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保留齿线在环状混合痔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我们对120例环状混合痔的病人分两组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例,男82例,女38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其中合并内痔嵌顿27例,伴肛裂8例,伴肛瘘6例,伴肛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1次排便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水肿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我科引进美国生产的大力神全自动电脑监控肛肠综合治疗仪(HCPH),采用了外剥内钳术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其中已行50例,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共50例病人,男3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病程2~30岁,平均15年。根据2000年4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组制定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4.
环状混合痔为肛肠科难治病之一,为探索其完善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35例,治愈132例,好转3例,无肛门狭窄和排便生理异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环状混合痔628例采用内痔分段结扎,外痔剥离摘除皮下痔组织。将松弛冗长的赘皮或明显隆起皮肤进行横行部分切除,断端缝合,内括约肌切断。术后无排便困难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王绪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69-2469,2595
目的:探讨一种合理、高效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外剥内扎加部分括约肌切断术治疗178例环状混合痔,并与单纯外剥内扎术106例对照。结果:两组治愈时间相似,但治疗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疗效高、并发症少、术后肛门外形美观。结论:外剥内扎加部分括约肌切断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客观评价"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预防及减轻痔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8月-2016年12月住院的环状混合痔病人共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实行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对照组33例实行单纯性外剥内扎术.通过观察2组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及肛门狭窄的发生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疼痛、尿潴留程度、第24小时肛缘水肿程度及术后1个月肛门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剥内扎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重度环状嵌顿混合痔是在环状混合痔的基础上内痔脱出肛外,发生严重嵌顿而造成痔核重度水肿及大量血栓形成;患者肛门疼痛剧烈,十分痛苦。2006~2008年我院在对环状嵌顿混合痔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同时,对部分内括约肌予以挑断,取得了改善肛缘水肿、疼痛及预防肛门狭窄的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重度混合痔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PPH手术,而治疗组则给予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远期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成功出院后,进行2年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病症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出现便血、肛部疼痛、痔核脱垂等症状的复发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2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效果较显著,它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远期效果,且并未增加新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欣 《中外医疗》2009,28(19):8-8
目的分析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对照组(手法扩肛),各60倒。结果治疗纽与对照组在止痛药次数,尿潴留.肛缘水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括约肌切断术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尿潴留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十灰散联合外剥内扎加重建皮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十灰散联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建皮桥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0.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4.55%,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为14.5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灰散联合外剥内扎加重建皮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并发证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分段外剥内扎治疗环形混合痔配合四指扩肛术松解括约肌,治疗Ⅲ、Ⅳ期环形混合痔,近期治愈率100%。术后未发生残留皮肤水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及黏膜外翻。术中注意黏膜桥的保留,总结几点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皮桥的作用不如黏膜桥,故可将皮肤多切除一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按国内混合痔暂行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6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观察组采用“外切内注选择缝合”术式,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式,术后均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84例,一次性治愈83例,占98.8%,一例术后水肿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4例,一次性治愈73例(占86.9%),行二次手术(一次手术后水肿形成血栓者4例、桥形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治愈者11例(占13.0%)。结论 两组数据对比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功能及结构受损少,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间初次住院手术的84例环状混合痔嵌顿患者,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组﹚42例,对照组(保守治疗1~2周后择期手术组﹚42例,根据疗效、术后症状积分、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对照组治愈率为95.2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症状积分上,治疗组的便血发生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所减轻,水肿、坠胀、痔核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因无需前期治疗,总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大大减少。结论环状混合痔嵌顿施行急症手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且可缩短疗程,使患者尽快恢复工作、生活,减少医疗费用,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五倍子、明矾等)注射配合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本病50例。结果:治疗50例,治愈5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二者结合治疗混合痔,本方法在临床应用上优点能互相补充,既能够防止术后继发出血,皮桥水肿,还能促进愈合缩短病程,减少了患者痛苦,是治疗混合痔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下潜行剥离结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符合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行皮下潜行剥离结扎硬注术)和对照组68例(行外剥内扎硬注术)。观察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水肿、赘皮残留、肛门狭窄、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70例,治愈67例,好转3例,未愈0例。术后疼痛分值为3.66±1.45、出血3例、尿潴留2例、水肿9例、赘皮残留3例、肛门狭窄0例。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0.34±2.54)天,术后半年门诊随访未见复发。对照组68例,治愈55例,好转13例,术后疼痛分值4.14±1.52、出血14例、尿潴留11例、水肿43例、赘皮残留35例,肛门狭窄7例。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3.88±2.03)天,随访期复发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下潜行剥离结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在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水肿、赘皮残留、肛门狭窄、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外剥内扎硬注术。  相似文献   

17.
环状痔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环状混合痔不同手术方式的演变、发展以及近年来多种改良术式的文献回顾,对各种不同术式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均无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痛及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栓在内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对35例内痔出血患者应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作为治疗组,36例应用痔疮膏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44%(P〈0.05);且治疗组局部黏膜水肿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治疗期间未出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对于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