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一直是困挠临床早期识别右心室心肌梗死的难题.右心室供血主要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当右冠状动脉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总是合并下壁或(和)后壁心壁心肌梗死.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较罕见,除非有明显的右心室肥厚,左心室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较常见.右心室心肌梗死已经尸检证实,但其临床表现直到1974年才有详细描述[1].此后右心室心肌梗死逐渐引起重视,其临床表现和处理与左心室心肌梗死有很大不同,且预后较差.即使应用现今的治疗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其住院期间病死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朱立新 《心电学杂志》1999,18(3):186-187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与左心室心肌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自从1974年Cohn等首次将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愈合作了详细描述,并将其列为一种特殊类型,此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重视,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且与左心室心肌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早期心电图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右心室心肌梗死认识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安 《心电学杂志》2009,28(6):383-384
右心室心肌梗死是一个独特的心肌梗死亚群,既往对其认识和重视不够,使得不少患者被误诊和延误。近30多年来,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右心室心肌梗死并不少见,且有着不同于左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指累及右心室壁的心肌梗死,常常合并左室下壁及后壁心梗,临床上可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及右心衰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心内科收住的23例右心室梗死患者,经及时的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由于房室结动脉的上游动脉缺血影响房室结动脉血供,从而影响房室传导系统,严重者可发生房室结缺血性病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及时识别及准确预测病变血管对预后有重要意义~([1])。以往认为房室结是由房室结动脉和第一间隔动脉供血,因此,心肌前壁、下壁缺血性损伤可引起房室结传导阻滞;但后来人们发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MI)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在临床上,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很少见,几乎均合并有左心室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局限性,易致漏诊。加描右胸导联V3R-V6R,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对ARVMI有重要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简称预激房颤)是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多家报道不一,Wellens和Campbell曾报道可高达3O%。虽然房室旁道并不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和使之维持,但快速心房激动可经房室分道下传心室,引起快速心室反应而使临床特点和心电生理表现复杂化,及时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回发生机制日前尚无足够的资料证实房室旁道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但不少依据提示房室旁道与房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①并发房颤的预激综合征病人常常没有房颤的其他病理基础,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心…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高危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其高危合并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1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4例,全部病例在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单纯下壁梗死64例,下壁及正后壁梗死21例,下壁及右心室梗死6例,下壁右心室及正后壁梗死4例,前壁加下壁梗死4例,下壁及高侧壁梗死5例。结果 主要合并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前壁缺血23例,右心室梗死出现低血压状态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高危合并症者住院病死率为17%,而无合并症的住院病死率是8.6%。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上述三大并发症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时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我院24例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1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87.5%。结论 (1)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右心衰竭体征而无左心衰竭证据,应考虑右心室梗死;(2)出现低血压不能用泵衰竭或低血容量解释者,应考虑右心室梗死,并加做右胸导联心电图;(3)右心室梗死的低血压可以通过恰当的扩容加以纠正,当右心室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654-2等药物予以改善。右心室梗死并发右心衰竭时慎用或不用利尿剂。  相似文献   

10.
神经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化肉芽肿性疾病。当病变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引起神经结节病,其发生率约为5%,尸解发生率为15%~27%。因本病症状不典型或病灶微小时难以发现,故临床较难确诊。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发生率、发生的相关因素、处理以及预后,为PCI的正确操作及合理选用器械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了1246例PCI资料,包括住院病历、PCI操作记录、护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判定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发生原因、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和结果。结果 共8例心包积液(0.64%)、3例心脏压塞(0.24%),其中10例(91%)在导管室确诊,1例(9%)延期发现。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发现导引钢丝和/或球囊致冠状动脉穿孔9例(81.8%),其中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未扩张2例,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并扩张1例,冠状动脉穿孔多发生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通过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证实起搏电极导线致右心室穿孔2例(18.2%),均出现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并扩张1例,发生迟发性心脏压塞,6h后急诊外科干预引流后治愈;右心室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穿破右心室2例,1例行心包穿刺术,另1例心包穿刺后留置猪尾导管引流2d成功治愈。结论 冠状动脉及右心室穿孔是PCI并发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前者多发生在CTO患者,后者易出现于心肌梗死后患者。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合理的器械选择可能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较心室穿孔易于诊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多数能在导管室早期发现,并能得以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其转归,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以正确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特征有别于左心室梗死.28例患者右胸导联心电图V4R导ST段抬高。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其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应常规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室心肌梗死,减少漏诊,正确及时干预治疗,重视扩容升压.慎用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3.
胡浩  邹永良 《心脏杂志》2004,16(5):493-494
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胸背部剧痛和主动脉各分支受累的症状。其发病急骤、病情笃重,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夹层血肿累及冠状动脉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我院收治3例。  相似文献   

14.
碎裂QRS波(f-QRS)是在除外束支传导阻滞情况下,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相对应的两个或更多导联上其心电图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QRS的三相波(RSR'型)或多相波。f-QR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瘢痕引起的心室肌非同源性除极。f-QRS对心肌缺血有较特异的诊断价值,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对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有较好预测价值。f-QRS亦可见于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对于Brugada综合征致猝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因此,f-QRS是重要的无创心电新指标,对心脏病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率为2%-10%,下壁心肌梗死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为前壁心肌梗死的2-3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约30%同时伴发右心室梗死。伴发右心室梗死时,房室传导阻滞更为常见。现将我院收治2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出现右室收尖部,靠近室间隔及右室流入道起搏阈值显著增高患者的起搏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右心室血供80%~90%来源于右冠状动脉,故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绝大部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所致。有作者研究表明单纯RCA病变患者右心室缺血性损害发生率高达90%以上,但因诊断RCA供血区域缺血的方法敏感性都较低,故临床发现率低。大约77%~90%的患者RCA供血区包括右心室、室间隔后段、左心室下壁,因此RCA病变将引起包括双侧心室在内很大范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RVMI并存于下壁及(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发生率约25%~48%,少数报道高达73%。10%~15%为左心冠状动脉旋支的右心室分支受累引起RVMI,少数RVMI为左心…  相似文献   

17.
高航  刘仁光  王娜 《心电学杂志》2010,29(2):167-169,182
心肌梗死是学习心电图的重点,同时伴有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更增加了心电图的复杂性。本次教学查房和大家重点学习讨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和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下壁、右室多为右冠脉供血,急性右冠脉闭塞可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下降,致左室前负荷下降,从而引起心排量下降,血压降低。而且窦房结及房室结多为右冠脉供血,右冠脉病变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鉴于上述特点,在护理方面可有其特殊之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东宝 《高血压杂志》2005,13(12):759-761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压普遍降低,严重者发生低血压休克,况且临床上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脉,也加重低血压的发生,那么心肌梗死后血压变化遵循如何的变化规律,值得进行探索;另外,心肌梗死后血压过高容易导致心衰、心室重构或心脏破裂,血压过低可引起冠脉供血减少,不利于心肌灌注,因此维持最适血压水平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仅就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血压变化和处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俞建英 《心电学杂志》2010,29(2):132-134
近十年来,右心室心肌梗死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右心室心肌梗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改变,且治疗较其他心肌梗死有所不同。早期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