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方法 将稳定、高表达RFP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RFP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原位移植裸鼠皮下荧光肿瘤组织小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及微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只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原发肿瘤的牛长状况以及在肿瘤生长早期即可检测到各脏器微小转移的发生.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可以在体外无创性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原代人结直肠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肝转移模型),探讨Kiss-1基因在移植瘤存活、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Kiss-1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的人结直肠癌组织块各1块,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生长和肝转移.结果 裸鼠第2代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Kiss-1基因阳性组为37.50%,阴性组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第1代为41.67%(Kiss-1阳性组为12.25%,阴性组75.00%),第2代为75.00%(Kiss-1阳性组为56.25%,阴性组为93.75%);Kiss-1阴性组成功率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移植瘤模型和第1代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均未发现肝转移,第2代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肝转移率Kiss-1阳性组为33.33%,阴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基因表达缺失有助于提高原代人结直肠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肝转移模型构建的成功率,提示它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存活、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C57BL6近交系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C57BL6近交系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在C57BL6近交系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2×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及生存期.结果原位模型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和肺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10)、(8/10),对照组仅有肿瘤的局部生长和浸润,无转移发生;原位模型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11.0±2.4)d较对照组(23.0±4.7)d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小鼠的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癌体内的自然生长状况,是观察转移性前列腺癌较为适宜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神经侵袭情况,为研究胰腺癌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行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建立高转移特性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将高转移性移植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胰腺被膜下,分别于4周、6周和8周处死裸鼠行移植瘤组织解剖和病理学检查.测量移植瘤大小和重量,并用HE和银染方法观察神经侵袭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过程中,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10/10),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生长,无脏器和神经转移.原位移植4周、6周和8周后,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10/10),神经转移率分别为50%(5/10)、80%(8/10)和60%(6/10),并可见多个脏器转移,以肝脏、肝门淋巴结、胃窦转移和腹膜播散多见.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了神经侵袭情况,此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神经浸润转移模型,可用于胰腺癌体内嗜神经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方法 采用56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肝动脉结扎(HAL)组和仅开腹为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出6只裸鼠,在2次手术后2 d利用哌莫硝唑(PimoIlidazole)作为乏氧探针行肝脏移植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0%(56/56);HAL手术成功率达93.3%(28/30);与假手术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乏氧细胞(Pimonidazole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移植瘤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手术成功率高,能够导致肝脏移植瘤有效乏氧,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肝动脉断流对人肝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一株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为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22、CD79α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范围56~69条;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47±0.12,均为异倍体.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4年,已经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156只;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内自主侵袭性生长,浸润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HGBL-0305模型的肝转移率为69.5%,脾转移率为55.6%,淋巴结转移率为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30.5%.结论 HGBL-0305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射频消融模型.方法 采用60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移植瘤术后30 d进行姑息性射频消融术和仅开腹(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出7只裸鼠,在2次手术后4周处死裸鼠,观察肝脏移植瘤大小、坏死范围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0% (60/60);姑息性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6.7% (29/30);与假手术组比较,姑息性射频消融组移植瘤组织VEGF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射频消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移植瘤组织VEGF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8.
免疫双缺陷鼠人乳腺癌转移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原位移植法对立人乳腺癌免疫双缺陷鼠-SCID转移模型并研究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瘤块原位移植于6只SCID鼠乳房的脂肪垫上,用其癌转移淋巴结传代共传18代68只。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对各代移植瘤的形态特征、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7%,液氮冻存复苏移植成功率为100%,荷瘤小鼠体内出现淋巴道转移,9代后转移率为95%。原位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移植瘤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始细胞系完全一致,而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的超微结构有差异,显示进一步恶化的特征。多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存在有癌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结论:该模型为有乳腺癌的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立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有效方法,为膀胱癌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BALB-C系裸鼠20只,分成A、B两组(各10只),A组采用手术方法于膀胱壁内注射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B组经膀胱灌注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分别观察不同阶段两组裸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实验终点(4周)处死裸鼠,进行瘤体大小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A组裸鼠中,一只于术后第2d死亡,其余存活9只中,8只成瘤,成瘤率为89%;B组10只均未成瘤.结论 经膀胱灌注不能建立理想的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方法建立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效果确切,能较好地模拟人膀胱肿瘤的疾病发展过程,对国人膀胱肿瘤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凡  樊友本  黄修燕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1):400-403,封3
裸鼠因其免疫缺失,可作为研究甲状腺癌的重要模型,对于研究人体甲状腺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帮助.甲状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细胞可来源于原发瘤组织,也可以来源于现有的细胞株.移植方式可分为原位移植,异位移植及尾静脉注射3种.  相似文献   

11.
裸鼠因其免疫缺失,可作为研究甲状腺癌的重要模型,对于研究人体甲状腺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帮助.甲状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细胞可来源于原发瘤组织,也可以来源于现有的细胞株.移植方式可分为原位移植,异位移植及尾静脉注射3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结肠鳞癌直肠鳞腺癌SCID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为探讨理想的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和预防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结肠癌手术标本植入SCID鼠结肠(粘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两株人结肠癌SCID鼠均获原位移植成功,人结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CS-HMN-1已传至19代,人直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RSA-HMN-2已传至23代,共移植SCID鼠223只,其移植生长率和自发转移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结直肠内呈广泛原位侵袭性生长,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全腹腔播散转移。并具有分泌CEA的功能,移植瘤细胞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与瘤源人结直肠癌细胞完全一致。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两株人结直肠癌SCID鼠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临床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杨凡  樊友本  黄修燕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37(11):400-403,封3
裸鼠因其免疫缺失,可作为研究甲状腺癌的重要模型,对于研究人体甲状腺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帮助.甲状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细胞可来源于原发瘤组织,也可以来源于现有的细胞株.移植方式可分为原位移植,异位移植及尾静脉注射3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结肠鳞癌直肠鳞腺癌SCID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为探讨理想的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和预防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结肠癌手术标本植入SCID鼠结直肠(粘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两株人结肠癌SCID鼠均获原位移植成功。人结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CS-HMN-1已传至19代,人直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RSA-HMN-2已传至23代,共移植SCID鼠223只,其移植生长率和自发转移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结直肠内呈广泛原位侵袭性生长、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全腹腔播散转移。并具有分泌CEA的功能。移植瘤细胞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与瘤源人结直肠癌细胞完全一致。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两株人结直肠癌SCID鼠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临床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裸小鼠脑内建立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表达GFP的C57/B6鼠与BALB/c nu/nu系裸小鼠杂交筛选出表达GFP的裸小鼠.把人脑GBM组织原位移植于GFP裸小鼠脑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性、血管生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结果 成功培育出表达GFP的荧光裸小鼠;移植瘤中EGFR阳性表达率(78.6±5.2)%,肿瘤侵袭性生长并血管丰富.结论 人脑GBM荧光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能模拟人脑原发恶性胶质瘤高侵袭及EGFR高表达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肝癌姑息性切除术(PR)后可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采用单肝叶双瘤源原位接种技术建立MHCC97H原位移植瘤模型,PR切除1瘤,观察5周.测量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荧光显微镜和苏木素-0伊红(HE)染色检测肝内、肺、腹腔转移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结果 双瘤源接种成瘤率95.6%、PR成功率95.3%、裸鼠5周总体存活率90.2%.假手术组、肝部分切除术组、PR组肿瘤大小、循环肿瘤细胞数均依次升高,肝内转移率分别为15.4%、41.7%、83.3%,肺转移率分别为61.5%、91.7%、100.0%,腹腔转移率分别为23.1%、50.0%、83.3%(P值均<0.05).手术组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建立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合并PR模型,可用于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H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裸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HMN-1移植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HNHL-H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HMN-1和BFNHL-H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解决部分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中成瘤率过低问题,以稳定提高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成瘤效率。方法:在雌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的一侧胁腹皮下移植人源性正常乳腺组织,向移植组织内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以传统的小鼠乳腺脂肪垫(MFP)注射模型作为对照,即在雌性SCID小鼠一侧腹股沟MFP内注射同等数量GFP标记的MCF-7。从活体动物荧光成像仪和病理检测两个水平评估移植模型和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结果:人源性乳腺移植小鼠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95%(19/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00%(20/20例);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0(0/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5%(3/20例)。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在大体(P0.05)和镜下(P0.05)两个水平的成瘤率都远高于传统的MFP注射模型。结论: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可显著提高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上的原位成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可以动态观察直肠癌生长及淋巴转移的原位移植模型,初步探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直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裸鼠直肠黏膜下注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 116建立原位移植模型,借助活体成像系统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荧光信号图像,实时观察癌细胞在裸鼠直肠的生长和转移情况,应用病理学方法对原位移植淋巴转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50只可视化裸鼠直肠原位移植淋巴结转移均成功构建。在原位移植后2~7周,所有裸鼠在活体成像系统中观察到了肿瘤荧光蛋白表达。原位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瘤体积的增大,积分光密度值逐渐增大。裸鼠直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肺转移成时间依赖性增长。组织学检查与依靠淋巴结表达荧光蛋白来判断转移情况的结果一致。结论可视化裸鼠直肠原位移植及淋巴转移模型技术可靠可行。活体成像系统对可视化裸鼠直肠原位移植瘤生长进行实时、无创及动态观测和淋巴转移的观察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脱朝伟等 《消化外科》2002,1(3):166-169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L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LMN-1移植瘤呈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FNHL-L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LMN-1和BFNHL-L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