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兵 《现代护理》2007,13(8):709-710
目的掌握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对心衰患者在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以及血压、心率、干体重、心衰频率等方面治疗前后3个月进行比较。结果心衰患者在治疗后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其中,血钙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心率、干体重、心衰频率也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老年血液透析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加强透析,合理服药和监测,同时配合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并发心力衰竭4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1-12住院治疗的腹膜透析并发心力衰竭患者40例,比较其治疗前后尿量、超滤量、血红蛋白、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心脏超声主要观察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的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超滤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血红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容量负荷重,血压控制不佳及感染是腹膜透析并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贫血、营养不良也是影响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因素,积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是防止腹膜透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涛  张菲斐  魏经汉 《临床荟萃》2010,25(5):380-382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和非心力衰竭对照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水平,探讨血浆PTX3在CH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Framinghan诊断标准入选CHF患组66例,非心力衰竭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浆PTX3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竭衰对照组,(3.3±1.4)μg/L vs(1.8±0.6)μg/L(P<0.01);CHF组血浆PTX3水平随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P<0.01);CHF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431,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52,P<0.01).结论 血浆PTX3水平高低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的炎症程度,并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1年后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研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透析前与透析1年后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控制干体重、血压及改善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有利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1年后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研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透析前与透析1年后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控制干体重、血压及改善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有利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对心衰患者在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以及血压、心率、干体重、心衰频率等方面治疗前后3个月进行比较.结果 心衰患者在治疗后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其中,血钙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心率、干体重、心衰频率也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血液透析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加强透析,合理服药和监测,同时配合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非糖尿病的血液透析人群中,研究新入透析时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亚型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新入的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评价血液透析开始1个月内(基线)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保存的心力衰竭2个亚组。观察18个月,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为住院或心源性住院。结果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5.5%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存的心力衰竭占42.9%。138例患者中,在18个月时死亡、心源性死亡、住院和心源性住院的例数分别为33例、25例、75例和41例。经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进行校正后,心力衰竭患者较无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心源性死亡、住院和心源性住院的风险分别增加130.8%、176.3%、121.5%和143.5%。但是,经多变量校正后,两种心力衰竭亚型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并没有区别。结论对于新入血液透析时合并心力衰竭的非糖尿病患者,其18个月时死亡和住院的风险都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的患者,这种风险可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真武汤加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90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并抽血检查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均显著缩小(均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用药后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白蛋白、肌酐等水平;观察脑钠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心脏损害的狼疮患者脑钠肽明显高于不舍并心脏损害组(P<0.01).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4,P<0.01;r=0.46,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发现并监测狼疮性肾炎合并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透析低血压(P<0.05);②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④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通过强化超滤以进一步降低干体质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34名分为对照组和超滤组.对照组维持常规血液透析及常规超滤.超滤组维持常规血液透析,并持续缓慢增加超滤量,降低干体质量.观察持续28周,比较2组患者干体质量和血压的变化. 结果 基点处2组患者干体质量基本相同[(64.81±13.26)Kg和(64.49±13.83) Kg,t=0.508,P=0.618],透析前收缩压[(155.12±13.77)mmHg和(155.47±9.92) mmHg,t=0.086,P=0.932](1mmHg=0.133Kpa)及舒张压[(78.59±11.41)mmHg和(78.71±10.96) mmHg,t=0.031,P=0.976]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第28周时,2组患者干体重体质量分别为(65.56±13.75)Kg和(62.22±13.34)Kg,较前下降(0.36±1.12)Kg和(2.27±1.03)Kg,超滤组于体质量低于对照组(t=3.785,P=0.002).透析前收缩压为(155.29±12.73) mmHg和(139.82±4.14) mHg,分别和较前下降(0.53±4.57) mmHg和(14.29±10.55) mmHg,超滤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t=4.767,P=0.000).透析前舒张压分别为(79.12±9.84) mmHg和(68.24±3.57) mmHg,分别较前下降(0.53±4.57) mmHg和(9.00±9.46) mmHg,超滤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t=4.298,P=0.000). 结论 通过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有利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超滤量的指导意义.方法从本中心自1996年至2003年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血液净化患者中选出22人,定为A组,回顾性的观察其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下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血压、心率和血液净化间期血压、心功能的状态及身体状况.选取同期未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身体和病情相似的患者31人,为B组.A组和B组分别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同时A组在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与临床估算超滤量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A组与B组相比,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超滤量和临床估算的超滤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便于观察血液净化患者循环血量的动态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调整超滤量有指导意义,并对危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中心血容量(CentralBloodVolumeCBV)变化对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对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透析记录分为高血压组(HighbloodpressureHBP)、低血压组(Low blood pressureLBP)、正常血压组(Normal blood pressure NBP)。所有患者分别在透析治疗1h和透析3h时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检测中心血容量(CB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PVR)。结果对整体分析,C0、CI、CBV下降,平均下降(-12.3±15.8)%、(-18.2±21.0)%、(-0.12±0.16)%,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压变化和外周阻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以低血压组下降较为明显;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O变化呈正相关(,值为0.648,P值〈0.001),与外周阻力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和-0.524;P〈0.001和〈0.005);根据CBV变化对2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101次透析例次中予以逐步评估干体重后,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结论CBV是反应中心血容量的有效指标,透析过程中CBV下降,说明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细胞外液逐渐减少;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0变化呈正相关,与PVR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化呈负相关;不同分组PVR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透析前后CO、CI、CBV,来指导超滤量,设置合适的干体重,并对于防治血液透析中血压波动过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线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Bloodvolume,BV)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elativebloodvolume,RBV)变化,探讨其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47例维持性HD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压(Normal blood pressure,NBP)组14例、症状性低血压(Dialysis-Symptomatic hypotension,SH)组18例,难治性高血压(Dialysis-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组15例,应用在线BV监测观察HD中RBV、血压、超滤量(Ultrafiltration volume,UV)、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为上述指标观察期,第三阶段为干预调整期。进而比较分析各阶段、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NBP、SH、RH各组的RBV变化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根据SH组不同的RBV变化,分别进行上调干体重或改变超滤方式,SH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对RH组患者加强超滤,其MAP较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不同血压表现的HD患者RBV的变化差异存在显著性,监测HD中RBV变化可以对合理设定HD患者的干体重、减少SH发生、控制RH,提高透析安全性,进而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 4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0例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 15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 2 7例。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检测血肌酐 (SCr)、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胆固醇 (TCH)、血红蛋白 (Hb)和铁蛋白 (Ferritin)。结果 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组BMI、Alb、PA、TCH和Hb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 ,Ferritin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比较 ,前者BMI、SCr(透析前 )、Alb、PA、TCH和Hb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1) ,前者Fer ritin水平、收缩压 >16 0mmHg(1mmHg=0 .133kpa)和 <11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低体重指数、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降低、低 (前 )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红蛋白、高铁蛋白血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18.
高延霞  孙建平  周丽敏  宋起  董晖  刘丽秋 《临床荟萃》2006,21(19):1383-1385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性质、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121例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心脏情况,将患者分为病变组与无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病变组钙磷乘积[(4.8±1.8)vs(3.8±0.5),P<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0.831±0.184)ng/Lvs(0.386±0.128)ng/L,P<0.05]和超敏C反应蛋白[(16.6±5.2)mg/Lvs(9.8±3.5)mg/L,P<0.05]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7.3±2.1)g/Lvs(9.6±1.8)g/L,P<0.05]、白蛋白[(32.4±4.4)g/Lvs(39.3±3.8)g/L,P<0.05]、前白蛋白[(233.7±51.6)mg/Lvs(291.3±75.6)mg/L,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均以钙化为主,以二尖瓣、主动脉瓣易发,钙化不仅与原发病、钙磷乘积、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液透析年限及脱水量有关,也与贫血、炎症及营养不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ribution of peritoneal cavity lymphatic absorption to ultrafiltration kinetics and solute clearances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was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group 1) and high (group 2) peritoneal permeability X area during 4-h exchanges using 2 liters 2.5% dextrose dialysis solution with 30 g added albumin. Cumulative lymphatic drainage in all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atients averaged 358 +/- 47 ml per 4-h exchange and reduced cumulative net transcapillary ultrafilt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exchange by 58 +/- 7.2%. The peak ultrafiltration volume was observed before osmotic equilibrium between serum and dialysate was reached and occurred when the net transcapillary ultrafiltration rate had decreased to equal the lymphatic absorption rate. Thereafter the lymphatic absorption rate exceeded the net transcapillary ultrafiltration rate, and intraperitoneal volume decreased. Extrapolated to 4 X 2 liters, 2.5% dextrose, 6-h exchanges per d, lymphatic drainage reduced potential daily net ultrafiltration by 83.2 +/- 10.2%, daily urea clearance by 16.9 +/- 1.9%, and daily creatinine clearance by 16.5 +/- 1.9%. Although lymphatic absorp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lymphatic drainage caused a proportionately greater reduction in net ultrafiltration in group 2 (P less than 0.025), because these patients had more rapid dialysate glucose absorption (P less than 0.05) and less cumulative transcapillary ultrafiltration (P less than 0.01).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umulative lymphatic drainage significantly reduces net ultrafiltration and solute clearances in CAPD and that ultrafiltration failure in CAPD occurs when daily lymphatic absorption equals or exceeds daily transcapillary ultrafiltration. Reduction of lymphatic absorption may provide a mean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iency of CAPD.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 (PD)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 12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与 32例血液透析 (HD)患者并发症进行比较。检测每位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血浆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血红蛋白 (Hb)、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胆固醇 (TCH) ,测量血压 ,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种透析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 ,且心力衰竭、高血压、感染和营养不良为其主要并发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及血红蛋白分别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和非感染组 (P <0 .0 1)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普遍存在血压偏高 ,心脏增大 ,心肌缺血 ,和射血功能减低 (P <0 .0 1)。结论 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 ,是导致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与血液透析并发症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