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文彬 《河北医学》2011,(10):1284-1287
目的:研究紧急心肺复苏的理想人工通气方式。方法:78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性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先持续气囊-面罩通气后视病情行气道插管)和常规气管插管组,各39例,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高于常规气管插管组。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紧急心肺复苏(CPR)探索一条更快捷、更有效、更易推广普及的气道开放方法,以提高CPR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序贯性气道开放实施A组(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B组(喉罩-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C组,比较三组在心肺脑复苏急救中的实施时效性、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①实施组A组、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B组反复气管插管次数少于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B组插管所需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均短于C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②实施A组、B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复苏期间A组、B组的瞳孔由大变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pO2上升时间均短于C组(P〈0.05、P〈0.01),有显著性差异。③B组胃内容物误吸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咽部损伤率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胀、肺部感染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B组存活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可靠地早期开放气道,能更合理地协调与胸外按压的交互性,提高CPR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适合在CPR中普及推广;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喉罩在序贯性气道开放术中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对我院85例呼吸、循环暂停患者给予紧急心肺复苏,其中45例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处理(序贯组),而其余40例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处理(常规组),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并观察两组气道开放后1h和2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序贯组气道开放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12±2.75) s和(95.88±15.73) s,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5.56%和62.22%,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在气道开放后1 h和2 h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可有效开放气道,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探讨序贯性气道开放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急诊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开放气道法,观察组行序贯性气道开放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心跳时间恢复等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将序贯性气道开放法作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成功率更高,整体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锡得  蔺佩鸿  郭平清 《吉林医学》2011,32(27):5658-5658
目的:探讨插管喉罩(ILMA)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组和B组插管喉罩组。A组采用常规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B组迅速插入插管喉罩,首先建立有效通气,然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B组亦明显高于A组。复苏成功率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插管喉罩(ILMA)的使用可以快速可靠的建立人工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能示情况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周义翰  吴小君  崔英胜 《当代医学》2021,27(22):135-137
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对抢救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程序,根据通气方案,分为气管插管组(n=45)和气囊面罩组(n=50).气管插管组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气囊面罩组实施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及治疗相关时间.结果 气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PO2、PCO2、pH水平均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相比,予以心脏骤停患者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效果更佳,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通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使心跳恢复,进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呼吸心跳骤停后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普通气囊面罩通气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气囊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平均动脉血压(MAP)、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2组患者抢救结束后,2组SpO 2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72,P=0.000;t=18.832, P=0.000);2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2.5%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00);最终存活率分别为5.0%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4,P=0.000)。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时,及时有效地开放气道是抢救的关键,使用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救心肺脑复苏中喉罩置入和经喉罩通气的经验。方法:将45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插管;治疗组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结果:治疗组的SpO2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气管插管,并且置入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喉罩通气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呼吸骤停中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抢救的88例ICU重症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接受常规的心肺复苏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4例应用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术后给予两组患者1~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命指征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康复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6、12周的神经功能N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6、12周的预后康复质量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在ICU重症患者心脏呼吸骤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预后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喉罩(LMA)在常规全麻和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常规全麻患者50例,急救患者32例,分别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每组16例.喉罩置入用盲探置入法,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下插入法.连续监测并记录LMA、IT组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跑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气道压(Paw)的值,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实施组、对照组两组方法在CPCR中的时效性,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性,复苏成功率.结果 插入及拔除LMA或气管导管时,IT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插管前显著(P<0.01),较LMA组明显(P<0.05).在相同的潮气量和通气方式下,两组患者的SPO 2、PETCO2、Paw无明显变化.术中胃膨胀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实施组、对照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2.7±9.3)s、64.5%;83.5%、(190±68.5)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气道压和满意的通气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常规全麻.喉罩置入简单、快捷,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在CPCR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何志峰  莫卫忠  陈勤汉 《吉林医学》2014,(20):4472-4473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LMA-ProSeal)插管在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紧急开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院前急救中发现的心跳呼吸骤停须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气管插管和双管喉罩插管两种方法进行紧急开放气道抢救,比较两组方法的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成功置管所耗费的时间、存活率、并发症及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总成功率、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吼罩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存活率高于常规气管插管组,而耗费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插管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与常规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优越性。方法: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45例按随机原则选取复苏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内插管,而观察组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结果:SaO2上升时间观察组为143.3±40.2s,对照组为252.1±45.1s,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观察组为95.83%,对照组为7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气管内插管,且置入所花费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时,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在急诊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复苏初期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不同的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6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初期采用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两种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其优缺点,分析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利弊.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进行气管插管,有效率为38.7%,存活率为16.1%;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复苏的有效率为64.7%,存活率为38.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通气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量,对循环的复苏如胸外按压影响较小,容易操作,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机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经口咽通气道结合球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预氧合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入ICU心肺复苏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实验组行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计划,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开放气道结合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预氧合(SpO2≥95%)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预期氧合(SpO2≥95%)所需时间及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明显低于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实施行气管插管前予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可以快速提高SpO2,改善患者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88-989
目的:比较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急救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行心肺复苏治疗1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气管插管,B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等指标均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可缩短急诊心肺复苏抢救的插管时间,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喉罩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喉罩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建立人工通气道的急救作用。方法对2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建立人工通气道时因估计难以进行气管插管而给以喉罩通气。结果2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喉罩通气效果均良好。结论在心肺复苏中对难以行气管插管通气时应用喉罩是快速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丁劲  赫为  邬兆国 《西部医学》2014,(3):345-346,349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影响。方法对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心肺复苏早期采取气管插管,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早期采取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对比两种通气方式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37.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有效6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25.0%,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无论是从患者有效率还是存活率方面比较,都比采取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喉罩(LMA)在常规全身麻醉和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50例,急救患者32例,分别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每组16例。喉罩置入用盲探置入法,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下插入法。连续监测并记录LMA、IT组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CO:)、气道压(Paw)的值,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实施组、对照组两组方法在CPCR中的时效性,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性,复苏成功率。结果插入及拔除LMA或气管导管时,lT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插管前显著(P〈0.01),较LMA组明显(P〈0.05)。在相同的潮气量和通气方式下,两组患者的SpO2、PETCO2、Paw无明显变化。术中胃膨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实施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3±9)s,64.5%,对照组分别为83.5%,(190±69)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气道压和满意的通气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常规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简单、快捷,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在CPCR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喉罩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窒息新生儿,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进行复苏,根据不同的通气模式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31例,面罩通气不能成功复苏时给予气管插管通气;喉罩组27例,面罩通气不能复苏成功时给予置入喉罩通气.观察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正压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0~4分及5~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0~4分、5~7分及≥8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及正压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死亡1例,喉罩组无死亡患儿,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新生儿复苏,具有简单、迅速、有效的特点,更适合用于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