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颌窦胆脂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6岁,主因左侧鼻塞、脓涕、头痛20 d,伴左侧面颊部红肿,左侧上列牙痛入院.查体:鼻黏膜充血,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道脓性分泌物,无眼球移位,无复视,左面颊部红肿,压痛明显.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上颌窦外侧壁骨质破坏,右侧上颌窦黏膜轻度肥厚,筛窦、蝶窦及额窦未见异常(图1).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例1,男,67岁,左侧鼻塞、脓涕1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检查见左侧上鼻道灰白色息肉样新生物,约2.0cm×1.8cm×2.5cm大小,表面光滑,质软。CT检查示左上鼻道软组织影,突向鼻后孔,累及筛窦(图1a)。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鼻腔鼻窦新生物切除术、鼻窦开放术。术中见左侧鼻腔、筛窦有灰白色荔枝样新生物,质软,易出血,基底部位于中鼻甲后段,其周围骨质无破坏。完整切除新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女,58岁,因左鼻鼻塞,反复出血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左侧中鼻道见淡红色新生物.鼻窦CT示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侵入左侧筛窦,蝶窦,颅底骨质破坏;左侧中下鼻甲、鼻中隔骨质破坏;左侧上颌窦开口扩大,窦腔内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4.
鼻窦淋巴瘤误诊为鼻-鼻窦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63岁,因间断性右鼻塞头痛流脓涕1月余来诊,患者主诉1月前无诱因地出现右鼻腔通气不畅伴流脓涕,偶有头痛,无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按鼻窦炎治疗无效。门诊检查:右鼻腔较狭窄,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拥挤有脓性分泌物,右上颌窦区轻度压痛,鼻中隔及左鼻腔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口腔检查未见异常。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骨质均匀,无明显缺损,额窦、筛窦及蝶窦均正常,遂以鼻窦炎(1型1期)收入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持续性右侧鼻塞3年余,伴鼻出血半月余于2010年10月14日以鼻腔、鼻窦新生物收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持续性鼻塞,有时伴有同侧头痛,曾行间断抗炎治疗无效.入院前半个月再次出现右侧鼻出血.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血液病等病史.入院前门诊CT检查(图1、2)示右侧上颌窦、筛窦、蝶窦、右鼻道内软组织密度影,右眼眶内侧壁、鞍底、右上颌窦内壁、右侧鼻甲骨质破坏.入院后查体见右侧鼻腔总鼻道息肉样新生物,表面有血迹.  相似文献   

6.
例 1,患者男 ,14岁。因车祸后右鼻腔反复流清水 7年于2 0 0 1年 3月 10日入院。体检 :双侧中鼻道、嗅裂无脓涕 ,右侧中鼻道后端粘膜水肿。鼻窦冠状位 CT扫描 :未见颅底骨质缺损。右侧前、后组筛窦粘膜稍增厚 ,无液平面可见。于 2 0 0 1年 3月17日行全麻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中开放右前、后组筛窦 ,发现前筛顶粘膜有一处不光滑 ,抬高头位 ,有清亮液体自此流出 ,搔刮该处粘膜 ,见骨质有一长约 2 cm裂隙 ,扩大骨缝 ,将右侧下鼻甲小部分切除 ,将粘膜下组织捣烂后 ,用 EC耳脑胶将其粘贴入骨缝中 ,然后用筛窦气房骨片加固。窦腔、鼻腔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9岁.因渐进性鼻塞、流脓涕2年,于2000年3月21日收住院.患者2年前双侧鼻塞,流黄脓涕,逐渐加重.半年前嗅觉减退,伴头昏、头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检查见双侧中鼻道有乳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柔软.中鼻道及鼻底有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未见异常.鼻窦冠状位CT示双侧鼻腔软组织影充填,双侧筛窦、上颌窦、额窦低密度影.入院诊断为双侧息肉、慢性鼻窦炎,抗炎治疗后于局麻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中见左鼻腔息肉2cm×1.5cm×1cm,有蒂,去除息肉后见其根蒂位在上鼻甲,周围结构未见息肉样变.右鼻腔息肉来源于中鼻道及筛窦,手术切除左上鼻甲大部,切除右侧筛窦并扩大右上颌窦开口.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5d,用1%麻黄素滴鼻,雷诺考特水剂喷鼻.随访半年,鼻腔通气良好,头昏、头痛消失,双侧鼻腔洁净,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8.
泡性中鼻甲并脓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6岁。因持续性左侧鼻塞、间断脓涕、头痛 1 0年余 ,于 1 999年 3月 2 0日收入我科。检查 :生命体征稳定 ,心肺听诊无异常。左侧下鼻甲无肿大 ,色泽正常 ;中鼻甲呈球状肥大 ,表面光滑 ,粘膜充血 ,触之较硬 ,不易出血 ,麻黄素收缩效果差 ,其内侧紧贴鼻中隔 ,嗅裂难窥见 ,中鼻道狭小 ,鼻道清洁。右侧鼻腔无明显异常。鼻窦 CT片示 :左侧筛窦及同侧鼻腔上部有边界整齐、呈一卵圆形密度增高影 ,大小约 1 .0 cm× 2 .5cm,周围可见骨质样高密度硬化环 ,筛窦顶、眶内壁未见明显骨质破坏现象。于 1 999年 4月 3日行左中鼻甲切除加鼻内筛…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9岁,因右鼻腔反复出血4个月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鼻中隔左偏,右鼻腔中鼻道可见一新生物,表面有结痂,伴脓性分泌物.鼻窦CT:右侧筛窦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大小约为3.1 cm×2.0 cm×1.5 cm,鼻中隔受压左移与中鼻甲关系密切,邻近眼眶内侧壁骨质连续,右额窦,上颌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术中见右鼻腔充满粉红色乳头状肿物,垂于下鼻甲下缘,来自右中鼻甲前鼻腔外侧壁,侵及钩突.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以反复左鼻塞,伴流腥臭脓涕半年为主诉,于20050112入院。缘于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左侧鼻塞,以夜间明显,白天活动后鼻塞减轻,随时间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鼻塞,伴流腥臭脓涕,有时涕中带血丝,无畏冷、发热、头痛、嗅觉减退等表现,门诊CT副鼻窦扫描提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见散在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影,鼻中隔后上方、筛窦及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图1,见封三)”。拟为“左侧鼻窦曲菌病”,建议手术治疗收住我科。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鼻梁无塌陷,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双鼻腔黏膜淡红色,左中鼻甲前端肿大,中鼻…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因涕中带血丝伴左侧持续性鼻塞2年人院。查体见鼻黏膜慢性充血,左侧下鼻甲慢性充血肥厚,对收敛剂不敏感,左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吸净后见中鼻道拥挤,鼻腔未见新生物,鼻窦区无压痛。鼻窦水平位CT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内软组织影,CT值为4 Hu,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CT诊断为左侧筛窦囊肿、左上颌窦炎症、左上颌骨根尖囊肿。人院后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主诉右鼻腔流脓涕有异味1年,鼻涕中偶尔伴有血丝,伴有头痛,门诊鼻内镜下见右侧总鼻道黑褐色占位,表面污秽,触之坚硬如石,因肿块阻挡未窥及右中鼻道及嗅裂区,鼻中隔左偏,平中鼻甲水平有前后向骨嵴,左侧中鼻道及嗅裂区未见异常。鼻窦CT:右鼻腔下甲与鼻中隔之间致密灶大小约2 cm×1.7 cm,右下鼻甲受压外移,部分骨质吸收,该肿块与鼻底有一定距离,鼻中隔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53岁,以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专科检查:双鼻道见少许黏脓涕,双中鼻道见灰白半透明息肉,双侧筛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见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软组织影,提示有慢性炎症,左侧筛窦内高密度影(图1)。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Ⅱ型2期)、左筛窦骨瘤。3月12日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左筛窦骨瘤摘除及左蝶窦口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少,骨瘤长于左侧筛窦内壁,约1.5 cm×1.0 cm×1.0 cm大小,与眶纸样板无粘连,眶纸样板受压变薄,无骨壁缺损,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少量息肉样…  相似文献   

14.
鼻-鼻窦真菌球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1]。我科近期诊治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导致鼻腔真菌病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左鼻塞伴流涕10年”到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出现左侧鼻塞、伴多脓涕,偶有轻微臭味,偶有涕中带血丝,无头痛及嗅觉减退。感冒后加重,每次发作到当地诊所及外院门诊治疗,诊断为“慢性鼻炎”,予口服抗生素均能所缓解。查体:左侧鼻腔慢性充血,局部见脓性分泌物,予麻黄碱收缩鼻腔并清理脓涕后见左下鼻道中后段黏膜水肿,局部息肉样变,右侧鼻腔清洁通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阴性。鼻窦水平加冠状位CT示左侧鼻腔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钙化,左上颌窦黏膜增厚,各鼻窦壁骨质完整,未见增生或破坏现象,考虑左鼻腔真菌病(图1)。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0岁.1年前发觉左侧面部肿痛,口服消炎药(药名及用量不详),治疗1周后局部肿痛消退,此后未复发.来我院就诊前2周又觉左侧面部肿痛,口服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局部肿痛减轻,但未完全消退.即来我院就诊,查体示左侧面部隆起、轻压痛、无乒乓球样感.鼻腔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鼻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未见新生物,鼻腔内侧壁无内移;口腔检查见左上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二、三磨牙缺失,第一、二磨牙对应牙槽骨处隆突、质硬、表面黏膜正常;鼻窦瓦氏位片示左上颌窦腔内有一3 cm×5 cm密度增高影像,边界清、上颌窦腔密度增高;鼻窦螺旋CT检查示左上颌窦腔后下壁有3 cm×5 cm×3cm高密度影像,高于骨质,局部CT值接近牙釉质.初步诊断为上颌窦牙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5 7岁。因双侧渐进性鼻塞 2年于2 0 0 2年 3月 1 8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检查见中下鼻甲肿大 ,双侧中鼻道充满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不易出血之肿物 ,鼻窦区无肿胀、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 :双侧中鼻道内软组织密度增高影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密度增高 ,未见骨质破坏。入院诊断 :鼻息肉 (双 ) ,慢性鼻窦炎 (双 )。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加鼻窦开放术。术后鼻腔通气明显改善 ,1周后痊愈出院。 3个月后患者出现前额部脓肿再次入院。体检 :左侧鼻腔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前额部穿刺为脓液。鼻…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0岁.因右侧鼻塞伴右眼流泪2个月于2006年9月8日入院.无涕中带血、视力模糊、头痛、面部麻木、牙齿疼痛及嗅觉减退症状.体检:鼻外形无明显畸形,鼻中隔稍偏左,右侧鼻腔总鼻道及下鼻道充满红色新生物,中鼻道少量黏性分泌物,左侧下鼻甲、中鼻道未见明显异常.鼻窦CT示右侧鼻腔可见大小约2.8 cm×2.5 cm的肿块,右侧下鼻甲及卜颌窦内侧壁骨质部分吸收(图1).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因左侧鼻塞,多涕20余年,伴左侧头面部疼痛月余于2004年8月23日入院.患者20多年来左侧鼻腔通气不畅,鼻涕多,有时流黄涕,较黏稠.1月前因受凉左侧头面部疼痛、鼻阻、流涕加重,于家中静滴抗生素效果不显来诊.查体示右侧鼻腔黏膜颜色较淡,中、下鼻甲大小正常,中鼻道无异常分泌物,左侧中、下鼻甲略肥大,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有白色质软新生物,左侧上颌窦、筛窦压痛(+),双眼视力正常,CT检查示左侧鼻内有软组织影,部分凸入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左眼眶内,左上颌窦腔及窦口扩大,左上颌窦腔前内上骨壁、骨质部分吸收.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例1.女,78岁,因右鼻塞3年,左鼻塞6个月,伴流臭脓涕,渐进性加重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5~155/95~105 mmHg,心功能分级:Ⅱ级(NYHA分级),空腹血糖控制在7.5~8.5 mmol/L.查体:鼻腔黏膜充血,右侧鼻腔有淡红色肿物突出,鼻底处黏脓涕,味臭,左侧鼻腔脓性臭分泌物,吸净后可见黄褐色脓块.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鼻腔连续性密度增高影,有散在钙化斑点,鼻中隔中后段显示骨质不连续,被由右侧上颌窦、筛窦、鼻腔至左侧鼻腔延续过来的密度增高影替代(图1).CT报告:霉菌性鼻-鼻窦炎,可疑鼻中隔穿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加鼻腔病灶清理术,在心电监护下,鼻腔缓慢分次行丁卡因麻黄碱棉片麻醉,先行左侧鼻腔清理术,分次吸净黄褐色脓块,发现左侧鼻腔的脓块是由右侧鼻腔病灶穿破鼻中隔中后部延伸过来的.后又部分清理右侧鼻腔肿块,发现肿块系黄褐色脓块将鼻腔外侧壁黏膜组织压迫突出所致,清理大部分脓块,手术历时40 min,妥善止血后明胶海绵填塞,第1次手术结束.经过术后2天的观察,患者无不适,在第1次术后48 h行第2次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病灶清理术,动力系统清除突出的淡红色黏膜组织块,见鼻中隔中后部约3 cm×3 cm×2 cm的穿孔,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常规填塞术腔.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5天出院.病理诊断为曲霉菌病.随访至今16个月未见复发,鼻中隔穿孔同前.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47岁。因进行性双侧鼻阻塞伴流黏稠涕 5年于 2 0 0 2年 1 1月 2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Ⅱ型Ⅲ期”。鼻内镜检查 :双侧鼻腔黏膜呈慢性充血状 ,鼻中隔居中 ,双侧下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内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生长 ,总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冠状位示 :双侧前中组筛窦、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腔缩小 ,双侧鼻腔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入院后行各项常规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于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 ,息肉摘除术。手术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 ,切除双侧钩突 ,开放双侧前中组筛窦 ,见双前中组筛窦内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