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实施训练2周后,观察2组方法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此类患者的吞咽障碍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方法:选取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2例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3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二组焦虑状态.结果:二组患者焦虑状态均高于中国常模标准,观察组焦虑状态发生率为86.36%,对照组为59.09%(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分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0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延续分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吞咽功能[采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吞咽障碍筛查及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6月-8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9年9月-11月的脑卒中患者50例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吞咽障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吞咽障碍分级管理模式。结果 干预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45%)高于对照组(35%),干预组的出院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障碍筛查及分级管理能够在早期识别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并及时干预,有效的促进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程度、吞咽能力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程度、吞咽能力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训练10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和摄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后能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52例,对其中26例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对内囊以及以上部位病损引学的吞咽障碍,观察组康复效果好,多在10天内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康复护理,能改善吞咽功  相似文献   

8.
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2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理模式进行了吞咽功能训练,4周后,以吞咽能力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29例,占90.63%,对照组有效21例,占65.63%,2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自理理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吞咽能力,最大程度达到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护理,对照组采取自觉舒适的体位进食护理。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及出院率。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呛咳、发音异常和气促的误吸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简便、安全,可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提高出院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吕芬  吴荣钰  李文巧   《护理与康复》2017,16(8):852-85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及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筛查、饮食宣教及疾病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包括:建立脑卒中吞咽困难评定表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吞咽功能评定,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价;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合理进行营养干预;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学指标的测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营养学状况以及1年内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非瘫痪侧上臂肌围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在1年观察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因营养不良再入院率分别为18%和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老年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每位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症、医疗器械相关性因素(留置胃管、导尿管、PICC管、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等及使用心电监护仪器等)以及Norton量表,将2015年2—12月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6年1—9月的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压疮监控管理小组制定管理流程,护理人员接受压疮知识培训后对患者实施个性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Norton量表评分、压疮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老年性痴呆、医疗器械相关性因素、低BMI以及贫血是高龄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Norton评分、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痴呆、医疗器械相关性因素、低BMI以及贫血是高龄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压疮高危患者采取监控管理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压疮风险和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防治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尿管期间漏尿的发生率及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期间漏尿的发生率为21.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66±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0.42)分.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提高满意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睡眠状况指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床边吞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的先后将320例有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2h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及床边吞咽评估,对照组入院时只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对2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肺部感染、窒息、代谢紊乱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通过床边吞咽评估可较为准确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为预见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对吞咽障碍的患者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进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的床边吞咽评估应该作为神经内科一些疾病的常规的入院护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吞咽训练、进食训练。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经比较,x2=4.48,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床边吞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的先后将320例有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2h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及床边吞咽评估,对照组入院时只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对2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肺部感染、窒息、代谢紊乱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通过床边吞咽评估可较为准确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为预见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对吞咽障碍的患者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进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的床边吞咽评估应该作为神经内科一些疾病的常规的入院护理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家属的强化教育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经纳入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诊断为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42 例,将患者及其家属随机分成干预组(21 对)和对照组(21 对)。干预组陪护家属给予强化教育,每次5~10min,每周1 次,持续1 个月;对照组家属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1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肌围(AMC)。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b、ALB、健侧TSF和AM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吞咽障碍康复管理的强化教育,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鼻胃管喂养下进行吞咽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洼田饮水、吞咽功能评分(SSA),观察治疗1个月时患者拔管情况,并发症情况,观察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BMI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效果明显,改善营养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提高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艳丽  崔颖 《中国康复》2017,32(5):397-400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和间歇经口至胃管饲(IOG)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以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80例随机分为IOE组、IOG组和对照组(持续经鼻至胃管饲),每组各60例,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3组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IOE组和IOG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和IOG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OE组、IOG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OE组和IOG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IOE组和IOG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O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且治疗过程中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