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OVCF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行PVP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采用普通骨水泥,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中后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的矫正情况。统计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2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伤椎Cobb角、前缘、中线及后缘平均高度压缩率均得到明显矫正,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共13例(11.21%)发生骨水泥渗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椎体周壁破坏、骨水泥注入量是导致高粘度骨水泥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OR=1.897~2.433,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联合PVP在恢复OVCF患者椎体生理结构及强度、缓解疼痛症状方面临床效果显著,骨水泥渗漏率较低;但骨水泥注入量较多以及术前合并椎体周壁破损的OVCF患者,术后仍难免会出现骨水泥渗漏,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特点与疗效.方法 共收治OVCF患者136例(172个椎体),均采用PKP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治疗.术中记录注入骨水泥的量,术后72 h及3个月随访时观察VAS评分的改善率、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72个椎体均穿刺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均匀分布.手术时间为30 ~ 40 min/椎,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注射量3.0 ~6.0(3.3±0.2)ml/椎.无骨水泥渗漏及栓塞等并发症.术后72 h[(2.4±1.5)分]及3个月随访时[(1.1±1.0)分]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8.2±1.3)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 h更明显(P<0.01);术后72h[(76.9±5.4)分]及3个月随访时[(93.2±5.2)分]的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较术前[(52.4±6.5)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 h更明显(P<0.01).结论 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3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的变化。结果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3 d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PKP组ODI评分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但术后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及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局部后凸角明显减小(P0.01),但PKP组增加、减小幅度均显著大于PVP组(P0.05)。结论 PVP和PKP均可有效缓解老年OVCF患者疼痛,在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椎后凸角矫正方面PKP效果更优,且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收的120例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统计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病史、骨密度、原发节段等相关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5例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0. 83%; 95例(79. 17%)未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骨水泥弥散方式、病程、手术麻醉方式、骨折病史、酗酒史、手术入路、VAS评分、术前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BMI、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骨折组患者吸烟史、椎体侧凸畸形、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情况与非骨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椎体侧凸畸形、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是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 05);骨密度、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因素(OR1,P0. 05)。结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吸烟史、椎体侧凸畸形、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是诱发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骨密度、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骨折的保护性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治疗,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单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弓根螺钉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7例单纯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CT证实椎体后壁均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32例)和椎弓根螺钉组(3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变化、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7例随访24~28个月,平均25.7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KP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椎弓根螺钉组[(38.3±5.2) min比(97.6±8.2) min,(10.1±4.9) ml比(250.1±22.4) ml,P<0.01].术后1、6个月PKP组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与椎弓根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均较PKP组增加,后凸Cobb角较PKP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椎弓根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术中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渗漏至椎间盘,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PKP组有4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6.3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有1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为术后9.1个月.均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PKP治疗OVCF手术创伤小,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骨水泥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431例(667节段椎体)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病史资料,以是否并发骨水泥漏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节数、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医师资历。将上述可能与并发骨水泥漏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椎体强化骨水泥漏的关系。结果 431例(667节段椎体)患者中78例(109节段椎体)发骨水泥漏,发生率为16.34%(109/667),椎体成形术漏的发生率为23.8%(81/260),椎体后凸成形术为8.58%(28/298)。骨水泥漏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漏与不漏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医师资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手术节段、骨水泥量差异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3.393,95%CI=1.416-8.138)、疾病类型(OR=1.621,95%CI=1.084-2.424)、手术节段数(OR=2.388,95%CI=1.043-5.465)、骨水泥量(OR=2.162,95%CI=1.024-4.565)是骨水泥漏的危险因素(OR〉1)。结论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骨水泥量对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38例接受PVP术治疗(PVP组),38例接受PKP术治疗(PKP组),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但PKP治疗骨水泥渗漏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 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 6个月,两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OVCF的手术用时短,骨水泥用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予椎体强化术后并发感染者特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椎体内部强化手术或外院接受椎体内部强化手术后转来我院治疗并进行随访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VP(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出现术椎或邻近间隙或邻近椎体感染及术椎塌陷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术椎或邻近间隙或邻近椎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椎塌陷的危险因素,PKP组的术椎塌陷发生率高于PV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慢阻肺,住院天数是椎体内部强化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经分析,术椎体塌陷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骨水泥填充方式、骨质疏松T评分、是否合并椎体坏死等。结论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骨水泥填充方式、骨质疏松水平、风湿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服用雌激素以及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5,(9):13-15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骨水泥用量与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2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372例,共472个椎体,按术式不同,分为PVP及PKP两组。对472个椎体的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椎体高度,及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疼痛VA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术后2年的椎体高度、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的椎体高度没有明确的相关性;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第2天VAS评分没有明确相关性;术后2年椎体COBB角及VAS,PVP组要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无差异;骨水泥渗漏多发生于椎体前方。结论行PVP或PKP手术患者术中所注射的骨水泥量与术后的椎体高度和术后的VAS评分并不相关,这对我们在术中把握骨水泥注射量有所帮助。术后2年,单从椎体COBB角和疼痛VAS评分,PKP组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以及术后1月和1年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效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均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PVP操作较为简单,但其骨水泥渗漏率较高,PKP可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对于后凸畸形可有效纠正,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 15例。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和伤椎后凸角,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5例20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ml,4例5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和(或)椎旁软组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恢复(2.9±0.8)mm,伤椎后凸角矫正(2.0±0.5)°,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PK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PVP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PKP组的手术时间(128.2±16.4)h、术后椎间隙高度(11.4±1.7)明显高于PVP组[(82.3±10.1)h、(8.8±1.2)];骨水泥注入量(4.4±0.8)mL、骨水泥渗漏(6.15%)、下床活动时间(2.1±0.3)d、的腰部疼痛评分(1.5±0.3)、术后3、6、9、12月时的ODI评分(24.3±2.4、19.4±2.1、14.1±1.9、9.3±1.1)均明显低于PVP组[(7.1±1.0)mL、(18.46%)、(3.6±0.4)、(2.7±0.5)、(29.1±3.9)、(25.5±2.9)、(19.8±24)、(13.1±1.7)]。(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减少骨水泥渗漏、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2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55~70岁,平均67岁。其中T12 10例,L1 8例,L2 5例,L3 3例,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同时通过手术节段x线测量计算伤椎的高度恢复率及受伤节段后凸矫正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注入骨水泥平均3.8ml,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显著缓解,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1±1.5)分降至术后平均(1.2±0.4)分,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53.4±8.9)%升至术后的(83.6±10.2)%,椎体后凸畸Cobb角平均矫正9.4°。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避免骨水泥渗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肝衰竭预后的因素,拟合回归方程用于肝衰竭预后的判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对可能影响肝衰竭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确定预后模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为肝衰竭预后的保护因素;高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尿素氮升高和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为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OR1=7.207,OR2=21.251,P<0.001)、血清TBIL(OR=0.347,P=0.002)、总胆固醇(OR=3.769,P<0.001)、腹水(OR=0.142,P=0.002)4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6.96%.结论 研究中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准确率较高,对肝衰竭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VCFs)的初步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建立管性通道,将可扩张球囊置入伤椎,高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X线确认椎体骨折基本复位,骨水泥注入扩张产生的空腔。结果46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均行X线检查,病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15~28°,平均20°,骨折脊柱后凸明显得到矫正,有2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18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强化椎体高度丢失。1例L2椎体骨折PKP治疗后6个月出现T11椎体新鲜骨折。结论应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别行PVP治疗、PKP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KP组住院总费用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PKP对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二者各具优点,需对患者资料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术式,以达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医院MRSA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FRE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MRSA感染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样本量需求,纳入合格研究对象108对。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查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病史资料收集信息。资料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结果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因素为:高龄(≥65岁,P=0.013)、住院时间(P<0.001)、基础疾病种类(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P<0.001)、抗菌药物种类(P=0.004)和使用时间(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P=0.001)和使用时间(P<0.001)等。结论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项数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是医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沙县农村育龄妇女叶酸的增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2年4月采用二阶段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县406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育龄妇女叶酸的知晓和服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妇女叶酸孕前服用和叶酸服用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为19.9%,叶酸服用率为74.8%,叶酸服用依从率为20.4%,三者均未达到叶酸增补项目的总目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知道叶酸需要持续补充6个月的育龄妇女更为依从(OR=2.559,P=0.001)、孕妇、一年内产妇较计划怀孕育龄妇女(孕妇OR=3.159,P=0.006;一年内产妇OR=5.535,P0.001)及曾接受过叶酸教育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依从性佳(OR=3.645,P0.001)。结论长沙县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服用率和依从率较低。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宣传教育,并保证叶酸知识能够被育龄妇女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