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答:男性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近年来有多发趋势,以中年以上居多.此年龄段肾中精气渐衰,气血先虚,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又由于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劳神过度,加之饮食不节,生活无序,继而人体脏腑功能受损,日久及肾,暗耗肾中精气,使肾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涵木温土,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导致湿浊内阻,聚而成痰,气血血瘀,痰瘀胶结,上逆阻塞乳络为乳癖.其病机为正虚邪恋.其中痰湿、瘀浊、肝郁只是病之标象,本质在于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正如余听鸿<外科医案汇编>所说:"……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故宜从肾虚论治.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三型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气血亏虚 患者多因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致气血亏虚。且脾胃损伤,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虚火内生而发口疮。气血不足,血运不畅,易致瘀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不藏神、心气不足、心阳失煦、心血亏虚、心脉不畅、心肾不交、心肝失畅、心脾两虚"8个方面论述了心在勃起功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虚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和五脏功能失调形成阳痿的机理,提出了"安心神、益心气、养心血、宣心志、通心脉、调水火、畅心肝、健心脾"的阳痿从心论治八法及常用方药,形成了理法方药具备"心虚阳痿"的观点,为阳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完善了笔者提出的"五脏皆可致痿,非独肾也"的阳痿论治理论,充实了临床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病因为多因素体亏虚,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阻滞气机,致气滞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日久导致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或由劳倦过度伤脾导致脾不健运,湿邪内停,外有湿热毒邪内侵,过嗜烟酒而化湿生热,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结于肝,日久更伤正气,正不胜邪又助长积块生长,循环往复,停于腹中,本虚标实,渐形成臌胀或积聚,终致肝积之证。原发性肝癌分为三型: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气阴两虚。临床当根据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处方以缓解患者痛苦,不适合做肝切除或长期放化疗的患者可从中医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减轻临床症状及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1、病因病机:Hp属邪气范畴,当脾胃虚弱时,外邪乘虚犯胃,导致脾胃内伤,脾失健运而发为胃痛。感染后外邪进一步损伤脾胃,亦可使正气更加亏虚,从而加重病情。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本病与季节、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饮食、六淫及七情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不遂,病机主要与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脾失健运、肾气亏虚、肝失疏泄导致水谷运化失职,津液输布不及,痰浊内生,痹阻脉道而成血脂异常。阐明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以脾运失健为主,治疗应以调脾助运为基本原则。临证根据脾失健运、脾气亏虚、脾虚肝亢、肺脾两虚的不同证型,分别治以调脾开胃助运、益气健脾助运、健脾平肝助运、补肺健脾助运,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五脏病证方剂配伍规律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脾系病证方剂 脾主运化、升清及统血,其性喜燥而恶湿.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先天禀赋不足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脾脏功能失调,脾虚、脾湿是脾系病证的两个主要方面,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内停,脾气亏虚日久,清气不升反降甚至下陷,还可气虚失摄,血溢脉外.亦可影响其它脏腑.因此在治脾用药时应该充分照顾到脾脏的生理特性,其关键在升清、治虚、治湿、协调脏腑功能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正常的劳动、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过度劳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房劳等)和过度安逸休息,均可引起疾病。思虑太心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而见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失健运而纳呆、腹胀、便溏等症。性生活过度,使人出现腰膝酸软,精神萎蘼,性功能减退或遗精、早泄甚至阳痿。 3、过度安闲,不劳动也不运动,易使人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或胖而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甚或继发其他疾病。 4、日常生活中不慎容易发生外伤.殴斗、战争及…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虽取得很大进展,但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现就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对其病因,诸家看法较为一致,认为其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酒过度,导致脾失健运,水谷肥甘之物变生为痰浊;内因为肝、脾、肾三脏虚损,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无论何种病因,皆致脏腑功能失调,主要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以脾脏为主。一则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运化不利而为痰瘀;二则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失司而成痰湿;三则年…  相似文献   

11.
杨宁 《中医药通报》2019,18(1):22-23
初步探讨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脾气亏虚,脾失健运,致津液生成不足或津液输布失常。临证以益气健脾法为主,配伍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风发病与脾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述 ,多详于肝肾 ,略于脾胃。笔者认为 ,脾胃在中风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略陈如下。1 病因病机1.1 脾胃失健 ,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 中风的发病因素 ,总括起来不外风、火、痰、气血逆乱。其中痰的产生大多与脾胃有关。如嗜食肥甘 ,嗜酒过度 ,或形盛气弱 ,中气亏虚 ,或肝阳素旺 ,横逆犯脾 ,皆可致脾失健运 ,水湿内停 ,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 ,引动肝风 ,夹痰上扰 ,蒙蔽心窍而引发中风。这种内生的痰热是诱发中风的重要病理之一。临床观察 ,痰热生风而致的中风 ,经及时治疗 ,痰热标实之象消除 ,病机由实转虚出现顺…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94-2296
文章介绍江育仁教授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经验。近年来厌食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江育仁教授认为本病发生的机制主要为脾失健运,部分儿童发病与脾气亏虚及肝火旺盛密切相关,治疗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健脾助运、调中消食之法,倡导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必要时佐以补脾、疏肝。  相似文献   

14.
介绍袁长津教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卫表不固,易感风寒,风寒之邪客于心脉而致胸阳不振,心阳亏虚则心失温煦而致胸闷、心悸;或情志所伤,忧思伤脾,暗耗心血。并将该症分型论治:心阳亏虚型,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施治;心脾两虚型,常用归脾汤治之;肝郁痰扰型,常用自拟柴芩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围术期乳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该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围术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在术前1日和术后第1日、第6日,以问卷调查法采集中医证候要素和临床、病理等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总结该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并分型,分析围术期前、后证型与年龄、职业、带瘤时间、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的关系。结果:术前全组均以肝气郁结兼肾气亏损比例最高(63.0%);术后第1日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弱和气血亏损兼脾失健运型占81.0%;术后第6日中、青年组心脾两虚分别占68.3%、58.8%,老年组气阴两虚为50.0%;脑力劳动者术后第1日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弱高于其他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与术前证型之间有关;带瘤时间、肿瘤类型的术前、术后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围术期证型可分9型:术前3型(气血两虚兼肝肾亏损型、肝郁脾虚兼肝肾亏损型、肝气郁结兼肾气亏损型),术后第1日3型(气血亏损兼心脾失养型、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型、气血亏损兼脾失健运型),术后第6日3型(心脾两虚型、脾失健运型、气阴两虚型),肝郁、肾虚可能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为严用和据《黄帝内经》"二阳之病发于心脾"之理论而创制。本方以补养心脾为主,脾气健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心血旺盛,主治脾失健运,心血不足所致惊悸怔忡、食少体倦诸症,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而见崩漏诸症亦可用本方治疗,即所谓"引血归脾"。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此有所发挥,它载明原方所治诸症,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致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补入当  相似文献   

19.
归脾汤则长于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补益心脾。适用于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血暗耗所致的惊悸、失眠、盗汗之证。此外还当伴有脾气亏虚而引起的体倦、食少、或脾不统血的崩漏下血、月经不调之症。故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益气健脾为主,辅以当归、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以补血养心安神,而成心脾两调之方。但重点在于益气补血以养心。  相似文献   

20.
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