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刚  魏杰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60-60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2岁(39~71岁),平均病程2年(13个月~5年)。入选患者MRI及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黄韧带骨化以及关节突增生。其中合并局灶性或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18例,胸椎间盘突出7例,椎体后缘骨赘压迫脊髓6例,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椎体后缘骨赘患者3例,椎间盘突出同时合并椎体后缘骨赘患者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8个月~4年,平均18个月。优10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79%。结论CT联合MRI检查是诊断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最可靠的方法。手术减压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手术切除8例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4例正常黄韧带及6例退变黄韧带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对比研究。结果: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骨化黄韧带存在着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初期骨化韧带组织的病理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而局部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骨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方法比较采用自制器械行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28例,与蚕食法、漂浮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症状加重、术后半年JOA评分等5项指标。结果用自制器械行骨刀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出血少85.34±10.27ml/节段(P<0.01),手术时间缩短26.11±3.40min/节段(P<0.05),症状加重少7.14%(P<0.01),术后半年JOA评分增加9.43±1.01(P<0.05),但脑脊液漏发生率10.71%,无明显差别。结论骨刀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黄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立  赵浩宁 《四川医学》1999,20(3):239-241
目的:总结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治疗特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资料与方法:1978~1997年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平均51岁。发病部位T10~L1的三个椎间盘水平91.4%。重体力劳动者94.2%。有明显诱因45.7%。临床症状多样化,但定位体征明确;出现锥体束征42.9%,未出现者37.1%,单纯生理反射阳性5.7%,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9%。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及其非病变部位均为广泛退行性变。结果:随访1~18年,平均5年7个月,按胥少汀标准评定。前期病例16例采用传统椎板减压术,随访12例中优5例,良2例,无改变3例,差2例;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19例均得到随访,优15例,良4例,无改变及差为零。结论:①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为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②胸椎黄韧带骨化与退变特别与创伤后的继发退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皮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完成手术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术中、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86例,选取其中继发皮下积液且规律随访的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依据患者脑脊液漏严重程度以及胸脊髓病恢复情况决定。采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改良11分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者6例,均接受椎管后壁切除及“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单纯黄韧带骨化行椎管后壁切除术者5例。随访时间30~131个月,平均(85±34)个月。术前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至8年,中位数18个月;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2~6 d,平均(4.2±1.1) d;围手术期出现发热患者10例,最高体温(37.3~39.7) ℃,其中高热患者2例,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1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随访发现脑脊液漏全部吸收,其中拔出引流管后加压包扎伤口者8例,局部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伤口者2例;1例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继发脑脊液假性囊肿而接受再次手术治疗。11例患者的JOA评分从术前的(3.8±1.6)分升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1.2)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0.8%。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皮下积液者多数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只有出现脑脊液假性囊肿压迫脊髓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长节段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3节段)所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极少见却高度致残的疾病,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360°环形减压治疗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同时比较术中对后纵韧带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切除法与漂浮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致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治疗方式及随访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单纯后壁切除,B组患者接受经后路的360°环形减压,B组患者由被进一步分成两个亚组:后纵韧带切出组和后纵韧带漂浮组。 结果: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6人(12.2%),女性43人(87.8%)。平均年龄为53.0±8.74岁。14例接受单纯后壁切除的患者纳入A组(平均减压节段为5.0±2.4,3-11),35例接受360°环形减压的患者纳入B组(后壁平均减压节段为5.0±1.7,3-9;腹侧平均减压节段为2.4±0.7,1-5),B组中,29例患者的后纵韧带得到完全切除(亚组1),其余6例患者接受了后纵韧带的漂浮法治疗(亚组2)。49例患者中的39例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9个月。A组患者的平均JOA评分从5.4±1.8上升至 7.5±2.8 (改善率为 43.3±41.8%) ,B组患者的平均JOA评分从3.7±1.8 上升至7.9±2.4 (改善率为 59.2±28.6%) 亚组1患者的改善率为63.4±29.4% ,亚组B患者的改善率为38.8±11.7%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 (A组:21%, B组::63%,亚组1:62% ,亚组2:67%)和术后神经损害加重(A组:35%, B组::29%,亚组1:31% ,亚组2:17%)。 所有25例脑脊液漏中的23例在末次随访中完全吸收;所有15例术后神经损害加重患者中的12例在末次随访中较术前得到改善。 结论:经后路360°环形减压是治疗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完全切除后纵韧带比后纵韧带漂浮处理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胸髓病变,至今仍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994~2001年我们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0例,采用整块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1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例。18例采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中4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结果术后18例随访3~5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3%。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 I和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的重要手段;用磨钻加"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为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结果:随访平均2年3个月,缓解优良率76.7%。结论:手术减压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29例和高速磨钻组30例。超声骨刀组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减压,高速磨钻组采用常规高速磨钻进行截骨减压。比较两组患者椎管后壁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术后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脑脊液漏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超声骨刀组椎管后壁切除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低于高速磨钻组(均P<0.05)。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JOA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应用于胸椎管背侧减压术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与应用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能可以显著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胸椎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症相对少见,而在此基础上,合并同节段椎体结核,结核病灶又在胸椎管内形成脓肿,在脊髓前后两个方向形成压迫,更为少见。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资料:手术治疗后纵韧带合并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症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而其临床疗效往往不佳。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被试图用来治疗这一难题,其中,后路椎板切除联合经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TTIF)被认为是治疗这一胸脊髓前后受压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它可从后路一期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易恢复,并发症轻等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3-2008.12在我院接受PTTIF治疗的16例(男7例,女9例)由OPLL和OLF所致的脊髓“钳夹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局部后凸角变化、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75min,平均出血量1031ml,术中有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修补后愈合良好;术后出现泌尿系及伤口感染者各1例,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给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患者,行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随访28-47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4.3±1.2分恢复到术后3个月时的7.3±1.7分及末次随访的8.5±1.5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神经恢复率达到63.6±20.0%。术后后凸角较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至末次随访,无椎管再狭窄者出现,椎间植骨全部融合。 结论 PTTIF通过一期后路手术不仅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满意的恢复,而且使脊柱获得即刻的稳定及融合。但术中需仔细认真操作,以防硬膜粘连撕裂及下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术中超声在 “涵洞塌陷法”360度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中的有效性。方法:2010年5月至11月,13例接受此术式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于椎管后壁切除后行术中超声检查,其中7例于环形减压前后各行1次超声检查,并测量减压节段的脊髓横截面积。结果:随访9-15个月,平均12个月。JOA评分术前5.2±1.1分,术后8.5±2.1分,P<0.01;环形减压前后脊髓面积分别为30.8±6.6mm2和 53.6±19.1mm2,P<0.01。5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实际环形减压节段与计划减压节段相符,8例OPLL患者实际环形减压节段数较计划减压节段数平均少1.6±0.9个。结论:涵洞塌陷法”360度脊髓环形减压术疗效肯定,利用术中超声实时评估可以明确“涵洞塌陷法”减压是否充分,缩小环形减压范围,使该术式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对35例65~79岁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颈前路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减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颈后路椎板切除+钉捧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7~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分,平均7.8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9~16分,平均14.2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优:22例,良:10例,优良率为91.4%.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论:老年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减压充分,固定牢固,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2例黄韧带钙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8~69岁,平均53岁.后方入路,采用层剥双开门技术全椎板减压,部分患者同时植骨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的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5个月~5年,平均25.2个月.3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术后26例患者脊髓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改善率92.85%.结论 层剥双开门椎管扩大脊髓减压法是一种安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于黄韧带钙化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张宪成  周晓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08-1508
我院2001~2008年收治颈椎管狭窄症26例,采取双或单开门术式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CT和MRI等检查的普及应用,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手术减压是改善神经症状的根本方法,但手术风险大.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均采用以后路椎板减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术中超声辅助下环形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和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节段胸椎OPLL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完成后壁切除后行术中超声检查确定环形减压节段,并进行环形减压。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3±11.4)岁。首发症状以下肢麻木无力为主(83.3%),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33.9±42.9)个月(1~168个月)。神经功能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mJOA)评分(0~11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Harabayashi法计算。根据神经功能改善率是否大于25%将患者分为较优改善组和较差改善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病程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mJOA评分、手术节段、脑脊液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  相似文献   

20.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是胸椎管狭窄和胸髓压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描述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 方法:全部病例均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施术,保留棘突和棘上韧带,采用高速磨钻微创切除相应节段的黄韧带骨化灶以解除脊髓压迫。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及治愈率进行评价。 结果:本组共14个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年。JOA评分均值从术前6.1分,恢复至末次随访8.6分。治愈率为52.7%,其中包括优2例,良8例,可3例,无效1例。 结论: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