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 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80, 95% CI: 0.64~0.99)、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78, 95% CI: 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73, 95% CI: 0.55~0.96)、孕中期达到Q3水平(OR=0.71, 95% CI: 0.54~0.93)、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67, 95% CI: 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66, 95% CI: 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 LOPE)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Q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膳食铁及维生素A日均摄入水平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某省级三甲医疗机构建卡就诊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在孕早、孕中、孕晚期对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并随访至胎儿分娩。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孕期膳食维生素A与铁摄入量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风险的影响,用相乘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 8 469例单胎孕妇中,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531例(6.27%),分娩巨大体质量儿583例(6.88%)。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孕妇孕期膳食维生素A及铁日均摄入量在孕早期(t=2.76、2.84,P=0.003、0.002)、孕中期(t=3.26、2.08,P=0.01、0.019)、孕晚期(t=3.12、3.13,P0.01)均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孕妇摄入量。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水平低于EAR的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12%(OR=1.12, 95%CI:1.01~1.28),孕早、孕中、孕晚期膳食铁摄入量低于EAR的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分别增加36%(OR=1.36, 95%CI:1.09~1.70)、18%(OR=1.18, 95%CI:1.05~1.33)、22%(OR=1.22, 95%CI:1.07~1.3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期膳食维生素A与铁摄入量不足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OR_(孕早)=1.28, 95%CI:1.04~1.57;OR_(孕中)=1.15, 95%CI:1.06~1.25;OR_(孕晚)=1.15, 95%CI:1.05~1.28)。结论孕期膳食维生素A及铁摄入量低于RNI将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故孕期适量增加维生素A及铁摄入可降低LBW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为RRTI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于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200名0.5~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RRTI组600名儿童(就诊时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对照组600名儿童按病例对照原则与RRTI组进行1[DK]∶1匹配。将儿童的一般资料和血液检查结果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探讨维生素A、D、E与RRTI的相关性,以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RRTI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E和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85, 7.15和9.50, P均<0.001);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和血红蛋白后,VA不足(OR=1.669, 95% CI: 1.032~2.700))、VA缺乏(OR=1.502, 95% CI: 1.173~1.924)、VD缺乏(OR=2.356, 95% CI: 1.798~3.088)、VD严重缺乏(OR=1.595, 95% CI: 1.147~2.219)和VE不足(OR=1.673, 95% CI: 1.295~2.160)均为RRTI的危险因素;高于截断值水平的维生素A(OR=0.669, 95% CI: 0.554~0.882)、E(OR=0.590, 95% CI: 0.464~0.750)和25(OH)D(OR= 0.476, 95% CI: 0.372~0.609)均为RRT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维生素A、D、E水平均与儿童RRTI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中膳食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基于1:1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343例胶质瘤患者和343例健康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三种膳食维生素的摄入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胶质瘤风险的关联性,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与最低分位数相比,最高分位数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与胶质瘤总体风险(OR=0.10,95%CI:0.04~0.30)、星形细胞瘤风险(OR=0.71,95%CI:0.59~0.86)、胶质母细胞瘤风险(OR=0.86,95%CI:0.78~0.96)、低级别胶质瘤风险(OR=0.65,95%CI:0.47~0.91)和高级别胶质瘤风险(OR=0.87,95%CI:0.80~0.94)降低有关,最高分位数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胶质瘤总体风险(OR=0.02,95%CI:0.01~0.08)、星形细胞瘤风险(OR=0.69,95%CI:0.54~0.87)、胶质母细胞瘤风险(OR=0.82,95%CI:0.74~0.91)、低级别胶质瘤风险(OR=0.75,95%CI:0.62~...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筛检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一般女性人群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共3205名孕妇接受筛检,其中219例诊断为PIH,研究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量得到。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收入与PIH的发生有关联;高血压家族史增加PIH发生的危险。经产史、自然流产次数增加了孕妇发生PIH的危险;高孕中体重增加了孕妇发生PIH的危险。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801,95%CI:1.106~2.934)、高血压家族史(OR=3.599,95%CI:1.862~6.947)、自然流产次数(OR=8.955,95%CI:4.118~19.427)、孕中体重(OR=3.062,95%CI:1.619~5.905)是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年龄大、自然流产次数多、有高血压家族史、高孕中体重的孕妇的检查,以预防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晚期膳食摄入情况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131例为病例组,按照年龄±3岁、孕周±2周,随机选取血压正常且没有蛋白尿的孕妇131例为对照组。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及自制孕期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近3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并计算平均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病例组的孕前体质指数(OR=1.18,95%CI 1.08~2.82)和孕期增重(OR=1.51,95%CI 1.15~1.97)均高于对照组,该组孕妇红黄色水果(OR=0.76,95%CI 0.60~0.98)的摄入量、以及膳食中维生素C(OR=0.57,95%CI 0.33~0.99)和叶酸(OR=0.36,95%CI 0.18~0.72)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高的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过多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适当增加红黄色水果的摄入有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维生素C和叶酸的摄入可能是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费蓓蓓  钱志红  凌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80-5482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膳食对照研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确诊GDM孕妇50例,同期健康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用记录饮食日记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①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体重指数(BMI)及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孕妇每日总热卡、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DM组维生素C及维生素E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④GDM组磷、镁、锌、硒元素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膳食摄入状况,探讨影响GDM发生的因素,为预防G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潍坊市某三甲医院的378例孕妇,收集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糖尿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采用3d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膳食摄入并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数据采用t检验、检验分析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比,GDM患者谷类、水果及禽畜肉类摄入量较高,而鱼虾类摄入量较低(P<0.05);钙、铁、维生素A摄入量较高,而维生素E摄入量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及以上(OR=2.781)、孕前超重或肥胖(OR=4.690、4.88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067)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是GDM的保护因素(OR=0.275,P<0.05)。结论 GDM患者膳食构成欠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针对年龄35岁及以上、孕前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及文化程度低的孕妇进一步宣传孕期营养知识,倡导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两所医院门诊就诊的1 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调查早期自然流产(12周内非人为流产)发生情况。将早期自然流产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两所医院200例足月生产的孕妇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孕期情况等,单因素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000例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125例,早期自然流产率12.50%,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时间平均(8.43±3.23)周;男方年龄、婚龄、孕前检查、焦虑、主动吸烟、每天被动吸烟时间、染发、人工流产史、每天手机通话时间、每周使用电脑时间、房间装修异味持续时间均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方年龄(OR=2.568,95%CI为1.453~8.454)、主动吸烟(OR=3.786,95%CI为2.056~10.456)、每天手机通话时间(OR=2.562,95%CI为1.453~7.321)、焦虑(OR=3.321,95%CI为1.213~8.341)、房间装修异味持续时间(OR=1.865,95%CI为1.907~10.954)是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两所医院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2.50%,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男方年龄较大、房间装修异味、孕期染发、手机通话时间较长、焦虑情绪增加了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孕早期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危险因素,降低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胎界面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及胎盘激素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收集复发性流产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VDR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mRNA的含量,比较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绒毛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6.16、2.39,均P<0.0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F=10.21,P=0.01;F=14.52,P=0.00).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也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8、2.34、2.60,均P<0.05).结论 母胎界面VDR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绒毛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VDR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西城区育龄妇女不良生育史的发生情况及与夫妻双方生活习惯的关系,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05—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12191位有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不良生育史,夫妻双方生活习惯、危险因素接触及患病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不良生育史发生的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不良生育史发生比例为2.1%,其中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为1.6%;妻子挑食,丈夫吸烟、饮酒者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接触毒物,妻子挑食,丈夫饮酒者死胎死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吸烟,丈夫接触毒物者宫外孕史发生比例高,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吸烟(OR=2.0,95%CI:1.4—2.8)者发生自然流产史的风险高;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饮酒(OR=2.0,95%CI:1.4~2.8)、丈夫接触毒物(OR=6.3,95%CI:2.3—17.3)者发生不良生育史风险高。结论不良生育史的发生与夫妻生活习惯有关,预防不良生殖结局的发生应将夫妻双方均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次SLE患者妊娠的孕产史、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60例SLE患者妊娠64例次,妊娠时年龄21~39岁,平均(28.4±4.1)岁,SLE病程2~12年,平均(5.5±3.1)年。共有26例次(40.6%)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恶化主要在妊娠中、晚期。妊娠足月产15例次(23.4%),早产23例次(35.9%)。治疗性流产21例次(32.8%),自然流产3例次(4.7%),死产2例次(3.1%)。总活产率59.4%。引起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有24 h尿蛋白定量(OR=15.76,95%CI:2.07~120.31)、妊娠前泼尼松剂量(OR=1.18,95%CI:1.01~1.38)。引起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有补体C3水平(OR=0.002,95%CI:0.000~0.410)、妊娠前疾病活动(OR=8.297,95%CI:1.464~47.029)。结论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妊娠前病情,并在妊娠期间严密随访,以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LE的病因学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121例SLE患者及妇科122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潮湿(OR=3.60,95%CI:1.39~9.36)、其他结缔组织病(OR=14.88,95%CI:3.43~64.52)、药物过敏(OR=9.52,95%CI:3.58~25.31)、日光过敏(OR=9.78,95%CI:4.61~84.92)、扁桃腺炎(OR=4.06,95%CI:2.14~7.72)、不明原因发热(OR=33.06,95%CI:9.95~109.79)、流产手术(OR=7.53,95%CI:3.09~18.36)、绝育手术(OR=30.04,95%CI:3.88~232.92)、经量(OR=2.00,95%CI:1.08~3.69)、出生时母亲的年龄(OR=1.08,95%CI:1.02~1.15)、减肥(OR=3.57,95%CI:1.26~10.07)、工作应激事件(OR=25.41,95%CI:0.36~192.22)、接受家庭批评(OR=0.41,95%CI:0.27~0.62)与SLE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结缔组织病(OR=12.12,95%CI:1.79~82.04)、药物过敏(OR=5.95,95%CI:1.73~20.52)、日光过敏(OR=21.91,95%CI:4.08~117.54)、不明原因发热(OR=27.53,95%CI:7.11~106.59)、流产手术(OR=4.87,95%CI:1.69~14.04)、工作应激事件(OR=18.72,95%CI:1.76~198.74)、居住环境潮湿(OR=6.42,95%CI:1.79~23.05)是SLE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因此,尽早明确其致病相关影响因素,对今后制定该病的相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沈阳市某医院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10例非消化道疾病及肿瘤患者(对照者)进行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过去1年内的食物摄入频率及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喜食肥肉荤油(OR=5.856,95%CI:3.484~8.267)、腌制类食物(OR=2.276,95%CI:1.385~4.587)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粗粮(OR=0.231,95%CI:0.092~0.743)、奶类(OR=0.128,95%CI:0.035~0.684)、水果(OR=0.325,95%CI:0.121~0.985)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与饮食因素有一定关系,喜食肥肉荤油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营养教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发生关联。方法:检索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文献数据并进行整理,用Mantel-Haenszel法合并OR值,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妇女孕早期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生自然流产的合并OR值为4.72(95%CI:3.77~5.92),发生稽留流产的合并OR值为4.31(95%CI:2.68~6.94);在有解脲支原体感染史妇女中,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危险随着其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效诊断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避免妇女生殖道感染中滥用或误用抗生素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机关职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0年10月~2011年7月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体检的哈尔滨市区机关职员进行拦截式访问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既往史、血液学及生物化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哈尔滨市机关职员NAFLD患病率为49.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婚姻、学历、午餐地点、是否按时就餐、是否常吃坚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油脂摄入量等26个变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0.349,95% CI:0.217 ~0.56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OR=0.581,95% CI:0.380 ~0.888)、常饮茶(OR=0.535,95% CI:0.336~0.854)是NAFLD的保护因素;而腰围粗(OR=5.735,95% CI:2.992 ~ 10.990)、午餐地点在外( OR=1.649,95% CI:0.433~0.974)、谷丙转氨酶升高(OR=3.254,95% CI:1.401~7.560)、高血压(OR=1.678,95% CI:1.041~2.705)、高甘油三酯(OR=3.020,95% CI:1.793~5.088)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哈尔滨市机关职员NAFLD的患病率高于目前国外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影响NAFLD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职业性铅暴露与女性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发表的关于职业性铅暴露与女工生殖功能关系的文献,按纳入和剔除标准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合并文献效应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职业性铅暴露与女性痛经关系的合并OR值(95% CI)为3.38(1.45,7.87)、周期异常的合并OR值(95%CI)为2.37(1.95,2.88),先兆流产的合并OR值(95% CI)为4.24(2.19,8.22),妊娠高血压的合并OR值(95%CI)为3.37(1.09—10.44),死产死胎的合并OR值(95%CI)为3.90(2.43,6.56),自然流产的合并OR值(95%CI)为3.10(2.17,4.43),新生儿低体重的合并OR值(95%CI)为4.47(2.78,7.21),畸形的合并OR值(95%CI)为3.63(2.12,6.22)。结论:女工职业性铅暴露可影响其生殖功能,应对其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维生素D受体位点(Apal、Bsml、Taql)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Pubmed、Ovi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 databases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对照试验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对人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STATA version 12.0软件进行分析,关联强度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收集到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6篇论著包括9项试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项研究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项研究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累计病例为844例,对照为1522例。总研究人群分析显示Apal位点基因中a等位基因降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模型a比A:OR值0.85,95%CI0.74~0.96,P=0.058;纯合子模型8a比AA:OR值0.75,95%C10.58~0.97,P=0.212;杂合子模型Aa比AA:OR值0.78,95%C10.63~0.98,P=0.235;显性模型Aa/aa比AA:OR值0.77,95%C10.63~0.94,P=0.231),然而Bsml和Taql位点基因并未发现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受体Apal位点基因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保护基因,而Bsml和Taql位点基因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易感件无相关件。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5例;对照为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人群,共214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OR=6.507,95%CI:3.788~11.178)、高血脂(TG:OR=2.625,95%CI:1.295—5.323;LDL—C:OR=6.337,95%CI:3.379-11.884)、工作压力(OR=1.901,95%CI:1.263—2.863)、高血压(SBP:OR=I.055,95%CI:1.022~1.089)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24,95%CI:0.599—0.875)、运动锻炼(OR=0.499,95%CI:0.268~0.930)是保护因素。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之间广泛存在一阶或二阶交互作用,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和运动锻炼三者分别与多个危险因素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Gamma-tocopherol, the most abundant form of dietary vitamin E, may lower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dietary and adipose tissue gamma-tocopherol are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n 475 survivors of a first MI and 479 control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carried out between 1994 and 1998 in Costa Rica. Dietary intake was assessed with a validated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nd an adipose tissue sample.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odds ratios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RESULTS: Subjects in the highest quintile of dietary gamma-tocopherol had a lower risk of MI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owest quintile (OR = 0.76; 95% CI = 0.50-1.17, P = 0.02 for trend). This trend was no longer statistically substantial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44). A weak association was found for adipose tissue gamma-tocopherol in univariate (OR = 1.46; 95% CI = 0.94-2.27) and multivariate (OR = 1.31; 95% CI = 0.62-2.76) models. A substantial inverse association with MI was found for total dietary vitamin E whether supplement users were included or excluded (P = 0.01 and 0.05 for tren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gamma-tocopherol does not protect against nonfatal 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