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地黄合剂治疗儿童白血病 5 3例 ,与对照组 2 3例单用西药治疗比较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5 3例白血病患儿均经骨髓和周围血象检查 ,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1] 。年龄 5~ 14岁 ,其中 2例未经任何化疗。随机分为A组 3 0例为地黄合剂治疗组 ;B组 2 3例为化疗对照组。A组男 2 2例 ,女 8例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 6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急非淋 ) 2 4例 ;原幼细胞 13 %~ 99% ;周围血象异常 :极重度贫血 3例 ,重度贫血 15例 ,中度贫血 7例 ,轻度贫血 5例 ;…  相似文献   

2.
恩丹西酮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67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化疗剂量的提高,其缓解率及治愈率越来越高,但化疗引起不良反应也非常严重。2000年1月~2002年5月我院应用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宁波市天衡制药厂生产,生产批号:990512)治疗67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化疗期间尤其是大剂量甲氨喋呤 (HD MTX)治疗时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之一是消化道粘膜炎 ,如口腔炎、口腔溃疡 ,严重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影响了化疗计划的按期执行 ,间接影响化疗的疗效。自 1 998年以来我们采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局部留置湿敷及口服并完善综合性防治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1 对象、观察组为 1 998年以来经住院确诊的血液肿瘤病人 2 0例 ,男 1 2例 ,女性 8例。年龄 2~ 1 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 3例 ,急非林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5例。其中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治疗后继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EB病毒相关HLH(EBV-HLH)患儿在接受化疗后继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为4岁、7岁,均接受HLH-2004方案化疗,依托泊苷(VP 16)的累积量分别为1 500 mg/m2及3 900 mg/m2;例1于首次化疗18个月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予维甲酸加柔红霉素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此后规则化疗,随访30个月,持续CR;例2于首次化疗50个月后继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予化疗后达CR,但于诊断急性白血病15个月后复发,继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次达CR,此后随访1年,持续CR。2例患儿加文献报道13例HLH接受化疗后继发急性白血病患儿,共15例患儿,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2岁6个月(4个月~19岁),VP16的累积剂量中位数3 900 mg/m2(400~20 975 mg/m2),HLH与继发白血病的间隔中位时间24个月(6~72个月)。15例患儿中,5例M3,只接受化疗,均无病存活;10例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3例接受化疗(1例死亡、2例不明),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存活、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 HLH治疗后继发的急性白血病多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接受维甲酸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预后良好;而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肿瘤并感染2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疗是儿童肿瘤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加强和改善 ,患儿缓解率及存活率也有所提高 ,同时因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 ,也增加并发严重感染的危险性。本文总结了我科收治的肿瘤患儿 392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科住院的392例肿瘤患儿中 2 0 7例并医院感染 ,男 12 4例 ,女 83例 ;年龄 8个月~ 14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7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4 2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3例 ,霍奇金病 6 5例。二、方法 回顾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对我科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2 8例次白血病并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 收集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我科收治的白血病患儿 2 2 8例次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198例次 ,均符合小儿ALL诊断标准[1]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3 0例次。男 178例次 ,女 5 0例次 ,年龄 3~14岁。发生医院感染 40例次 ,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 ] 。二、分析方法 回顾性查阅 40例次白血病并医院感染病例 ,分析病原菌种类、感…  相似文献   

7.
31例急性白血病停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慧  陆正华  景虹 《中华儿科杂志》2000,16(12):772-773
经强烈化疗与正规方案的循环交替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部分患儿可获得持续缓解和无病生存[1] 。现总结我院 1984~ 1992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 ,经连续化疗停药后3~ 10年以上的共 31例患儿的生存质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1例患儿 ,男 17例 ,女 14例。初治时年龄 16个月~ 10岁 (平均 4.5岁 ) ,随访年龄 :10~ 2 0岁 (平均 14.5岁 )。按FAB急性白血病分类标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2例(SR 18例 ,HR 4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9例 (M11例 ,M2b2例 ,M35例 ,M4 1例 )。疗程与停药时间ALL及ANL…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在化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观察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对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8~ 2 0 0 1年新乡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住院的ALL患儿 5 2例 ,均为初治患儿 ,年龄 1~ 12岁 ,平均6 .2岁 ,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二、化疗方案及分组 均采用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 )或CODP +L(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天门冬酰胺酶 )方案。其中 30例应用rhG C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4 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 33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VEGF测定。结果  初发及复发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VEGF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0 1 ) ;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 ;AML的VEGF表达高于ALL(P<0 0 5)。结论 VEGF可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疗效的评定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儿抗真菌治疗和连续强烈化疗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4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化疗和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巩固化疗的患儿合并侵袭性曲霉病,1例确诊,3例拟诊,诊断时CT表现均有晕轮征。抗霉菌初始用药首选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2~5周病灶好转,4月至1年病灶缓解。4例按计划继续强烈化疗,霉菌感染至继续化疗的平均时间为35d,无霉菌复发。结论CT晕轮征可作为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指标;基于晕轮征的抢先治疗和患者免疫功能的逆转可改善侵袭性曲霉病的预后;化疗同时持续抗霉菌治疗是完成连续强烈化疗而无霉菌复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HD -A +VM2 6+rhG -CSF动员白血病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5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儿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R -ALL) 4例 ,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 (AHL) 1例。年龄 9~ 1 3岁。 5例患儿均采用HD -A +VM2 6+rhG -CSF方案进行动员。在化疗后第 9天应用rhG -CSF ,当白细胞升至 5× 1 0 9/L以上时 ,使用CS - 30 0 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结果   4例采集 1次 ,1例采集 2次。全部患儿均能耐受该动员方案治疗。MNC值为 5 96 5( 5 0 2~ 7 2 )× 1 0 8/kg。CD3 4+ 细胞量为 4 372 ( 3 95~ 5 6 2 )× 1 0 6/kg。结论  G -CSF联合大剂量Ara -C和VM2 6的化疗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HLAL)的治疗效果 ,探讨减少早期病死率的方法。对从 1 996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科确诊的 1 6例HLAL作疗效评价分析。早期阶段治疗 :水化 (静脉补液 1 30 0~ 2 0 0 0ml M2 )、碱化尿液 (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 )、口服别嘌呤醇及小剂量化疗 ;常规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以VDLP方案为主诱导缓解治疗、CAM方案巩固治疗、HDMTX作髓外预防、早期强化及头颅放疗 ;急非淋以DA方案诱导。 3例放弃治疗 ,9例按上述早期处理 ,均未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 ,7~ 1 0天后进入常规化疗 ,6例在诱导治疗 4周内获完全缓解 ;4例未用上述早期处理 ,在入院第 2~ 9天时死亡。 1 3例ALL中 ,7 1 0例为T细胞型 ,5 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 (CNS)侵犯。结果表明 :HLAL在治疗早期阶段加强水化、碱化尿液、用别嘌呤醇及小剂量化疗 ,能有效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及早期死亡 ;HLAL中的ALL病儿以T细胞型多见 ;HLAL经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并不低 ,但CNSL的发生率较高 ;大剂量MTX( 4~ 5g M2 )及头颅放疗似能有效预防CNS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白血病 (AL) ,经强烈化疗与正规循环交替治疗 ,部分患儿可获得持续缓解和临床治愈。本文从 1 986~ 1 996年 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在持续缓解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脾脏肿大 ,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证实脾脏肿大不是白血病复发。本文对这 8例患者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本文男性 5例 ,女性 3例。年龄~ 4岁 2例 ,~ 1 0岁 5例 ,大于 1 0岁 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余临床表现见附表。附表 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期脾肿大临床表现   临床…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98年 1月~ 12月住院急性白血病 (AL) 16 4例 ,院外误诊 2 2例 ,占 13%。其中男 15例 ,女 7例。年龄 2a4个月~ 10a。平均年龄 5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0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淋巴肉瘤白血病各 1例。选择 96例未误诊者为未误诊组 ,其中男 5 7例 ,女 39例。年龄 1a~ 12a。平均年龄 7a。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1.AL根据 1993年《中华儿科杂志》第 4期诊断治疗草案。 2 .类风湿关节炎 (RA)根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RA诊断标准。 3.血常规正常值采用《实用儿科学》第6版血常规正常值标准。二、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急性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者 ,给予G CSF 1~ 2 μg/(kg·d) ,皮下注射 (sc) ,共 3~ 5d。 结果 小剂量G CSF短期内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 ,有效率达83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小剂量G CSF可有效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预防感染 ,且副作用小 ,可作为临床大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演变和转化规律。方法  选自1 991年 2月~ 2 0 0 2年 1 2月 34例住院患儿按MDS诊断及疗效标准判断。结果   34例MDS中RA 1 9例 ,RAS 3例 ,RAEB 7例 ,RAEB -t5例。 1 9例RA中 2例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分别为M6和M5b ,演变时间为 7个月、6个月。 3例RAS中 1例演变为RAEB ,演变时间为 9个月。 7例RAEB中 1例演变为M2a ,演变时间为 2个月 ;2例演变为M4 ,演变时间分别为 1个月和 3个月 ;2例演变为RAEB -t,演变时间分别为 3个月和 5个月 ;1例缓解演变为RA。结论  MDS患儿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者易发生白血病 ,由MDS转化而来的急性白血病对化疗不敏感 ,生存期短 ,预后极差。MDS患儿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儿难治复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观察了 2 7例病人 ,经米托蒽酯 6mg/m2 × 3天 ,Ara c 1 50mg/m2 × 7天 ,VP166 0mg/m2 × 5天的联合化疗疗效。结果治疗后CR 37% ( 1 0 /2 7) ,PR 30 % ( 8/2 7) ,总有效率 6 7% ,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明显 ,感染发生率较高为 73% ,结果显示 :以米托蒽醌为主的化疗治疗小儿难治及复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啶佐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们于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5月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啶治疗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 3 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乙肝 60例 ;均符合 1995年第 5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慢性乙肝诊断标准[1];均有乏力、纳差、腹胀 ,其中右上腹疼痛 5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 42例(47~ 10 0U/L 2 7例 ,~ 3 0 0U/L 10例 ,>3 0 0U/L 5例 ) ,胆红素升高 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5例 ,男19例 ,女 16例 ;年龄 6~ 15岁。对照组 2 5…  相似文献   

19.
Hu XB  Hu WR  Guo CJ  Sun ZG  Wang 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953-954
已有研究表明 ,肺耐药相关蛋白 (lungresistance relatedprotein,LRP)与白血病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MDR)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 4 3例急性白血病 (AL)患儿LRP基因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意义。材料病例组 :为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我院儿科住院急性白血病 (AL)患儿 4 3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 8例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15例。男 2 9例 ,女 14例 ;年龄 3~ 14岁 ,平均 8岁。共采集标本 5 2例次 ,其中初发组 2 4例 ,…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TfR。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初治组 (2 4例 ) 2 4 .73± 1 2 .38nmol/L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初治组 (1 1例 ) 2 7.0 9± 1 9.37nmol/L ,正常对照组 (2 0例 ) 30 .49± 9.78nmol/L。三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经 4周化疗ALL完全缓解组 (1 4例 )为 55 .41± 2 2 .0 1nmol/L ,AML(5例 )为 50 .71± 2 0 .99nmol/L ,显著高于初治组及正常组 (P <0 .0 1 ) ;第 8周末ALL(1 0例 )为 33 .0 7± 1 4 .2 7nmol/L ,AML(5例 )为30 .99± 1 2 .90nmol/L ,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ALL长期缓解组 (1 3例 )为 33 .0 7± 1 6 .1 1nmol/L ,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结论 sTf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 ,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