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了解奥曲肽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SpectravsT型彩色超声仪测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0.1mg奥曲肽静脉推注后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五个时间段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量变化和血管内径变化。采用自身比较的t检验。结果: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量在用药5分钟后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1),血管内径在用药10分钟后也有明显缩小(分别P〉  相似文献   

2.
手助腹腕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在手助腹腔镜下施行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教训。方法:患者取平仰卧位。经腹白线作长6-8cm的手助小切口。先经此切口在直视下离断部分脾结肠韧带和脾胃韧带,并结扎脾动脉。切口安装自制的充气式切口开关。脐下和左上腹部适当部位安置3个10mm(或12mm)Trocar。切脾方法有两种,一是先离断脾周所有韧带,待脾蒂完全游离后再以Endo-GIA切断(方法A);二是在直视手术的基础上,先以Endo-GIA切断脾蒂,后将脾肾韧带、皮膈韧带、剩余的脾胃韧带和胃短血管离断(方法B)。自2000年3-12月,先后对5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此种手术。手术时间125-180min,平均149min。术中失血70-460ml,平均222ml。采用方法A的3例术后恢复均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采用方法B的2例均发生胰尾损伤。结论:手助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但由于此类病人凝血机制差,术中避免胰尾损伤至关重要。采用上述方法A可能较为稳妥。不过因例数少,进一步的经验仍有待总结。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脾脏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12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素防凝血,正常对照组30例,利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较正常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CD3,CD4,CD4/CD8的比值均降低,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保脾组手术后CD3值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后CD3值有明显差别(P<0.02)。保睥和切脾手术前后的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可维持机体较高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10例采用原位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痱的患者,术前给予加强心理护理、纠正营养状况和预防出血及感染,术后给予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栓塞术前后对 12 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01)。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05),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01)。栓塞前后脾静脉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 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41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内镜套扎 -部分脾栓塞联合治疗 ,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奇静脉侧支循环情况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除 1例患者出现异位栓塞死亡 ,1例出现脾脓肿经开腹手术治疗得到治愈外 ,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联合术后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得到根治 ,脾功能亢进缓解。手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血流量减少 (P <0 .0 5) ,奇静脉血流量降低 (P <0 .0 1 ) ,胃左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术后随访 2~ 2 4个月 ,未出现复发性出血。结论 :联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 ,减少了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套扎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同时术后减少了门静脉血流速度 ,血流量 ,降低了套扎术后复发出血的风险 ,该方法操作简单 ,侵袭性小 ,尤其适应于肝功能较差 ,难以耐受分流及断流手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脾、胃-肾静脉分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21例CDFI图像特征。结果(1)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声像图特点是脾、胃区与左肾之间异常走行的迂曲管道,频谱多普勒示其内血流为类似门静脉样频谱,动态观察可见其与左肾静脉相通;(2)在分流支较为粗大时可有间接的声像图表现:肝侧脾静脉内为离肝血流信号;左肾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增快及频谱形态改变。结论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具有典型的CDFI图像,可作为超声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脾动脉栓塞术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23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9~63岁,平均445岁,患者于术前1周内,术后第5天开始随访,最长者已随访14个月。仪器选用ALOKASSD1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禁食12小时。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的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声速…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时脾动脉盗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异常,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脾静脉增粗、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增宽,侧枝循环扩张等,可能为机体代偿所致,但肝脾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较少,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尚未明确。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国内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及脾切除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管径、血流量,探讨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之关系。方法: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84例。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它们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静脉径和血流量,同时结合内镜检查的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正相关,与门脾静脉血流量正相关。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脾静脉时,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 ,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对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监测。【结果】肝硬化时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在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明显升高。随着肝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有着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观测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门脉系统血流的最大流速、血流量、血管直径及淤血指数。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脉主干、左支矢状部及右支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增加,手术前后的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无明显改变;术前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呈正相关;术后门脉主干和左支矢状部的血流量减少量与脾静脉的血流量均呈正相关(P<0.01)。本文全面反映了手术前后肝内外门脉各属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损害和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2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空腹血浆GLU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直径、流速和血流量。结果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浆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3组,各组血浆GLU水平依次升高。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GLU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腹水者(P〈0.05)。血浆GLU水平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以及脾静脉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2、0.504、0.491,P均〈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GLU水平升高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同时在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5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4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于及脾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1),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1);脾脏长径和厚度较术前缩小(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减轻(P〈0.01);肝、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5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腹痛,40例患者出现其它并发症。主要有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膈下脓肿,脾囊肿等。结论:通过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肝硬化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前后门脉不同部位的血流量 ,以研究PSE对肝硬化门脉血流量的影响及PSE降低门脉压力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2 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于PSE术前 1周和术后 2~ 3周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其脾门静脉 (SPV)、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脾肺固定合并门奇断流术前后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术后门静脉及睥静脉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比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P<0.001~0.05),门、睥静脉的血流量减少,两者呈正向相关关系(r=0.93,p<0.001)。结果认为该手术能使门静脉系统发生断流、分流和减流.使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门脉高压及脾胃区高压缓解。双功能超声对门脉高压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状态下血浆ET—1、NO及门脉血流量(Qpv)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30饲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及门静脉宽度(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并与8饲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1、NO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门静脉血流量(Qp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与对照组对照,ET—1、NO均无显著性差异,Qpv有显著性差异;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上述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升高,Qpv减少。ET—1、NO参与了肝硬化功能的损害及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髓质素对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时大鼠肾上腺髓质素 (ADM )浓度是否改变 ;探讨外源性ADM(1 52 ) 对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 (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 ,测定大鼠血浆ADM浓度。以ADM(1 52 ) 3nmol/kg ,经股静脉注射 ,持续监测大鼠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测定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降至最低时内皮素 1(ET 1)及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结果】肝硬化大鼠血浆ADM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P <0 .0 1)。经股静脉注射ADM(1 52 ) 可迅速导致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 (P <0 .0 1) ,约 3.5min时下降至最低 ;约 9min基本恢复原水平。而正常大鼠注射ADM(1 52 ) 后 ,门静脉压力下降不明显 (P >0 .0 5 )。在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降至最低时 ,大鼠ET 1及NO浓度较未用药时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血浆ADM浓度在肝硬化时升高 ;外源性ADM(1 52 ) 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 ,而对正常大鼠门静脉压力无明显影响。ADM可能不是通过影响ET 1和NO的产生而发挥其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阐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脾切除术后何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最为密切。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366例。根据术前血细胞的减少,分为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两种血细胞减少组和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检测血细胞。全组均行切除脾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单因素比较采用K-W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多单因素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随访1,2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明显减少。在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中,只有红细胞组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病例数的增加,累积的RBC组内疗效比较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累积的PLT减少则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多种血细胞减少组中,PLT减少与WBC减少及RBC减少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疗效有明显关系,单种血细胞减少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PLT减少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减少越严重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