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因而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和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则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进行性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水平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晚期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2].  相似文献   

2.
在UKPDS研究结果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诊断糖尿病时,β细胞的功能已丧失50%,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细胞功能逐年减退[1].糖尿病发病早期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解除高血糖毒性可使胰岛细胞休息.保护胰岛功能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尽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2].我们应用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1].通过移植外源性β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β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疾病进展或恶化。目前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仍较少。本文通过高血糖、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4个方面,阐述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早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肺结核进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研究显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正常的只有50%[1];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超过6年,约53%必须联合胰岛素来治疗;9年随访结果表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的只有25%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2].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每年下降约10%,因此,后期多数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本研究对比新型的人胰岛素衍生物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联合口服阿卡波糖和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合并的多种代谢异常可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从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常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特征为慢性高血糖,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由于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中并不一定都出现糖尿病,故胰岛β细β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发病的前提条件.β细胞总量减少是细胞功能下降的病理学基础,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β细胞总量即减少达50%~([1]).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约有9.7%的成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1].由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由于2型糖尿病具有持续性进展的特点,患者通常需要由最初的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单种口服药物治疗,逐渐升级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最终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以及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的不同,使医师在治疗糖尿病时往往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最近,肠促胰素(incretin)类药物的出现,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类药物与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比,在保护胰岛β细胞、控制体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对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令人震惊,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特别是1型糖尿病,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胰岛β细胞,而导致胰岛素缺乏和糖尿病的发生.全球数以百万计的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但胰岛素的治疗只能对症"治标",长期大剂量应用具有潜在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控制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和再生胰岛β细胞,是治疗1型糖尿病亟待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大量研究证明: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具有多克隆特性,且有多重的免疫细胞调节紊乱[2-3].一直以来,为攻克1型糖尿病,世界各国已对众多治疗方案进行了探索和临床尝试,多数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 一类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即通常所称的1型糖尿病。 另一类是胰岛素批抗为主,伴轻度胰岛素合成障碍和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不伴胰岛素分泌障碍。 儿童最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治疗儿童糖尿病疗法: ①胰岛素应用 ②饮食治疗 ③运动 本文重点讨论糖尿病儿童的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免疫损伤而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替代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虽能控制高血糖,但不能遏制胰岛功能进行性衰竭,无法有效阻止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细胞疗法基于T1DM病理生理特征,旨在通过胰岛β细胞替代或再生治疗保护甚至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从而改善疾病进程与预后,是T1DM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围绕胰岛移植与多能干细胞在T1DM治疗中的研究现况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地特胰岛素联合拜糖平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引起血管及神经病变,致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减退或衰竭,甚至死亡。故抢在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衰竭前尽早使用胰岛素,以挽救胰岛β细胞功能,促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十分重要。但传统的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较繁琐且低血糖发生率高,故患者依从性差,从而难以使血糖达标,我科采取1日1次基础胰岛素联合拜糖平餐前嚼服的治疗方案,在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随着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现象日益普遍,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糖尿病药物治疗虽日趋成熟,却仍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接受药物治疗,而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腺β细胞进行性破坏,许多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近年来,人们发现,减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控制具有显著且持久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高血糖可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2].近年来研究发现[3],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使近50%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这可能与血糖降低、"糖毒性"缓解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多是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引发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下降以及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等原因,发生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以及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2],即使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仍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3].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如何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是治疗的重点[4].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长期严重高血糖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出现细胞凋亡〔1〕。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2〕。本文选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