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检获鼠体蚤44匹;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检获鼠体蚤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近12年来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对2000-2011年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12年中共捕获鼠类6064只,隶属2目3科11种,年平均鼠密度为3.21%,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检鼠体蚤5865匹,隶属6种,年平均鼠体染蚤率为26.59%,平均蚤指数0.97,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培养鼠6030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对3663份鼠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0.05%,对1792份指示动物血清进行IHA试验,检出阳性血清24份,阳性率为1.34%.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是防治鼠疫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了解隆林县家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的组成及分布特征,为鼠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笼捕法捕获的鼠类进行鼠体蚤的采集,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地面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类3科5属6种共2839匹,其中,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12%,平均蚤指数为0.98,印鼠客蚤指数为0.7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此外,鼠体染蚤指数和地面游离蚤指数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型格局;而年际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印鼠客蚤、人蚤和不等单蚤是隆林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主要宿主黄胸鼠及其体表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隆林县2000-2009年鼠疫疫区处理、监测资料和鼠疫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累计布笼146 206笼次,捕获黄胸鼠3 956只,平均鼠密度为2.71%。平均鼠密度,各年分别为5.09%、1.39%、6.20%、2.04%、3.98%、2.26%、2.57%、2.61%、2.63%、2.75%,1-12月分别为2.71%、2.78%、3.17%、3.23%、3.35%、2.99%、2.59%、2.43%、1.82%、2.15%、2.94%、2.11%。2000-2009年合计梳检黄胸鼠3 956只,染蚤的1 143只,平均染蚤率为28.89%,收集体表蚤4 101匹,平均蚤指数为1.04。4 101匹蚤中,印鼠客蚤占78.59%(印鼠客蚤指数为0.81),缓慢细蚤占18.09%,不等单蚤占2.17%,猫栉首蚤占0.63%,人蚤占0.49%,伍氏病蚤占0.02%。[结论]隆林县黄胸鼠密度和鼠体表蚤指数较高,印鼠客蚤是体表蚤的优势蚤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鼠疫疫区(强化灭蚤区)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印鼠客蚤染蚤率的影响,为今后工作中合理选择杀虫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统计各区域捕获鼠数和印鼠客蚤染蚤鼠数,求得印鼠客蚤染蚤率,采用SPSS软件比较强化灭蚤区(隆林县、西林县)与对照区(右江区)印鼠客蚤染蚤率有无差异。结果隆林县、西林县(强化灭蚤区)与右江区(对照区)在1—3月染蚤率较低,自4月开始逐渐上升,6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3条曲线变化趋于一致。右江区、隆林县、西林县捕获鼠的印鼠客蚤染蚤率分别为33.93%、29.74%和30.38%,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鼠疫疫区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强化灭蚤区与对照区鼠体印鼠客蚤染蚤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类杀虫剂灭蚤作用减弱,效果下降,印鼠客蚤可能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陆良县1999-2011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陆良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11年间共捕获鼠类4 670只,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7.11%,斯氏家鼠仅占1.82%。1999-2009年染蚤鼠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10和2011年又有所回升,总蚤指数2003年最高,2009年最低,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为主,缓慢细蚤3 481匹,占42.67%,其次是印鼠客蚤3 366匹,占41.26%。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陆良县仍需加强鼠疫监测,严防动物鼠疫的发生和传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方法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方法对2001~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隆林县鼠密度在1.17%~3.78%,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1.71%和0.67,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西林县鼠密度在3.49%~5.45%,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9.87%和0.34,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龙海市鼠疫疫情动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龙海市1991—2020年鼠疫监测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龙海市1991—2020年共布放有效鼠笼57 548笼次,捕获家栖鼠5 763只,平均捕鼠率10.0%,以褐家鼠为优势种(63.2%,3 641/5 763);共检鼠7 313只,检出染蚤鼠1 414只,总染蚤率19.3%;检出鼠体蚤5 652匹,总蚤指数0.77,印鼠客蚤为优势种(83.8%,4 739/5 652);检验鼠血清7 647份、鼠肝脾1 924份,均未发现阳性。结论龙海市1991—2020年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因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极易引起大流行,仍应做好监测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龙岩市鼠类及其寄生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08只,隶属2目2科3属10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591只,食虫目动物417只。家栖鼠密度为5.3%,野栖鼠密度2.7%,黄胸鼠密度2.0%。鼠形动物中,染蚤鼠769只,捡获蚤2295匹,染蚤率38.3%,总蚤指数1.14。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等,黄胸鼠蚤指数1.55,印鼠客蚤为1.14。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2;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龙岩市的家栖鼠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种主要为黄毛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浙江省历史鼠疫疫区的蚤类种群、分布及其寄生关系。方法在曾发生过鼠疫流行的地区设立监测点,对检获的鼠体蚤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对19种共61859只鼠形动物进行检蚤,在其中13种鼠形动物体表中检获蚤类21059匹,总染蚤率为12.38%,总蚤指数为0.340,印鼠客蚤指数为0.032。经对21054匹蚤鉴定隶属于4科9属10种(亚种);其中缓慢细蚤占54.41%,不等单蚤占20.89%,印鼠客蚤占9.50%。缓慢细蚤的寄生宿主有13种,不等单蚤和印鼠客蚤分别有10种和6种;但这3种蚤的主要寄生宿主均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在这2种主要寄生宿主体表检获的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分别占所有宿主寄生蚤的95.60%、92.79%和82.31%。结论浙江省的主要鼠体蚤为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和印鼠客蚤,这3种蚤的主要寄生宿主是褐家鼠和黄胸鼠,但具有多重性;上述3种主要寄生蚤在浙江省分布范围广,且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作为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的印鼠客蚤,不仅存在于家栖鼠类,也存在于野栖鼠类的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中。提示应对主要传播媒介的印鼠客蚤等进行严密的监视,及时掌握其分布和动态变化,为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国诚 《卫生软科学》2012,26(3):232-234
[目的]分析南涧县近5年鼠疫监测数据,探讨危险因素,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全县鼠疫监测数据,对鼠种及蚤种构成、鼠密度、蚤指数、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室内黄胸鼠平均密度1.31%,室外黄胸鼠平均密度0.96%,染蚤率35.27%,平均印鼠客蚤指数O.72,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76.71%,优势蚤种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结论]通过系统的鼠疫监测,虽未发现疫情,但本地区有适合鼠疫流行的环境条件和鼠疫疫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小湾电站库区的监测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鼠疫痰隋的监测及上报,开展大面积药物灭鼠及健康教育工作,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茂名市信宜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防制鼠疫疫情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笼日法或夹日法,对捕获的老鼠和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并对鼠体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8种605只,其中以褐家鼠为主,其次为黄胸鼠。检获蚤97只,鼠带蚤率为38.00%(19/50),总蚤指数为1.94(97/50),其中褐家鼠鼠体染蚤率最高,其蚤指数为5.47。鼠体表蚤类为印鼠客蚤和伍氏病蚤雷州亚种,其中印鼠客蚤占97.94%;是家鼠鼠体优势种;病原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当地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是信宜的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主要蚤类是印鼠客蚤,且蚤指数较高,提示当地具有鼠疫传播能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靖县2007—2011年鼠疫监测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年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家鼠640只,平均家栖鼠密度7.1%;黄胸鼠为优势种(42.8%);平均野栖鼠密度3.4%,黄毛鼠为优势种(90.8%);观察雌性鼠943只,平均妊娠率25.3%,平均胎鼠数6.1只;鼠体平均染蚤率41.2%,总蚤指数1.11;印鼠客蚤占优势,蚤指数为1.05。结论南靖县鼠疫宿主动物密度、媒介蚤指数较高。应加强灭鼠灭蚤,控制鼠密度、降低媒介蚤指数,防止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认新疆境内于2001年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发现的家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是否已在该地区生存下来。〔方法〕采用夹日法,用鼠夹和鼠笼捕获该蚤的宿主褐家鼠,并采集鼠体蚤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04年9 ̄11月,在调查区内共捕获褐家鼠58只,其中有5只鼠体携带印鼠客蚤,共采集到10匹。染蚤率8.62%,平均蚤指数0.2。7匹雌蚤腹中均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蚤卵,其中2匹的腹腔中充满发育成熟的卵,分别为5和6个。在捕获的其它9种啮齿动物体表均未发现印鼠客蚤寄生。〔结论〕印鼠客蚤已在口岸地区生存下来,并有可能已形成种群。有必要全面开展对印鼠客蚤的调查和监测,以判断该蚤究竟是内源性(在国内)的扩散,还是外源性(从国外)传入的,为防止其进一步播散和切断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鼠疫监测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发生和流行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通过主动监测,系统收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的相关信息,尽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流行,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设固定监测点一个,流动监测点3~4个。采用室内外笼夹法,监测时间为每年的3~12月份。监测结果,以黄胸鼠及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人蚤。其中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9.2%,平均鼠体染率为23.06%,平均蚤指数为0.74.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通过监测结果未发现鼠疫,我县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为控制人、鼠间鼠疫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软件、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指标与鼠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3起鼠间鼠疫流行,发生年分别为1987-1988、2000-2001及2006年,流行年份前几年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高趋势,鼠密度在1986、2000、2003三个年份出现小高峰,分别为39.63、16.28和21.01只/hm2;染蚤率与蚤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987、2000、2006三个疫情年份均出现高峰,染蚤率分别为45.10%、41.69%和43.06%,蚤指数分别为0.71、0.72和1.20。染蚤率与蚤指数、鼠密度与巢蚤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是监测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指标,鼠密度>16只/hm2,鼠体蚤指数>0.70,鼠体染蚤率>40%,提示可能会有鼠疫流行;陕西省鼠疫动物病流行呈现不规则周期性,间隔5~10年可能出现大的动物病流行;2012年监测表明疫情处于静息期,但距上次疫情发生已有6年,结合临近省(自治区)疫情动态,应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加强突发疫情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楚雄市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采用笼(夹)法监测动物宿主,并疏检鼠体表面寄生蚤.结果 2001~2011 年室内共捕鼠3 904 只,平均鼠密度2.70%,黄胸鼠密度0.14%;室外共捕鼠90 只,平均鼠密度0.42%,黄胸鼠密度0.005%;室内外褐家鼠占94.00%,黄胸鼠占5.01%;鼠体蚤平均总蚤指数0.67,印鼠客蚤平均指数0.34,印鼠客蚤占50.15%;病原学、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 褐家鼠是本地主要鼠种,印鼠客蚤是本地主要蚤种,楚雄市未发现鼠疫流行报告.但部分地区印鼠客蚤数量异常增高,存在隐患,应扩大监测面积和次数,加强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