临床反应调整个体剂量,药师应重视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例癫痫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其血药浓度的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低于50μg/ml,高于100μg/ml时,有效率分别为92.9%,11.1%。结论:丙戊酸钠在体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建议临床使用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
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6年9月-2008年1月丙戊酸钠监测结果853例结果进行整理。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53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低于50ug·mL^-1。的有364例(占42.7%);高于100ug·mL^-1 70例(占8.2%);在治疗窗(50~100ug·mL^-1)的有419例(占49.1%)。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服药的依从性、生(病)理因素、药物剂型、合并用药等。结论癫瘸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争取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胡建英  陈志蓉 《海峡药学》2012,24(8):243-244
目的 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患儿血清VPA浓度207例,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为84.5%.其中在治疗窗范围内有115例,占55.6%.不同VPA给药剂量组间血药浓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
癫痫患者青春期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青春期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非常大 ,从不足 40 μg/ml到超过 1 0 0 μg/ml;根据 31名青春期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结果既可控制发作 ,又避免中毒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癫痫病患儿服用丙戊酸钠(VPA)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551例癫痫患儿服用VPA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服用VPA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我院单一及联合应VPA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须结合临床反应调整个体剂量,药师应重视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痫病患儿服用丙戊酸钠(VPA)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551例癫痫患儿服用VPA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服用VPA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我院单一及联合应VPA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须结合临床反应调整个体剂量,药师应重视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126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26例癫痫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其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 有61.90%的儿童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27.78%低于50μg/ml,10.32%高于100μg/ml.结论 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及时检测其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控制癫痫的发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72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0~100 μg/mL,VPA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单用VPA 的患儿中,<3岁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7~16岁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口服溶液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普通片剂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患儿(联用组)总有效率74.85%,低于单用VPA(单用组)的 89.24%,且联用组VPA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高于单用组(29.34% vs 9.36%,P均<0.01)。结论:V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剂型、联合用药等),临床上个体化给药时不能仅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应综合考虑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钱南萍  范毅  王艳  姚炳华 《中国药房》2007,18(17):1316-1318
目的:建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探讨其血药浓度与剂量、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2例癫痫患儿单一服用丙戊酸达稳态后(10~14d)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结果。结果:丙戊酸血药浓度在10~1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不同年龄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剂量有一定差异,而血药浓度与患儿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血药浓度在40~100μg·mL-1范围内临床疗效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强,可用于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颖  刘莹珍  宋彧  周国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48-3350
目的 探讨78例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78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8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窗(50~100 mg/L)内的有55例,占总监测次数的70.0%,临床总有效率90.9%,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8%;浓度低于50 mg/L的患者共21例,占总监测例次的27.0%,临床总有效率61.9%,不良反应发生率9.5%;浓度高于100 mg/L的患者共2例,占总监测例次的3.0%,临床有效率5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贵福 《中国药师》2013,16(1):30-3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患儿丙戊酸血清浓度的方法。方法:环己基丙酸为内标,血样经乙醚提取后,以氢氧化钠,乙腈溶液为催化剂,用α-溴苯乙酮进行衍生化。衍生物用Shim-pack CLC-C18柱进行分离,流动相:甲醇-乙醇-水(65:11:24),流速1.1 ml·min-1。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血清中丙戊酸在5.0~200.7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方法回收率为104.7%~105.6%,日内与日间RSD≤5.41%。应用本方法测定32名癫痫患儿的丙戊酸血清谷浓度,16例在治疗窗(50~100μg·ml-1)范围内,其余多数低于50μg·ml-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个体差异大,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范毅  钱南萍  陈斌 《中国药业》2012,21(23):8-9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46例使用丙戊酸的患者用药前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9802X+2.4777(r=0.9793),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不需相互校正,均可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6 A541G基因多态性在黑龙江汉族癫痫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探讨UGT1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UGT1A6 54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97例汉族癫痫患者中有28名(28.9%)携带突变型UGT1A6基因,其中服用单位剂量(mg·kg-1)引起的血药浓度AA基因型患者为(3.06±0.80)μg·ml-1,AG基因型患者为(2.21±0.66)μg·ml-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血药浓度有影响,临床上对于含突变型UGT1A6基因的患者服用丙戊酸时应较常规减少用药减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丙戊酸治疗躁狂症及其血药浓度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血药浓度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60例躁狂症患者分别接受丙戊酸钠缓释剂及丙戊酸镁治疗6周,并于服药后1,2,4,6周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有效病例的血药浓度平均为(77.58±14.45)μg·mL^-1,治疗窗范围为50~100μg·mL^-1之间。结论丙戊酸能有效治疗躁狂症,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43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2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占总例次的68.5%,而有6例次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未能控制癫痫症状,13例次出现毒性反应.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浓度有102例次,占31.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