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方法 48只55周龄SHR随机分组(n=12):空白对照组(SHR-C)、贝那普利组(SHR-B:10 mg/kg·d)、氯沙坦组(SHR-L:30 mg/kg·d)、合用组(SHR-B L:贝那普利10 mg/kg·d 氯沙坦15 mg/kg·d),另设WKY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尾动脉压(SBP).12周后:(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化学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表达;(3)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与SHR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尾动脉压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HR各组间血浆PRA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低于WKY对照组(P<0.05~0.01),贝那普利组显著降低和氯沙坦组显著升高血浆Ang Ⅱ水平,合用组介于两组之间.与贝那普利组[Ald:(393.9±17.6)pg/mL、NO:(15.2±2.1)μmol/L]、氯沙坦组[Ald:(332.0±17.8)pg/mL、NO:(12.3±1.8)μmol/L]比较,合用组[Ald:(302.4±15.5)pg/mL、NO:(16.5±2.4)μmol/L]更显著的降低血浆Ald和升高NO水平(P<0.01);与贝那普利组(Ⅰ型胶原:6.09±1.12%、Ⅲ型胶原:9.0%±1.2%)、氯沙坦组(Ⅰ型胶原:4.3%±0.7%、Ⅲ型胶原:8.0%±1.3%)比较,合用组(Ⅰ型胶原:2.8%±0.7%、Ⅲ型胶原:6.5%±1.0%)更显著的降低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P<0.01);组织病理及电镜显示,合用组更显著的改善SHR左心室重构.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左室重构,二者合用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与联合治疗对改善及逆转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55周龄Wistar京都大鼠18只,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4只,随机抽取Wistar京都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6只检测,以确定左心室肥厚,其余分为Wistar京都大鼠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氯沙坦组30 mg/(kg.d)及贝那普利10 mg/(kg.d) 氯沙坦15 mg/(kg.d)联合用药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心肌胶原纤维表达,TUNEL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P<0.01),改善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降低总胶原及Ⅰ型胶原表达(P<0.01),并轻度降低Ⅲ型胶原表达,均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改善和逆转左心室重构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3.
王晓萍  吴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8-2639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加重肾脏疾病发展和终末肾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1].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环节.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减少蛋白尿、降血压、改善肾功能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2],但目前关于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每日口服氯沙坦50~100mg及贝那普利10mg,地高辛0.125~0.25mg,双氢克尿塞25mg或速尿20μg,阿斯匹林100mg。对照组45例,除无氯沙坦外余同治疗组,持续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可抑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主动脉形态结构及其表达miRNA-195水平的变化,以及贝那普利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HR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R对照组、SHR贝那普利组(SHR干预组)、Wistar对照组、Wistar贝那普利组(Wistar干预组),SHR干预组和Wistar干预组大鼠予贝那普利10 mg/(kg·d)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结构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贝那普利干预8周后,SHR干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1),高于Wistar对照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高于SHR对照组、Wistar干预组及Wista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COL-Ⅰ和COL-Ⅲ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内中膜结构较SHR对照组改善,但未能恢复到Wistar对照组水平。结论 贝那普利干预可改善SHR主动脉重构,这一作用可能与miRNA-19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永刚  吕经兰  吕娥  黄明 《山东医药》2007,47(27):140-141
将168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早期肾病组(EDN组)90例、临床肾病组(CND组)78例,分别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两药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及血肌苷等的变化。EDN和CDN患者采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后血压和蛋白尿均明显降低,且二者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组蛋白尿降低更明显,但降压效果与单用药物相似。提示对于DN患者,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尿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独立与血压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评价贝那普利或氯沙坦单用与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55周龄WKY12只,同龄SHR48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mg·kg-1·d-1),氯沙坦组(30mg·kg-1·d-1),贝那普利(10mg·kg-1·d-1)+氯沙坦(15mg·kg-1·d-1)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体重、心率等基础指标;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腔径各指标测量及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各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各药物干预组SHR的收缩压低于SHR对照组(P<0.01);各用药组能不同程度降低LVPW、IVS和升高LVEDD值(P<0.01),且能不同程度升高LVEF、E/A值(P<0.01),均以药物合用组更为显著(P<0.01);另外,各用药组均能改善心肌细胞的排列、肥大、凋亡及坏死,改善程度:药物合用组>氯沙坦组>贝那普利组。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SHR对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脏保护作用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6只,分别为6周龄,14周龄和24周龄。分为两组,一组为氯沙坦组(SL),另一组为对照组(SC);以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C),年龄和体质量配比,每组各6只,雌雄配对。SL组每天按30mg/kg灌胃法喂服,对照组采用灌胃法喂服等量蒸馏水,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左室质量,采用M30apoptosenseELISA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及血浆,组织HGF浓度,心肌胶原容积和血管周围胶原容积。结果治疗6周后,与未服药的对照组相比,SL组不但血压下降,同时左室质量指数降低,间质纤维化及血管周围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血浆HGF降低,伴有组织HGF浓度升高。结论氯沙坦能够促进组织HGF分泌,恢复其自身修复能力而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改善内皮功能,维护心肌组织与内皮的稳定性,可能有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已被公认是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心室的肥厚,对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诸多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为新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目前在该方面已有些临床报道,为比较二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及其耐受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效果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均可以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联合治疗组降压效果更明显;3组均可以降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而联合治疗组在24h尿蛋白方面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但在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ACEI与ARB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尿蛋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 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6 2例 ,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 ( 32例 )和对照组 ( 30例 )。均以卡托普利 ( 2 5mg ,Tid)和双克 ( 12 5~ 2 5mg ,Qd)控制血压。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 2 0mg ,Qd。观察治疗 1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在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及血清PCⅢ浓度也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或P <0 0 1)。辛伐他汀组对血清PCⅢ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5 ) ,而对LVMI的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具有逆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这些治疗引起的变化可能发生于左室重构逆转之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压力容积导管研究慢性压力超负荷对高血压大鼠左心室(LV)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只6月龄雄性卒中易感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s)和10只同月龄雄性 Wistar-Kyoto(WKY)大鼠分别作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大鼠行在体 LV 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麻醉后经右颈总动脉向 LV 内插入2F Millar 压力容积导管(SPR-838),记录大鼠稳定状态和改变心脏前负荷时的压力-容积(P-V)变化。结果与 WKY 大鼠比较,SHR-SPs LV 收缩末压、LV 收缩末容积和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均增高,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均出现降低(P<0.05)。在压力负荷的影响下,SHR-SPs LV 收缩末压力容积曲线的斜率代偿性增高(P<0.05)。SHR-SPs LV 舒张末压、LV 舒张末容积和 LV 压力衰退的时间常数均高于 WKY 大鼠(P<0.05),而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in))低于 WKY 大鼠(P<0.05)。与 WKY 大鼠比较,SHR-SPs 在体 LV P-V 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右移。结论 SHR-SPs 发生了 LV 舒张...  相似文献   

13.
14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已形成左室肥厚(LVH),心肌胶原浓度及心肌Ca ̄(2+)增加,左室顺应性下降,经卡托普利治疗50mg/kg·d14周后,LVH消退。心肌胶原及Ca ̄(2+)消退,左室舒张期弹性硬度改善,表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能逆转左室肥厚及心肌胶原重构,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冠脉结扎术后24 h的SD大鼠随机分为心梗组、缬沙坦小剂量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大剂量组 (30 mg·kg-1·d-1)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给药四周后测定以下指标:(1)左心功能;(2)体重 (BW)、左心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3)心肌梗死面积;(4)左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各心梗组间的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别(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INM、LVMI及CVF明显增大,左室收缩压(LVSP)和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max)明显降低(P均<0.01)。与心梗组相比,大剂量缬沙坦可使LVEDP明显降低,±dp/ dtmax明显升高(P<0.01),小剂量缬沙坦对心梗大鼠心功能影响不明显。两种剂量缬沙坦都可明显降低心梗大鼠LVM、LVMI及左室非梗死区CVF,且大剂量缬沙坦较小剂量更显著。结论缬沙坦能够抑制大鼠AMI后的左室肥厚及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改善AMI后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5.
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SHR及Wistar-Kyoto大鼠(WKY)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肥大细胞密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与WKY比较,SHR收缩压为(206±18)比(108±10)mm Hg(P<0.01);SHR组左室重量指数为(4.6±0.4)比(3.3±0.3)mg/g,(P<0.01);SHR组心肌细胞长径为(17.4±1.9)比(10.0±2.2)μm(P<0.01);SHR组心肌细胞短径为(9.0±2.0)比(5.8±1.7)μm(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7.4±3.2)比(1.9±1.2)个/mm2(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WKY组的3.9倍。SHR组CVF、PVCA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分别为24.4%±10.7%和0.4±0.1,SHR组明显升高(P<0.01)。SHR组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WKY(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7和0.95,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SHR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厄贝沙坦及培哚普利,对照组仅加用培哚普利,在第3、6个月时分别采用超声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指数(WMSI)、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LVESVI、WMSI均减少,LVEF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能更有效地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 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改善节段数在心功能无改善者显著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够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整体、节段收缩功能和临床症状.术后功能改善节段数与整体心功能改善正相关,而无功能改善节段数可能与术后整体心功能不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