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Gallie术式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临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S  Jia LS  Yuan W  Ye XJ  Chen DY  Zhou XH  Song DW  Qian L  T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12-1315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回顾138例由创伤或畸形所致的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外科治疗,其中齿突发育畸形伴寰枢椎脱位62例,齿突骨折或横韧带断裂伴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54例,寰枢椎半脱位伴旋转畸形22例,全部采用Gallie技术,6例合并使用侧块经关节螺钉固定,此6例患者术后采用简易颌胸围领固定,其余患者均采用头颈胸石膏或颌胸石膏固定。随访1~12年,平均3年5个月。结果根据Sumi评价标准:优70例(50.7%),良40例(29.0%),中15例(10.9%),差13例(9.4%)。9例植骨延迟愈合,经加强外固定治愈,2例植骨不愈合者行翻修手术,1例出现脊髓损伤并发症。结论Gallie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术式,术前的牵引复位及术后可靠的外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必要的辅助手段。精细的穿钢丝或钛缆技术、寰椎后弓去皮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块维持生理高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寰枢椎后路融合失败者必须在明确适应证和目的的情况下采取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枕颈部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消失,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颈椎复位满意,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发生,全部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自199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32例,其中15例入院前被漏诊或误治.18例采取非手术治疗;1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包括Summit枕颈融合术内固定2例,Cervifax枕颈融合术内固定1例,Maged寰枢椎融合术2例,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结合Apofix椎板夹固定4例,C1侧块、C2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内固定5例.结果 27例(14例手术和13例非手术治疗)获得随访,平均4.5年.斜颈、疼痛症状消失15例,明显缓解7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1例.1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经治疗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手术治疗的14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外伤病人如诉头颈或枕部疼痛伴头颈偏斜,要考虑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可能,并常规行上位颈椎CT薄层扫描,必要时CT三维重建.对于寰枢关节陈旧性旋转脱位或合并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椎爆裂骨折等难复性骨折脱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寰枢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分析(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累及寰枢关节的21例RA患者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平均病程为7.95年(2~26年)的21例患者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同时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明确16例存在寰枢椎前向半脱位、3例垂直半脱位、2例侧方半脱位。6例有明显枕颈部症状的寰枢不稳息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85.7%。RA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寰枢椎不稳和椎管矢状径减小,本组前向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6例手术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在随访中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对累及寰枢关节的RA患者,无论有无寰枢椎不稳、有无症状或脊髓损伤的体征,均可成功行影像学评估且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防止枕颈部脊髓压迫,宜对此类患者行常规、定期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病例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0~61岁,平均41岁.术前颈椎矢状位CT提示枢椎椎动脉孔高跨3例;C2、3分隔不全,枢椎椎弓根狭小4例.其中4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分别行颈后路经双侧寰椎侧块、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楸椎椎板钉寰枢固定4例;经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枢椎椎板钉与枕骨行枕颈固定3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手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的病例.本组7例得到随访,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钉板断裂病例.3例脊髓功能改善明显,1例略有改善.[结论]寰楸椎不稳或脱位,术前枢椎CT提示楸椎椎弓根发育异常,无法采取螺钉固定时,可通过枢椎椎板置钉,实施寰枢融合或枕颈融合术,此技术操作简便,风险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49.50±13.00)岁。根据术前颈椎动力位片评估、颅骨牵引实验,将18例患者分为寰枢椎不稳(instability)、可复性寰枢椎脱位(reducible dislocation)、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dislocation),寰枢椎不稳共6例(33.33%),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共8例(44.44%),行颈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4例(22.22%),行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估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通过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比较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  相似文献   

7.
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o ZL  Ying QS  Liu JF  Xia H  Wu ZH  Huang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567-569
目的 分析13例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年来所进行的13例上颈段再次手术病例,对其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减少上颈段伤患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后果,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结果 导致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术后寰枢椎不稳或再次脱位9例次,残留脊髓压迫10例次,齿状突螺钉置入位置错误1例次,手术邻近节段退变1例次,枕颈植骨融合失败1例次,术中脊髓损伤1例次,后方植骨块滑入椎管1例次,症状加重病人要求取出内固定1例次。结论 引起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为术后寰枢椎不稳或再次脱位和残留脊髓压迫;减少手术操作失误,经口前路齿状突切除减压术时加行后路融合术,对陈旧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坚强内固定,对寰枢椎脱位较明显或较固定的病人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术等是减少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齿突游离小骨(os odontoideum)是造成寰枢椎不稳的原因之一,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及临床对此类畸形的重视,这类病变的的报道逐渐增多.游离齿突伴寰枢椎脱位引起的进行性脊髓损伤往往在创伤或症状出现后偶然被发现,门急诊仍有部分病例被漏诊或误诊.为此,对本院收治的22例齿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不稳引起的进行性脊髓损伤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而实施寰枢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术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7~75岁,平均47.8±14.7岁。术前诊断寰枢关节不稳33例,寰枢关节脱位25例。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JOA 8~16分,平均13.2±1.8分)。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寰枢椎弓根螺钉、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枢椎椎板螺钉、下颈椎侧块螺钉及下颈椎棘突螺钉。58例“组合式固定”患者中,45例应用2种内固定方式组合,9例应用3种方式组合,4例应用4种方式组合。使用“组合式固定”的原因包括:枢椎段椎动脉高跨、枢椎椎弓根细小或椎体发育不良、颈椎椎弓根变薄(颈椎融合畸形患者)、枢椎椎弓根骨质疏松明显以及医源性枢椎椎弓骨折等。观察手术融合率及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血管损伤。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6.8±10.5个月。57例(98.3%)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获得骨性融合,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造成未融合。术前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术后脊髓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 11~17分,平均15.2±1.5分)。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脑脊液漏以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针对合并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合理选择“组合式”内固定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严重的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II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习惯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本组患者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2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行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椎动脉和食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3例获4~45个月随访(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寰枢关节稳定性良好,21例寰枢关节螺钉位置满意,17例获得植骨融合。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能使寰枢关节即刻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同时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男30例, 女22例;年龄17~65岁, 平均41.2岁;单侧椎动脉高跨26例, 双侧高跨3例, 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19例, 双侧狭窄4例。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CT血管造影(CTA)和MRI检查, 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 利用CTA在C2,3横突孔处测量椎动脉直径, 观察"in-out-in"螺钉对椎动脉形态的影响。术后6个月行X线和CT检查, 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271.2 min(213~352 min), 出血量平均471.5 mL(230~830 mL)。余4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171.6 min(131~226 min);出血量平均395.9 mL(170~660 mL)。无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  相似文献   

14.
<正>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寰枢椎脱位的分型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指寰椎、枢椎及其连接的椎间关节和韧带结构遭受暴力损伤.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稳定作用,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合并或继发脊髓及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目前临床对创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可根据解剖结构破坏分为:骨性结构不稳定和韧带结构不稳定。在暴力严重时可引起两种结构的同时损伤使不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植骨APOFIX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导致的寰枢椎关节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损伤,早期可伴脊髓损伤,或随着病程进展最终出现神经根刺激和脊髓压迫症状。使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此类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植骨块愈合率高等优点。我们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1例,其中18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常由创伤、炎症(感染性如骨关节炎、自身免疫性如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引起[1~10]。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主要、有效的手术方式[1、6],随着经寰枢关节螺钉(Magerl技术)联合钛缆线圈捆扎内固定技术、C1侧块(或C1椎弓根)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Goel-Harms技术)等的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9例,女15例;年龄18 ~55岁,平均36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新鲜齿状突骨折49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n分型:Ⅱ型30例,Ⅲ型24例;合并寰椎前脱位12例,寰椎后脱位12例,无明显脱位30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6例,E级31例.其中30例患者行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术(A组),8例患者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B组),16例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组). 结果 术中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寰椎脱位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A组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示骨折不愈合,A组其他患者和B、C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4个月骨折愈合.无螺钉松动、断钉、退钉发生.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2例,D级6例,E级46例. 结论 上述三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首选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此方法不合适时可考虑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寰枢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创伤性失稳合并枕部或颈部其它部位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一组25例寰枢椎创伤性失稳合并枕部或颈部其它部位损伤的病例。寰枢椎失稳:伴骨折失稳7例,无骨折失稳18例;合并伤:枕部4例,颈部其它部位2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19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寰枢椎不稳现象均获得有效纠正,合并损伤也获得有效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平均9个月有效随访。除2例下颈髓不全损伤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外,其余23例神经功能均获得完全恢复。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折骨性愈合,无植骨不融合及内固定破坏等并发症。结论①此类患者在临床上较易漏诊寰枢椎半脱位,而CT+三维重建是诊断寰枢椎失稳的金标准,②大多数病例可通过后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但仍需依据寰枢椎和其它部位损伤的类型、脊髓是否受压以及采用内固定的强度与风险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具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