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6,(6):671-672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法应用于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中医证型均为脾肾阳虚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中医症候总积分、腹胀、腹痛及腹泻频率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法应用于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使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受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多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脾,按照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笔者近年来采取穴位埋线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匹维溴铵片比较,探讨四神丸联合督灸对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四神丸联合督灸治疗)44例和对照组(匹维溴铵片治疗)46例,对比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随访2个月后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四神丸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讨组配合四神丸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就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治疗后,研讨组腹痛、腹泻、腹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且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参照组的72.50%(29/4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四神丸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焦敏 《中医药通报》2011,10(1):17-19
党中勤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归属到中医"腹痛"、"泄泻"、"郁证"等病证范畴,本病致病因素不外乎六淫外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而其病机则是多方面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本病其本在肝,其制在脾,其标在肠。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6.
彭礼清  王一博  陈继超  沈沉  徐新宇 《新中医》2020,52(21):195-197
正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根据罗马Ⅲ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标准,可分为4 型,以腹泻型最为常见[1]。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脾虚、肝郁及肾虚等,尤以脾虚为根本,以肝郁为最常见诱因,论治常分为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及寒热错杂型,健脾、疏肝是治疗之关键。笔者特举医案4 则,以供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调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温肾助阳法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中的可能机理。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收集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疗程为14天,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结束后第14天进行临床症状、CD3、CD4、CD8、CD4/CD8检测,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总体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经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无显著改变(P>0.05);③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①调肠方能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②调肠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③调肠方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边生 《吉林中医药》2007,27(10):28-2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因肠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排除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称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神经性腹痛,临床表现持续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本病是一种自然--社会--心理病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肝脾不和.笔者应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和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分析80例患者的证候特征,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主要有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肝脾不和型;经治疗,实验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对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包热熨法护理联合得舒特治疗对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消化科确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且中医证型属于脾肾阳虚型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联合得舒特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包热熨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患者腹泻次数、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药包热熨法护理联合得舒特治疗对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脾穴位贴敷(简称"温脾贴")干预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脾贴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干预30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低于初诊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均降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临床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脾贴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合使用复方地芬诺脂片,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腹痛、腹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盛型4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治愈67例,占63.2%;好转34例,占32.1%;无效5例,占4.7%;总有效率占95.3%。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组60例,辩证分为三型:肝郁脾虚型24例,予痛泻要方协定方治疗;脾气虚弱型20例,予参苓白术散协定方治疗;脾肾阳虚型16例,予四神丸合理中汤协定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得舒特治疗。4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和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在患者食欲饮食方面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在恢复患者精力体力、改善患者情绪精神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采用推拿疗法配合药饼灸改善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症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为2008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9岁,平均41.560±8.028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0年,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之腹痛腹泻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脂片口服,治疗组同时煎服抑肝扶脾的痛泻要方加味,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症状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2周后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总有效率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中医药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腹泻、腹胀、腹痛、情绪障碍等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中并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症状的机率和观察手法整复胸8~12小关节紊乱对胸椎小关节紊乱并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符合判断标准的152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对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者,采取手法重点整复其胸8~12节段中有错动紊乱的小关节,以自身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肠电图为指标评判疗效。结果:在152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有48例伴有腹痛、腹泻症状,占调查人数的31.58%,其中35例可排除消化系的器质性疾病,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和科研病例选择标准,可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占调查人数的23.03%;经整复胸8~12节段中有错动紊乱的小关节后,80.0%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得以消除或改善,各相关症状和肠电图的餐后振幅、餐后频率的治疗前后对比也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部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与胸8~12小关节紊乱有关,手法整复胸椎8~12小关节紊乱可有效地调节胸椎8~12小关节紊乱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功能,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服用西药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肝脾不和型,脾肾阳虚型、脾气亏虚型3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62.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辨证分为3型,肝郁脾虚型(24例)予痛泻要方协定方治疗,脾气虚弱型(20例)予参苓白术散协定方治疗,脾。肾阳虚型(16例)予四神丸合理中汤协定方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肝郁脾虚组有效率为83.3%,脾气虚弱组为85.0%,脾肾阳虚组为75.0%,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和排便情况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