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文献,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性证素以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和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肺气虚最常见;二病性证素组合时,气虚血瘀最为常见,病位多在肺肾;三病性证素组合时,气阴两虚兼血瘀及痰瘀互阻兼气虚较为常见,主要病位在肺肾。四病性证素组合时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较为常见,病位在肺肾。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肾,病性主要为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进一步开展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中医辨治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医案、验案为对象,探讨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脑梗死经验性诊治病案,建立医案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梗死主要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心神,主要病性证素为痰、动风、湿、血瘀、阴虚。病位与病性证素可组成证名,中经络: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虚阳脱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痰湿蒙神证等。证素聚类规律:经络、痰;肝、动风;肾、阳虚、气虚、血虚;热、阳亢、阴虚;心神、闭;湿;血瘀。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与临床实际相符,可作为临床辨证辅助的参考,有助于中医证型标准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于文献整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近2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中关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证素,运用SPSS 19.0软件对该病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规律。结果:影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素主要有16个,其中病位证素主要为脑,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痰、气虚和火,累积构成比为80.40%,并通过聚类分析将病性证素聚为血瘀、气虚、痰和火[热]、其他4类。其组合共有22种,即提取的证型为22种,以气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和痰热腑实证最为多见,累积构成比为45.4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能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并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证型、证素统计描述。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25.25%)、肝阳上亢(15.66%)、痰湿壅盛(8.59%)、肝火亢盛、肝肾阴虚、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阳亢、阴虚、血瘀、痰、热、气虚、湿、阳虚;证素组合以二、四证素组合为多。结论:阴虚阳亢为高血压病常见证型,肝、肾、阳亢、阴虚为常见证素,血瘀、痰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痫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整理2009-2019年间有关痫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痫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规范后提取痫病证名共29个,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闭阻证(19.28%)、痰火扰神证(16.87%)、脾虚痰湿证(10.04%)、瘀阻脑络证(8.84%)等。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0.72%)、闭(12.78%)、动风(11.75%)、气虚(10.31%)和热(火)(9.90%)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肝(27.34%)、心神(脑)(20.97%)和脾(19.85%)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41.22%,其中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最常见,频率为34.69%。两病性组合时,痰+热(火)、痰+气虚和气虚+血虚出现的频率较高,频率分别为30.43%、18.12%和13.77%。结论:痫病涉及病理因素复杂,主要为痰,常与热(火)、气虚、血瘀、动风和闭相互为病,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现代文献的方法分析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CTD-ILD中医证型类文献,并对其证型、证素及证素组合形式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3篇,共有39种证型。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血瘀痰阻证;痰瘀阻肺,气阴两伤证为最常见的3种证型。痰、气虚、血瘀、阴虚为最常见的病性证素,肺、肾、脾为最常见的病位证素。三证素及五证素组合形式为最常见的证素组合形式。结论:CTD-ILD是一种多证候混合的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痰浊、血瘀为CTD-ILD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索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13个证素中,病位证素中肺出现的频次最高,为67.8%,其次为肝(18.6%)、表(4.65%)。病性证素中,火(热)出现频次最高,为75.9%,其次为痰(32.86%)、血瘀(5.71%)。证素组合有4种形式,以两证素及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为主。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火热证及血瘀证,累积构成比为2.3%;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火(热)+肺、肝为主,主要证型为肺热壅盛证、肝火上炎证;两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痰+热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三证素组合情况中,两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以肺、肝+火(热)为主,主要证型为肝火犯肺证;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中以痰+热+肺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痰热瘀血阻肺证、痰瘀互结肺脾证,累积构成比为4.60%。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以痰、热等实性因素为主要病理表现,兼夹阴虚、气虚等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揭示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证素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常见病因有外感、外寒、内因、痰邪等;病机以肺失宣肃、痰浊阻肺、痰热壅肺、气虚较为常见。2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寒、热、气虚、阴虚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脾、肝、表、心、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常见,其中两证素组合形式气虚+肾、气虚+肺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形式痰+热+肺、痰+湿+肺出现频率较高。两病性证素组合以痰+热、痰+湿、寒+饮、风+寒较常见,病位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具丰富内涵的独到见解,如病因的血瘀及病机的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木郁伐金等在以往专著中鲜有提及,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分析,探究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经过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用SPSS Modeler 14.2统计分析软件及Apriori算法进行证型、证素的描述。结果:纳入文献96篇,共9072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25.38%)、肝火犯肺证(10.66%)、肺脾气虚证(8.12%)、风热犯肺证(5.08%);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肺、肝、脾;病性证素依次为痰、热、气虚、阴虚、火旺;证素组合以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证素间关联置信度最高的是肺、脾→气虚(100%)。结论:痰热壅肺证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证型,肺、肝、脾、痰、热是较常见证素,气虚、阴虚、火旺是支气管扩张症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现代期刊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痹证)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并建立痹证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构成痹证的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以湿的频率最高(42.61%),其次为寒、阳虚、血瘀、热等;作用靶点主要是肾(46.09%),其次为经络、肝。病性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两者累计构成比为70.43%。证候靶点以单一靶点、两靶点和无明确靶点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中以阴虚、血瘀、阳虚呈现的频次高,分别为31.25%,25.00%,18.75%。肝肾阴虚证在单病性证素和证靶结合型中出现率较高,其余为散在型。两病性证素中阳虚+寒、气虚+血虚、寒+湿、湿+热、精亏+血虚、痰+血瘀的发生率较高(10%)。两病性证素与证候靶点组合类型中肾+阳虚+寒、经络+寒+湿、经络+湿+热、肝+肾+血虚+精亏频次高。三病性证素中风+寒+湿、阳虚+寒+湿、阳虚+湿+热的发生频率高。在三病性证素组合中,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寒+湿、肾+阳虚+湿+热、经络+风+寒+湿、经络+风+湿+热。四、五病性证素与作用靶点的组合规律较单一病性、两病性及三病性证素相比更为复杂且分散。结论:从文献分析看痹证主要病性证素以湿、寒、阳虚为主,其次是血瘀、热,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肾、经络、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素及证型分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统计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频率,将病性与病位相结合,统计分析常见证型。结果: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心,可涉及脾、肺、肾;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证型主要为: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痰饮阻肺证、脾肾阳虚证。结论:当前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缺乏统一标准,证素辨证能够规范临床证型,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采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期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辨证标准对其进行证候要素提取以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常兼见肝、肾、胃、肺等脏腑,病性证候要素以气虚较多见,其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中,青年组以心兼肝最多见,中年组和老年组均多见心兼肾。病性证候要素中,青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气滞多见,以气虚兼痰浊同现频次最高;中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老年组虚证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组合有各自的特征,青、中、老年组均可见于虚实夹杂,而青年组以气虚兼痰浊最多见,中年组以气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老年组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证候要素组合复杂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素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调查表》,收集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结合中医症状分级标准,对入选者进行量化积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各证素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病性证素频率依次为阴虚(24.8%)、血瘀(18.0%)、痰浊(16.5%)、血虚(10.5%)、风(6.8%)、阳亢(5.3%)等;病位因素依次为肾(45.9%)、脾(21.4%)、肝(19.3%)、胆(7.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素的组合形式有4种,主要集中在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两者累计构成比为90.9%。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病性证素以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虚为主;证素组合情况以2个证素组合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927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肝癌病证的症状、舌脉等诊断信息,探析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临床上原发性肝癌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有4类,分别为肝、肾病位特征和湿、血瘀、阴虚病性特征组合;肝病位特征和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脾病位特征和气滞、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胆、脾病位特征和湿、热、气虚、水停病性特征组合。结论: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肾相关;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可兼有痰、湿、热、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水停等病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证素规律,为揭示其病机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VIP、CBM、TCM、CNKI所收录的有关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搜索时间均为1995年至2016年,并选出文献中符合要求的资料建立数据库。从CBM、CNKI、TCM、VIP四大数据库中共检索文献401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合格论文186篇。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常见的病性证素以痰(饮)、气虚、阴虚、血瘀、阳虚、热为主,病位证素以肺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常见,病位涉及肺、脾、肾;二病性组合以痰+血瘀、气虚+阴虚、痰+热、痰+湿较为常见,病位主要在肺。结论: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证素规律的分析,并结合其他医家对其病机的论述,可以推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肾、脾,气虚、阴虚为发病的根本,痰饮、血瘀为其病机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MS痰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痰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及MS痰证中医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MS痰证常见病位为肝、肾、脾;常见实性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MS痰证患者痰证素积分与腹围、HOMA-IR、LDL-C、BMI相关;(3)脾与BMI呈负相关,湿与BMI呈正相关;肾、气虚与FP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血瘀与TG呈正相关;肝、热、气虚、阴虚、血虚与HOMA-IR呈正相关,脾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MS痰证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肾,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痰的病理程度及病位、病性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型证素规律及用药特点,为中医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公开发表的有关口服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的文献,对其证型、证素、治法、方药进行梳理,并采用频数分析、构成比分析、因子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阻络、阳虚血瘀和肝肾阴虚;常见的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经络、阴虚、痰、湿、阳虚,常见的病位证素为经络、肝、脾、肾,其中虚证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证素为瘀血、痰、湿、热、毒;常见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和补阳还五汤;常用中药为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药串为黄芪系列、桃仁系列等。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其次为痰、湿、热、毒,病位在经络,涉及肝、脾、肾三脏。气阴两虚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血瘀是关键;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补气活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25-1827
目的:分析挖掘血瘀证的疾病、兼夹证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09篇,中医疾病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胸痹、中风、消渴、癥积、水肿、眩晕、心悸、心痛、胃脘痛、头痛;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盆腔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恶性肿瘤。中医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心血瘀阻、湿热瘀阻、肾虚血瘀、阴虚血瘀、瘀阻胃络等。病位证素依次为心、肝、经络、脾、肾、胃、肺、筋骨、胞宫、大肠。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热、湿、阴虚、阳虚、外风、寒。结论:基于中医文献,利用频数统计总结的血瘀证在中西医疾病、兼夹证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基本上反映了血瘀证主要病机,能为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中医病性证候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性病学调查,采集740例MDR-PTB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和舌脉信息,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MDR-PTB证候数据库。采用证素、证候判定标准实施判定,分析描述其病性证候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结果共选取139个症状、体征组成中医四诊调查采集要素,其中频率>10%的症状体征有29个,频率>30%的症状体征有7个,依次为脉细、气短、盗汗、神疲、乏力、低热、口渴。740例患者中单一病性证素169例(22.84%),两病性证素组合216例(29.19%),三病性证素组合126例(17.03%),四病性证素组合47例(6.35%),五病性证素组合16例(2.16%),166例无法判定其病性证素。单一证素以气虚最为常见;216例两病性证素出现9种组合,其中气虚+阴虚频率最高,构成比为64.81%;126例患者三病性证素中出现9种组合,其中阴虚+火热+痰浊、气虚+阴虚+阳虚较常见,构成比分别为38.10%、31.75%;四种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火热+痰浊最常见,构成比为44.68%;五种病性证素组合16例均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痰浊。结论 MDR-PTB患者病性证素中气虚最常见,以气虚、阴虚合并火热、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