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6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脾肾阳虚证组、血瘀湿重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栓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差异。结果: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脾肾阳虚证67例,血瘀湿重证51例,湿热下注证42例。3种证型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下注证组FIB与D-D水平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FIB与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者的血栓标志物TM、t-PA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TAT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上尿路结石患者1 064例,辨别中医证型分类及临床特征,B超测定结石大小、肾积水情况,同时实验室检测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1)1 064例患者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41.17%),其余依次为气血瘀滞型(24.72%)、肝肾阴虚型(11.75%)、肾阳亏虚型(11.37%)、其他型(10.99%)。(2)气血瘀滞型腰背疼痛、血尿、少腹拘急积分最高(P0.05);湿热蕴结型尿路刺激症状积分最高(P0.05);肾阳亏虚型结石直径最大(P0.05)。(3)气血瘀滞型合并肾积水比率最高(41.06%),湿热蕴结型合并尿路感染比率最高(42.69%),肾阳亏虚型合并肾功能损伤比率最高(5.79%)。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上尿路结石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主,各证型的临床症状和结石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合并凝血功能紊乱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按照乙肝肝硬化及凝血功能紊乱诊断标准收集乙肝肝硬化患者142例,观察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转化规律、肝硬化各中医证候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凝血指标、Child-pug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着乙肝肝硬化病程的加快,遵循热伤营阴(舌红绛、脉细数)—热伤血络(皮肤瘀斑,淡紫色)—由营入血—血分证之血热阴伤(瘀斑颜色变深)—血热动血的发展规律逐渐出现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症状;现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病率为51.40%,在肝肾阴虚证型(74.19%)和瘀血阻络证型(65.63%)中的发病率最高;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及Child-pugh评分依次为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肝气郁结证型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型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乙肝肝硬化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12%,明显高于未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14.49%。结论: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型乙肝肝硬化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病程的增长,凝血功能紊乱程度加剧,且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关系密切,在临床治疗中应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凝血指标及Child-pugh等因素,注意辨证施治,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辨证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观察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并取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未发现并发症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级糖尿病足辨证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则缩短;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FIB明显升高。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FIB可能是其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玥  颜征  刘明  王彬 《河北中医》2020,42(1):42-44,72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DVT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60例、血瘀湿重证40例及脾肾阳虚证30例,检测各组的常规凝血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结果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D-D水平均低于湿热下注证(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PLT、PT、APTT、FIB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下注证比较,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R值、K值均升高,α角、MA值均降低(P<0.05,P<0.01)。与血瘀湿重证比较,脾肾阳虚证MA值降低(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R值、K值和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C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在下肢DVT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水平不同,D-D、R值、K值、α角、MA值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大肠癌术前证候以湿热蕴结型最多,其次依次为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大肠癌术前主要证候群: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两虚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关系。方法调查分析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两者相关性。结果 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24例、气虚14例、阴虚9例、血瘀6例、平和4例、湿热3例、痰湿2例、阳虚2例;证型分布为肝郁气滞22例、气血两虚19例、冲任失调18例、热毒蕴结5例;其中气郁质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密切相关。结论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型肝郁气滞比例最高,气郁质与肝郁气滞、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关系密切,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最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最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最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相似文献   

9.
2237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我国AIDS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13家医疗单位2 237例患者,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根据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总结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患者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 AIDS患者有偿供血者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者以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病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气阴两虚证转移最多;AIDS患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脾肾阳虚证转移最多。不同干预手段:中药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气阴两虚向湿热蕴结转移较少,湿热蕴结向肝郁气滞和气阴两虚转移较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左右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40%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10%左右比例向脾肾阳虚转移。结论 HIV感染者以脾气虚弱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证候演变呈气虚→气虚夹湿、阴虚火热→气阴两虚→阳虚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ANS)患儿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1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晕厥中心的ANS患儿85例,其中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60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者25例。分析总结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结果?85例ANS患儿平时最常见的10项症状依次为:头晕、出冷汗、神疲乏力、常不开心情绪低落、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紧张焦虑、多梦、胆小。中医证型归结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痰热内蕴4种。单一证型31例(36.47%),其中气阴两虚证20例、肝郁气滞证9例、气血亏虚证2例;复合证型54例(63.53%),均以肝郁气滞证(54例)为主证型,兼气血亏虚(29例)、气阴两虚(14例)、痰热内蕴(11例)3个证型。在85例患者中,单一证型和复合证型中诊断为肝郁气滞证的比例最高(63例,74.1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4例,40.0%)、气血亏虚证(31例,36.47%),痰热内蕴证作为兼证11例(12.94%)。60例VVS患者主要证型为肝郁气血亏虚证(20例,33.33%)、气阴两虚证(16例,26.67%)。25例POTS患者主要证型为肝郁气血亏虚证(9例,36.0%)、肝郁气阴两虚证(6例,24.0%)。结论?VVS及POTS患儿的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出冷汗、神疲乏力、常不开心情绪低落;肝郁气滞和气血阴阳失衡(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是ANS患儿的主要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30例、气虚血瘀证30例、气阴两虚证30例、阳气虚衰证30例,检测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活性,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比较,PAI-1、t-PA、FIB、APTT、PT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与阳气虚衰证比较,t-PA、FIB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I-1、APTT、PT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各指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AI-1活性PT及FIB含量升高和t-PA活性及APTT含量降低的程度对区别心血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具有意义,心血瘀阻证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诊治并且同意参加本项研究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内容包括:舌苔、脉象、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数据,探索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包括主证、兼证。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例患者中,23例肝肾阴虚,占23%;77例脾肾阳虚,占77%;7例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占7%;3例脾肾阳虚兼心阳虚,占3%;1例脾肾阳虚兼气血亏虚,占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体重、锻炼、日照、营养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有两个主证和一个重要兼证。围绝经期女性以肝肾阴虚为主证,其余绝经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女性以脾肾阳虚为主证,高龄女性合并严重的脆性骨折多以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由于3例兼有心阳虚患者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1例兼有气血亏虚患者合并有左股骨颈骨折并进行全髋置换,术后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故心阳虚及气血亏虚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兼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 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防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按照《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于住院期间第1天和第14天分别观察双下肢静脉血栓状况,并观察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中1例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魁  史吏  潘浩  郑继行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新中医》2018,50(8):53-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 4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腿围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 1.18%,对照组为7 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髌骨腿围差值、胫骨腿围差值、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DD、FIB、PT、APTT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凝血,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风湿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自拟《产后风湿中医辨证因子量化表》对62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结果:产后风湿证候分布以气血亏虚证最高(40.3%),其次为肝肾亏虚证(24.3%)、肝郁气滞证(20.1%)、脾虚夹湿证(11.8%)及瘀血阻滞证(3.5%)。产后风湿证型组合形式复杂,共计17个类型,以两证组合居首,3证次之。结论:产后风湿中医证候以气血亏虚为多数,其次为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等证候,多证相兼,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5):538-540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深静脉血栓辨证预防研究。方法:选取12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前瞻性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辨证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辨证治疗组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辨证预防;西药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结果:辨证治疗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33%、患肢肿胀率为5.00%,西药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1.67%、患肢肿胀率为16.6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中,手术前期以实证,湿热下注型为主;术后初期以虚实证,气血瘀滞型为主;手术后期以虚证,脾肾阳虚型为主;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进行辨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显著减小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患肢肿胀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 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 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 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 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 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 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 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0.
从证型分类、证型演变及证型相关因素等3个方面总结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大肠癌常见证型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