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是指上一腰椎在下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滑动或脱位,亦有称之为腰椎前移症。临床上病人早期常缺乏症状,一般20或30岁开始有症状,表现下腰部间断性纯痛,步行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发展到臀部及大腿,以后可伴有一侧坐骨神经痛,并有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感觉运动障碍。X线片对于滑脱的诊断、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提高对腰椎滑脱的CT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腰椎滑脱的CT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1)关节突间部的骨性缺员;(2)椎管前后径延长:(3)椎体后缘呈双边征;(4)于相邻椎体层面,椎间盘呈相反方向突出椎体边缘;(5)侧隐窝狭窄。结论:腰椎滑脱具有特征性CT征象,CT扫描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显示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5.
6.
腰椎前滑脱是指椎骨峡部保持完整而因退行性变或其他原因使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的改变。关于退行性腰椎前滑脱症的CT诊断,国外早有文献报道,而国内相对较少。作者收集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100例退行性腰椎前滑脱症,探讨、分析其发病机制及CT表现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在诊断腰椎真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64 层MSCT 腰椎容积扫描患者93 例,分析其常规椎间盘横断面重建图像和矢状面重建图像。结果腰椎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93 例,其中Ⅰ°滑脱74 例,Ⅱ°滑脱19 例;横断面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58 例。结论MSCT 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对腰椎真性滑脱有良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8.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相关文献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本组收集了13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2004—10/2007-09收治的腰椎假性滑脱57例CT影像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31,年龄17~83(平均50.68)岁。临床症状主要是腰部疼痛或有伴下肢放射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腰椎椎小关节综合征加以重视。方法:结合文献及CT征象对腰椎椎小关节病变的分析。结果:L4-5节段是椎小关节病变好发部位。结论: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弓崩裂系指椎弓关节间部缺损或称椎弓峡部骨性缺损。脊椎滑脱系指因椎弓的关节间部缺损、分离而引起椎体向前滑脱。普通X线检查只能确定腰椎峡部裂的骨性改变 ,CT检查不仅能确定其骨性改变 ,而且能发现并发的软组织异常 ,使诊断更加明确 ,现就 36例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的CT表现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3例 ,年龄2 2~ 62岁 ,平均年龄 38岁。病程 5个月~ 2 3年。主诉腰痛 2 1例 ,腰痛并下肢放射痛 16例 ,腰部外伤史者17例。腰5峡部裂 2 6例 ,腰4 峡部裂 10例。单侧峡部裂 8例 ,双侧峡部裂 2 …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椎体侧方滑脱与腰椎侧凸曲线变化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很少有关于椎体侧方滑脱解剖学变化的详细报道.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凸所致椎体侧方滑脱的解剖学改变.方法: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凸伴椎体侧方滑脱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4~72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通过腰椎冠状面重建CT图像测量椎体侧方滑脱距离,采用Aaro法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椎体旋转角度.结果与结论:椎体侧方滑脱在远端终椎非常多见,滑脱部位上端椎体向主弧曲线的凸面旋转,而下端椎体则向主弧曲线的凹面旋转.Cobb角平均值为25°,椎体侧方滑脱距离及旋转角度平均值分别为6.5 mm、6.7°,椎体侧方滑脱距离(X)与椎体旋转角度(Y)问有显著的相关性(r8=0.63;P<0.01).  相似文献   

13.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节段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模拟不同体位下的加载,计算和分析滑脱节段各部应力分布。结果:①腰段脊柱发生滑脱后,下位椎体在Z轴上的应力前移。②椎间盘的剪切应力主要分布在纤维环。③小关节的平均剪切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④峡部应力集中。结论:腰椎退行性变性滑脱时,下位椎体对重力的承载部位前移;小关节成为剪切应力的主要承载者;峡部最具被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关节突关节形态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讨论的焦点,但多集中于关节角及骨关节炎CT表现的研究。有研究表明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变化被认为可能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标志,但既往的研究由于样本量偏小、研究对象的年龄较小以及测量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结论的准确性。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两侧椎旁肌的MRI影像学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0例作为腰椎滑脱组,选取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两组MRIT2加权像上L3—5椎体下终板水平两侧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并计算相关数据的比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腰椎滑脱组同侧并同水平椎旁肌的横截面积比值增高(P〈0.05),同水平左右腰大肌横截面积的均值减小(P〈0.05),同水平左右竖棘肌横截面积的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变化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考虑其作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前凸度(LLA)及骶骨水平角(SHA)大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LDS)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中立站立位X线摄片,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LLA、SHA大小和滑脱距离。比较LD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LA值和SHA值,统计120例LDS患者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并对LLA、SHA和滑脱程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LDS组的LLA值和SH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4、9.66,P均<0.05);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显示:腰椎(L)4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最高,达55.83%,次高为L5,为29.17%,L1最低,为0.83%;Pearson相关分析:L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SH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LDS患者的LLA与SHA具有相关性(r=0.83,P<0.05)。结论 LLA及SHA与LDS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可能是L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征象,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52例(58个病灶)乳房肿块病人均行CT扫描,其中病理诊断乳腺癌39例,肉瘤2例,纤维腺瘤7个,囊肿8个,乳腺炎2例。结果 根据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尤其以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的幅值和方式 ,常能作出良、恶性诊断,并有助于隐性癌和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结论 CT检查,尤其以增强扫描地乳腺肿或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11例与常规X线片比较,结果:CT表现为:(1)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2)缺损区后壁后有突出椎管骨愉,明显者可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可致椎管狭窄。(3)多同时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后缘软结节,并对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表现.方法 对103例经MRI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有黄韧带增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腰椎向前滑脱患者79例,向后滑脱患者24例,向前滑脱比向后滑脱黄韧带增厚明显,增厚的黄韧带厚度在5~12mm之间,在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强度,T2WI上呈低信号强度.在近椎小关节的旁中央矢状层面增厚最为明显,并呈结节状、三角形状向椎管内突出.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常伴有黄韧带增厚,MRI是诊断黄韧带增厚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结构变异,以揭示腰椎骨、关节及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与下腰痛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36例平均年龄3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平均年龄55岁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患者及26例正常人摄制X射线正位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和椎板形态(L4~5)。根据下关节突外间距是否比椎弓峡部间距宽和能否显示关节突关节间隙分为X(X1,X2,X3)型和W型,X1型和X2型下关节突均向侧方伸展,但X1型不显示关节间隙,X3型能见到一侧关节间隙。W型下关节突收窄,两侧关节间隙都能显示。结果:W型的关节突矢状排列,在正常组中少见(6.89%),退行性变腰椎滑脱组占多数(45.71%)。X1型关节突冠状排列,在对照组(55.17%)和椎间盘突出组(58.33%)中占多数。W型的椎管大多数为三叶形并伴有侧隐窝狭窄,这可能与滑脱和骨关节炎有关。结论:结果提示W型是发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