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8例进行MRI检查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措施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上为93.75%,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上为77.08%,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临床诊断措施中,以MRI检查能够达到的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CT、MRI检查,观察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97.14%明显高于X线、CT检查的检出率51.43%、82.86%,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82.86%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CT检查相比,MRI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2-4814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78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且X线平片Ⅱ级以下早期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4%与61.5%,X线检出率为37.2%,MRI与C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资料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其中MRI与CT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仅有MRI才能检出软组织肿胀、关节滑膜增厚、骨髓水肿以及滑膜炎症。结论 X线、CT和MRI检查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微小病变及软组织病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病因不明、慢性、全身性炎症性风湿病,主要累及中轴骨骼(骶髂关节属中轴关节)。由于AS青年患易累及髋关节,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后期可能发生脊柱强直,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改善病情避免致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AS的早期诊断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35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CT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本组35例患者,男27例,女8例,平均31.6岁,全部病例行CT轴位扫描,观察其CT特点。结果CT征象以骶髂关节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其他如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融合、髋关节受损等亦常出现。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关节面侵蚀及囊变,CT在发现早期病变影像征象方面有显著作用,临床对可疑者可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46例行骶髂关节,髋关节CT扫描,18例行腰椎CT扫描。结果:病变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84例(100%),其次为脊柱(74.8%)和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性性,对临床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十分必要,CT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对于X线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15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超声测量双侧髋关节的股骨头软骨厚度、股骨颈颈前间隙,观察有无关节积液及骨质破坏.结果 AS患者中56.6%(90/159)超声发现髋关节病变,其中38.4%(61/159)可见到积液,17.6%(28/159)合并骨质破坏,X线发现髋关节病变9.4%(15/159),超声对髋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AS髋关节病变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CT和ECT的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对强直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资料较完整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X线和CT表现。结果:1、236例中见207例(占87.7%)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边缘不整,周围骨质硬化,主要发生在髂骨侧下2/3部。2、脊椎各椎间小关节面模糊,椎体呈方形,并出现不同程度椎旁韧带钙化或软组织骨化。3、CT检查87例均见双侧骶髂关节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质糜烂,边缘模糊、毛糙不整,尚有不程度的软骨下骨硬化及囊样变,关节间隙变窄。结论:X线平片具有多部位、多角度摄像观察骨质及骶髂关节改变的特点,方便易行,目前仍是诊断AS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分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髓母细胞瘤的CT 与MRI 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  相似文献   

12.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与其它影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几种影像学方法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SVCS患者的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MRI和血管造影四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SVCS患者超声检出外压型16例,腔内型5例,瘢痕挛缩性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见局部异常彩色血液束和多普勒血流频谱。22例CT增强扫描见16例上腔静脉腔受压,变扁,5例见上腔静脉内低密度影,并形成充盈缺损,1例上腔静脉变细。10例行MRI者8例见纵隔内等短T1、稍长T2信号灶压迫上腔静脉壁致狭窄,2例罕见上腔静脉腔内稍短T1、长T2血流瘀滞高信号。3例行血管造影者见2例上腔静脉壁内陷、变形,局部狭窄,1例上腔静脉壁极不光滑,呈不规则毛刺样改变。结论:虽然多种影像学技术均可对SVCS进行检测,但超声不仅能实时显示SVCS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应作为SVCS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6例,其中X线胸片16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11例,MRI2例。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5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3例。MRI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其使用CT与MRI检查诊断.结果:对6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CT组与MRI组诊断的阴性率分别为15(例)25.00%、...  相似文献   

16.
颅内结核病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颅内结核感染病例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 ,从而评价两者在诊断颅内结核感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该病临床分型与分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 12 7例颅内结核患者的CT与MRI表现 ,其中脑膜型结核 5 7例( 4 4.9% ) ,脑实质型 2 8例 ( 2 2 .0 % ) ,混合型 19例 ( 15 .0 % ) ,单纯脑室型 12例 ( 9.4% )。结果 所有患者中 ,116例 ( 91.3% )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阳性 ,7例 ( 5 .5 % )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 ,17例 ( 13.4% )CT发现单发病灶 ,MRI却显示出多个病灶。结论 MRI在对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较CT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MR 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早期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15例AS患者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 WI及梯度回波T 1WI。结果  14例AS患者骶髂关节表现为T2 WI骨髓信号不等程度增高 ,T1WI及T2 WI示软骨信号增高或减低 ,形态不规则 ,部分呈碎裂状 ,T 1WI可清楚显示软骨增粗大于5mm及破坏情况。结论 MRI能观察到骨髓水肿、软骨的异常改变及骨髓内脂脉沉积 ,可作为AS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胸腺瘤72例,其中包括良性胸腺瘤32例,恶性胸腺瘤27例和胸腺癌13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平片,其中做CT检查37例,MRI检查7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前上纵隔占87.4%,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占68%,多球状4.2%,余为不规则形,肿瘤边缘呈小波浪状或结节状突起占77.6%,肿瘤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呈灌铸型占48.6%。结论:CT与MRI能清楚地显示胸腺瘤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Lipoblastoma is a rare and benign tumour arising from embryonal fat cells, predominantly diagnosed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3 years old.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s are the extremities and trunk, while the head and neck areas are more rarely affected (10–15% of total cases). Clinically,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 is a fast-growing painless mass. Ultrasound is the first-line imaging examination, bu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llows for better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djacent vascular and muscular structures. It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lipomatous components, and it is useful for preoperative planning. However,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is provid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mplete surgical excision i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a good prognosis in case of total eradicatio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7-month-old male child with a rapidly growing mass that had typical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lipoblas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特点,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肝血管瘤病人,均进行超声,CT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CT及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92.5%、95%,特异性为68.4%、89.5%、94.7%,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高于超声及CT.结论超声可做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或/和MRI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