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爱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2756-2759
目的 本文通过就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北京石景山区分级诊疗的实施情况,并基于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方法 采用统计学描述方法,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社区用药、慢性病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来分析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结果 只有17.80%的被访者表示“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中91.70%的患者表示会续约。对转诊预约服务的认知度达到了67.30%。在“对药品齐全状况的满意度”方面,24.8%的被访者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对药品价格的满意度”方面,1.10%的被访者认为“不太满意”,没有“很不满意”。“对健康档案的”认知度和使用度分别为71.40%和52.50%,“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管理”使用度只有36.09%。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位置设置相对合理,便于患者就医。患者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较高,但有效签约率可能不足,有必要加强签约宣传力度,提高医疗保险对签约服务的约束及激励,加大差异化报销力度,提高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社区用药方面对“药品价格”满意度高于对“药品齐全状况”的满意度,北京分级诊疗的实施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基层的用药报销范围。慢性病管理与服务认知度较高,但利用度偏低。在社区应加大慢性病管理与服务力度,通过持续跟进慢性病随访全程监管慢性病进展,及时帮助患者利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服务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分级诊疗制度下孕妇首诊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杭州市临安区2017—2021年就诊的14253例孕妇,采用问卷调查孕妇首诊选择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首诊选择二级医疗机构中年龄≤3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未合并基础疾病、了解分级诊疗情况的占比大于三级医疗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为影响孕妇首诊选择的因素(OR=5.068、4.491、4.446、5.028、3.543,p<0.05)。结论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对孕妇首诊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昆山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现状的认知,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昆山市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分级诊疗认知程度、分级诊疗赞同情况、分级诊疗可行情况、分级诊疗解决就医难、转诊人数及转诊便利性等分级诊疗基本认知方面,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认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分级诊疗实施对诸如医院提供预约专家、专家下社区指导、开展业务讲座、社区人员收入降低、人才流失等,社区机构与医院调查对象认知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医院和社区机构对分级诊疗总体认知基本一致,而在一些涉及人员因素的具体指标中,医院与社区调查对象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落地的具体措施,以便协调平衡推进分级诊疗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徐州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评价及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制度实施提供建议。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随机抽取徐州市6个社区和8个村庄的15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对比和因素分析。结果:徐州市城市居民制度认可率(65.9%)低于农村居民(75.8%),基层首诊赞成率(51.4%)高于农村(42.3%),65.1%的城市居民和68.8%的农村居民认为增强基层服务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首要措施;影响城乡居民制度评价的相同因素有基层服务能力医保制度,不同因素的有经济因素、健康状况和健康体检。结论:城乡对制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应根据城乡现实差异和居民实际需求,从基层建设、医保改革、农村援助、健康管理等方面,提高城乡居民对制度的认可,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管理》2018,(1):21-24
目的了解就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及支持程度,分析影响患者选择分级诊疗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结合统计学方法建模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选择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主要考虑其方便快捷就医、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等优势,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机构认同感是吸引患者选择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基层卫生机构有所欠缺之处;患者的分级诊疗认知和影响因素评价发现,有64.6%的患者表示愿意选择分级诊疗,但大多数(77.6%)的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尚不熟悉,且支持程度并不高,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医疗服务机构应当从方便快捷就医、完善医疗质量和价格、提高服务能力和完善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继续改善。结论建议加大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增强患者了解和支持程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且加强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协作,完善分级诊疗的配套制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实施分级诊疗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的分析表明,政府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承担主体责任,主导对患者(疾病)和医疗机构进行分级,加强基层首诊刚性约束,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约束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通过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等经济手段引导患者的就医行为,通过医疗保险捆绑支付实现医联体内经济利益的捆绑和风险共担。从而,建立起强制性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就医秩序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就医意向与满意度,为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 060名闵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和满意度.结果:有80%的研究对象愿意选择基层首诊,不同认知度、不同可行性和不同户籍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情况,为政府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完善分级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乌鲁木齐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10名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有效回收的497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的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有15.3%患者常见病会首选社区医院,有42.3%患者会首选三级医院;转诊经历中,88.5%患者没有经历过转诊;患者进行转诊时,63.2%由医生提出;患者转诊流程中,有29.8%的人认为是不顺利的,由于医保问题导致转诊不太顺畅的占到了33.3%;患者选择在三级医院首诊的原因中,有63.0%的患者认为医疗服务水平高, 55.1%的患者认为软硬件技术好, 39.8%的患者认为医疗环境好;患者如果到社区医院就诊,39.6%患者是因为就近方便;在社区医院应该加强的建设中,认为要加强医疗设备、提高治疗水平、提高医生技术分别占22.1%、26.2%、23.7%。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大宣传,增强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了解;加强医疗联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转诊流程;完善医保政策,倡导常见病首先到基层社区诊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阶段分级诊疗现状认真分析,对分级诊疗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制度,是德国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我国分级诊疗仍存在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以及医保政策未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等问题.通过梳理德国分级诊疗相关举措,借鉴德国经验,从完善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  相似文献   

12.
实行家庭医生(GP)制度是英国NHS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简要分析英国GP制度的特点,获得对我国医改分级诊疗的启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国统一的医师准人标准,重视对患者需求的有效梳理和引导,寻求社会诚信,从而提升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现状,探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我国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情况的相关数据。结果截止2016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 394个,床位数为741.05万张,比去年增加39.53万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2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为5.7次,医疗卫生机构总入院人数为22 728万人,居民年住院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周转次数为32.0次,病床位使用率为79.8%。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相对医院速度较慢,整体上分级诊疗制度尚未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议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畅通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就诊病人流向不合理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比较制度的视角,在分析选择日本作为典型样本的理由、日本分级诊疗的主要做法等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生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评价,为推进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院临床科室医生共1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上转患者与医院下转患者数量比例为2.5:1,52.3%的医生未收到过转诊通知,86.5%的医生认为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结论未落实社区首诊制,缺乏转诊标准和规范,医疗机构间利益冲突,缺乏沟通交流和协作等,是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政策宣传,建立分诊机构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转诊平台、程序、标准等,以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管理》2019,(1):39-42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门急诊患者就医流向,评价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探讨影响分级诊疗实施的患方因素。方法收集2015至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医疗服务部分资料,描述性分析各类医疗机构门诊病人就诊流向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制约分级诊疗实施的患方因素。结果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患者仍聚集到大医院就诊,存在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低,社区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因素。结论医疗机构门急诊病人就医流向仍然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不显著,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程度不高,制约着分级诊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医疗资源有限,通过分级制诊疗制度能够对医疗资源分配进行调节,优化资源配置。通常情况下,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而提升当前人们医疗的整体水平。从具体表现上来看,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含了急慢分治疗、一体联动、加强基诊以及双向转诊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使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减轻。因此,文章通过针对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进而提升当前分级诊疗的工作效率,从基于分级诊疗的视角总结县域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刚好地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当前我们国家医联体建设的具体情况,找到有效突破点来对其进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8.
韩肃 《中国卫生》2011,(8):48-48
按照很多中国百姓的就医习惯,常常是有病就直奔“顶尖专家”,以至于很多专家把大量时间、精力用在了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答疑解惑上,而那些真正需要他们救治的疑难重症患者却往往难于顾及;另一方面,社区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造成了人力物力的闲置。而患者也因为专家号“一号难求”而叫苦不迭。建立分级医疗制度,让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充分利用,是医改的一个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在就医过程中的首诊选择和转诊现况,为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区居民首诊选择、转诊现况及对转诊评价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就医便捷度和医疗水平是选择首诊医院的主要依据,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比例不高,较多从下级医院转到上级医院;社区居民转诊的满意度及顺利程度一般。结论 "首诊在社区"尚未成为居民普遍的就诊习惯,强制政策的缺位及价格政策的弱效直接导致转诊秩序混乱,目前转诊问题主要集中在时间、流程和费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级诊疗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正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在分析具有中国特色分级诊疗制度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医院感染风险正在发生变化,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风险增大,应重视“非传统”医院感染风险。并提出:应将医院感染防控概念的树立和能力提升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之中,促进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的转化,以及围绕实践推动感染防控重点工作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