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250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脂代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及血脂代谢,调节其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李吉武  唐爱华  郑超伟  赵伟 《新中医》2014,46(11):97-99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91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予易蒙停,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腹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h血浆葡萄糖(2hPG),肠道菌群包括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及拟杆菌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71.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有升高(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有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节其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再加用玉液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中医症状积分、血糖相关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FINS、HOMA-IR、HbAlc、BMI、腰围、体质量、TC、TG、LDL-C、肠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2组患者治疗后HDL-C、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均较治疗后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液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5%,对照组为35.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Ⅱ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初发肥胖患者应用温阳益气活血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组应用饮食运动调节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临床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温阳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比照两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代谢优化情况。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42%。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改善显著,临床组下降幅度显著好于参照组。两组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改善显著,临床组下降幅度显著好于参照组。两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改善显著,临床组下降幅度显著好于参照组。临床组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改善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初发肥胖患者应用温阳益气活血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莪黄汤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8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血清二胺氧化酶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调节其体内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并发症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11-2313
目的:探讨益气补脾法对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K科收治的95例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选取40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二甲双胍片250 mg/次,3次/d,观察组加用降糖丸,1袋3次/d冲服,治疗前后提取粪便菌群基因组DNA,通过构建粪便菌群的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明显改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数量升高,肠球菌属、肠杆菌、酵母菌数量降低(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肠道菌群数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脾法可有效改善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治疗过程中大便菌群的变化规律,从微生态学角度探索针灸减肥与肠道菌群调整的相关性。方法:设健康对照组和肥胖组,对肥胖患者通过辨证选取针灸穴位进行3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治疗10次,隔天1次。收集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正常对照者的大便样本,以选择性培养基完成肠道主要菌群的种类与含量检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纳入单纯性肥胖患者36例,平均年龄39.89±12.88岁。其主要证型为脾虚湿阻、脾肾两虚、胃热湿阻及阴虚内热型。收集针灸治疗痊愈/显效者14例,匹配年龄、性别与生活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14例,完成肠道菌群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肥胖患者肠道菌群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大肠杆菌、类杆菌均减少(P〈0.05);肠球菌明显增加(P〈0.05)。针刺治疗后肥胖患者肠道菌群中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肠球菌均显著减少(P〈0.05);类杆菌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灸减肥过程主要涉及对肠球菌和类杆菌数量的调节,该调节过程可能与针灸减肥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降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T2DM伴MS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治疗,B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联合降脂方治疗。分别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BG、HbA1c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TG、BMI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MI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降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内皮功能及神经体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分布及内皮功能和神经体液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分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内皮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象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30例;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给予健脾渗湿汤,B组给予贝飞达,C组给予氟哌酸。治疗10d后,比较4组肠道微生态及舌象变化。结果:治疗前,A组、B组及C组各菌群及唾液pH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与对照组各菌群及唾液pH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各菌群及唾液pH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各菌群及唾液pH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均为薄白苔,A组、B组及C组均为腻苔,A组、B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结论:健脾渗湿汤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调整异常舌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辅治Ⅱ型心肾综合征对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我院自拟温阳益气活血方,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CO、SV、LVEF、E/V及GF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Cr、BUN及UA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辅治Ⅱ型心肾综合征可改善心、肾功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急性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急性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活血汤组(治疗组A)和益气活血化痰汤组(治疗组B),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A 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汤(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B 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化痰汤(自拟方,分别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后血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2.85%、81.25%(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治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B疗效优于治疗组A(P<0.05);治疗组患者血黏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治疗组部分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能够改善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患者血黏度水平,改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可有效防治脑梗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的关系,为临床调脂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为病例组。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89例痰热互结型患者分为A组,47例气阴两虚型患者分为B组,30例阴阳两虚型患者分为C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受试者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且以痰热互结型患者最为显著。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调脂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脏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I、R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max、Vdmin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VSmax、Vdm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以增加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脏血流量,延缓病情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及粪便中肠道菌群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IBS-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大肠埃希菌未见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氨、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分为A、B、C、D四组。A组(24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25例)患者口服中药汤剂,C组(25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中药汤剂,D组(21例)为空白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检测4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氨、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D组患者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C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明显高于A、B组,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明显低于A、B组。A、B、C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组明显低于A、B组。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常常肠道菌群紊乱,且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能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能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方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肥胖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MI)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体重、BMI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能显著改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控制患者体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2):185-187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自拟中药温阳活血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LVEF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BNP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辅助西医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降糖、调脂、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指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异常、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积分和总积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右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明显增快(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72/80),对照组为71.2%(5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辅助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