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就五味而言,苦味药物频次最多(15 260次),其次为甘味(10 810次)、辛味(10 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就归经而言,肝经频次最多(14 237次),其次为肺经(10 452次)、脾经(10 061次)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温、凉药为主,甘、辛味药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与颜正华用药平和轻灵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名医传承平台系统探讨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医案,运用名医传承平台系统统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以及药物性、味、归经频次,分析核心药物、药物协同性、药证关联性、药物聚类。结果:收集符合录入条件的105份处方资料,涉及95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6次的中药有10味。药性频次以温性最多,其次是寒性、平性,热性和凉性出现频次较少。药味频次以甘味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涩味、淡味、酸味出现频次较少。归经频次以肝经最多,其次为脾经、胃经、肾经、肺经、心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胆经、三焦经出现频次较少。核心药物有14味,分别为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山药、丹参、杜仲、甘草、泽泻、肉桂、陈皮、干姜、黄柏、川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白术-党参;肺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山药-白术;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丹参-枸杞子;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附子-党参;肝肾阴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牛膝-山茱萸;水湿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土茯苓-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张仲景治疗烦躁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烦躁的条文、方剂及药物出现的频率、频数,对药物的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烦躁相关词的经文达113条,治便秘方剂共46首,运用63种药物;药物以脾经、肺经、心经、胃经四经最多,分别为21.31%、19.67%、14.75%、14.75%;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结论:张仲景治烦躁善于寒温并举,甘苦辛齐进,从心、脾、胃、肺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肛门瘙痒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89年至2016年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文献中治疗肛门瘙痒的中药熏洗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苦参、蛇床子、黄柏。四气频次依次为寒性509次、温性388次、凉性80次、平性43次、热性6次。五味频次依次为苦味722次、辛味465次、甘味223次、酸味68次、涩味53次、淡味16次、咸味12次。归经频次依次为肝经459次、膀胱经447次、肾经390次、胃经369次、脾经297次、心经245次、大肠经236次、肺经218次、心包经21次、胆经17次、小肠经8次、三焦经1次。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苦参,蛇床子""苦参,黄柏""地肤子,苦参"。根据同现关系,将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用网络视图方式展示,其中居于网络图中间的苦参、蛇床子、黄柏、白鲜皮、地肤子等均为临床熏洗治疗肛门瘙痒最常用中药。结论:肛门瘙痒熏洗常用的药物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攻毒杀虫为主,治法主要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寒、温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肾为主。苦参、蛇床子、黄柏、地肤子、白鲜皮、防风、百部是临床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踝关节扭伤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文献中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药熏洗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红花、透骨草、伸筋草。四气频次依次为温性536次、平性167次、凉性46次、寒性58次、热性16次。五味频次依次为辛味532次、苦味457次、甘味214次、咸味73次、酸味50次、淡味7次、涩味3次。归经频次依次为肝经649次、脾经341次、肾经280次、心经263次、膀胱经117次、胃经113次、肺经102次、大肠经69次、心包经55次、胆经52次、小肠经10次、三焦经10次。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红花,透骨草""红花,伸筋草""没药,乳香"。根据同现关系,将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用网络视图方式展示,其中居于网络图中间的没药、乳香、当归、伸筋草等均为临床熏洗治疗踝关节扭伤最常用中药。结论踝关节扭伤熏洗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发散风寒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肾为主。红花、透骨草、伸筋草、乳香、没药、当归、川芎、苏木、海桐皮、威灵仙是临床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扭伤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挖掘刘玉洁教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轻中度抑郁用药经验。方法:纳入100首处方,运用频次分析方法、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频次、中药的性味、归经频次,挖掘出新方组合等。结果:药物频次出现在前10位的分别为丹参、合欢花、半夏、郁金、砂仁、红景天、毛冬青、陈皮、茯苓、延胡索。四气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多见于肝、脾、胃及心经。治疗PCI术后合并轻中度抑郁的核心组合,通过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列出20个。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组合共得出10个。结论:刘玉洁教授治疗PCI术后合并抑郁在药物的性味上注重应用寒、温、平性和苦、辛、甘味的药物,药物归经多为肝经、脾经、胃经。注重化痰袪湿药、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筛选1984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文献61篇,对治疗卵巢早衰药物的四气五味、药量、归经等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探讨卵巢早衰的治疗及用药规律。其中,药物出现次数最多的为当归,其次为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甘草等;使用总剂量最多的为熟地黄,其次为当归、菟丝子、淫羊藿、山药等;补虚药的出现次数占到57.14%,有效使用剂量占总剂量的56.02%,是治疗卵巢早衰药物中使用最多的;各类药物中归肝经最多,占总药味的23.24%,其次为肾经、心经、脾经;性温的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例最多,为26.88%,其次为寒性药物,为22.58%;甘味最多,占总药味的40.54%,其次为苦、辛、酸。药物的归经性味,与本病病机多虚、治疗上以补益阴阳为主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胡雪原  李鸿涛  赵阳  张晓丽  李兵 《新中医》2021,53(18):19-24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痉厥医案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叶天士治疗痉厥的经验,为现代医学临证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中的68 则痉厥医案,对治疗痉厥使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8 则医案,涉及证候19 种,中药118 味,其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6 次) 共27 味;使用频次≥4 次的药物功效类别共12 类,使用频次由多到少排序: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常用药物的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其中寒性药物最多。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辛味,以甘味药最多。归经包括心经、肾经、肺经、肝经、脾经等,使用频次由多到少排序:心经>肾经>肺经>肝经、脾经。关联分析得到14 组药对,并将使用频次≥6 次的26 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得到5 类有意义的药组。结论:叶天士治疗痉厥的治法主要有清热养阴法、祛风通络法、清润滋补法、通闭开窍法、滋阴潜阳法等。根据不同病机随证变法,其所用的经典药物和辨证选方的思想为现代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范发才  黄炜萍  伍劲华 《光明中医》2022,(16):2922-2924
目的 探讨广东省名中医伍劲华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用药规律。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广东省名中医伍劲华专家门诊就诊病例中符合CRF相应纳排标准的医案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1)收录到CRF患者方剂363首,药物158味,使用频次高的前12味药物使用频率在45次以上,其中100次以上的为黄芪、当归、山萸肉、大黄、姜黄、槐花、桑椹7味。(2)药物四性、五味、归经频次统计,温性药物使用最多(1615次),其次为寒性(986次)、平性(382次),使用较少的为凉性、热性药物;甘味药物使用最高(1576次),其次为苦味(1130次)和辛味(983次),咸味药物使用最少;归肝经频次最高(2001次),其次为归脾经(1677次)、肾经(1003次),其他使用频次在500次以上的依次为归肺、胃、心、大肠经。(3)应用关联规则挖掘分析方法,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2组,包含核心药味5味,分别是黄芪、山萸肉、姜黄、大黄、当归;其中,益气养血滋肝肾的组合4组,补益加泻浊毒的组合3组,补益加散瘀的组合4组,泻浊毒加散瘀的组合1组。结论 广东省名中医伍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复东主任医师的临证处方总体遣药特点,并由方及理的原则,推论与之相应的何老的学术思想,分析、总结、提炼何老的学术特色。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何老临证医案方剂,建立数据库,计算机随机抽取200首处方,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何复东临证处方用药频次最高的20味药物,依次为巴戟天、葛根、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桂枝、土元、当归、何首乌、黄连、知母、锁阳、鹿茸、黄芩、川芎、钩藤、天麻、石决明。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公用41味,1 126频次,其中使用最多的补益药包括巴戟天、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锁阳、鹿茸等。对于补虚药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补虚药中应用味数及频次最高的为助阳药,共计15味,占补虚药味数的36.59%,而用药频次达591次,占补虚药总频次的52.49%。其次为补气药、补血药使用频率较高,滋阴药频次最低。对于处方用药的四气分析看,使用最多的是温性药物,寒性药物次之,平性药物再次之,热性与凉性药物使用极少。五味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辛味药、甘味药、苦味药,咸味药、酸味药及淡味药频次较低。从药物归经来看,归入肝经、胆经的药物最多,其余依次为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肺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归入心包、三焦经的药物最少。结论何老临证遣药具有其总体趋势,即善用葛九、补益虚损;长于温补、偏重补阳;寒温并用、补中有泻;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1.
顾婷婷  张琪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19-1120
目的:分析探索临证胸痹病的辨证思路。方法:采集2009年10月-2011年3月至常州中医院名医堂门诊病例35例,并对其脉案中的中药性能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胸痹病脉案常用45味中药五脏归经统计:肝经〉肾经〉心经=脾经〉肺经;五味情况统计:甘味〉辛味=苦味〉酸味〉咸味;四性情况统计:温性〉寒性=平性;六经归属情况统计: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结论:提示胸痹与肝、肾等脏器息息相关;胸痹病多以"正虚"为先;胸痹病八纲辨证属寒者居多;胸痹病六经辨证三阴在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毛德西教授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的新处方。方法:根据“K-聚类分析”和跟师学习,使用WPS软件录入数据,分析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26.0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得出新处方。结果:筛选出355首处方,涉及234味中药,用药总频数为4 624;用药频数大于50的有桑叶、杜仲叶、天麻、荷叶、绞股蓝、罗布麻叶、银杏叶、赤芍、丹参等,以上药物四气统计结果为寒性药945次,平性药808次,温性药436次等;五味统计结果为苦味药1 963次,甘味药1 427次,辛味药637次等;归经统计结果为肝经1 848次,肺经855次,心经818次,脾经795次,胃经760次,肾经329次等;功效统计结果为平肝息风药489次,活血化瘀药394次,补气药370次,发散风热药359次等;高频用药“K-聚类分析”得出两组药物,第1组:桑叶、杜仲叶、天麻、荷叶、绞股蓝、罗布麻叶、银杏叶、赤芍、丹参;第2组:白术、茯苓、半夏、黄连、葛根、麦冬、蔓荆子、牛膝、石菖蒲、决明子、茺蔚子、郁金、甘草、钩藤。结论:毛德西教授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用药四气以寒性和平性为主;用药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药汤剂治疗红斑狼疮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2729红斑狼疮相关治疗文献,最终筛选出的72篇中医临床观察类文献,并分别查出涉及药物的药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 0、Weka 3. 8、Cytoscape 3. 6. 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甘草、黄芪、牡丹皮等,累占总频次的58. 32%以上,从高频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中归纳出常用药对组合;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累占总频次的58. 42%;药性以寒性为主,次为温性、平性药物,累占药性总频次的58. 44%;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淡等,累占药味总频次的60. 68%;药物归经以肝经为最,次为心经、脾经、胃经、肺经和肾经等,累占归经总频次的58. 55%。结论:从本次文献数据研究结果来看红斑狼疮发病机理以脾肺气虚、肝肾阴虚、热毒内侵为主,临床上多选用补益脾肺、调肝益肾、滋阴清热、活血解毒之法治疗本病。此次对红斑狼疮的文献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药药性理论总结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临证特色;方法:收集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临证用药,分析用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布,总结用药特色;结果:研究收集到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中药232种,关联规则发现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主方为天麻、钩藤、辛夷、全蝎、蔓荆子(S=73.51%,C=98.71%);主方的四气分布中平性占33.66%,温性占27.67%,凉性占20.70%,寒性占17.96%,其他药物中寒性占46.89%,温性占24.34%,平性占22.87%,凉性占5.90%;主方的五味分布中,辛味有48.07%,甘味有31.49%,苦味有20.44%,其他药物中苦味有31.52%,甘味有30.30%,辛味有19.24%,此外酸、涩、淡、咸也有一定的分布;归经中主方归经较多的有肝经41.69%,胃经19.74%,肾经13.38%以及心包经10.78%,肺经10.38%,脾经4.02%。其他药物归经分布较多的有肺经23.15%,肝经15.29%,脾经13.80%,胃经13.78%,此外肾经、大肠经、小肠经、胆经、膀胱经、心包经等均有一定的分布。结论: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以治肝风为基础,肝肺并调,平时用药注重脾胃。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7):901-903
目的:探讨张学文教授治疗脑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临证治疗脑病处方1123首,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比率占26.2%,平性药占25.4%,寒性药占17.9%,微寒药占15.0%,其他药性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比率占30.8%,苦味药占29.0%,辛味药占24.2%,其他味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归经方面,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占25.8%,归心经的药物占14.8%,归胃经的药物占11.5%,归脾经的药物占11.2%,归肺经的药物占10.7%,归肾经的药物占10.3%,归其他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均在5%以下。结论:张学文教授在治疗脑病过程中,用药平和,其性多温平稍偏寒,很少使用大热之品,其味多甘、苦、辛,多入肝、心、胃、脾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恶性肿瘤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刘老诊治肿瘤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4月刘老门诊肿瘤患者148例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刘祖贻治疗肿瘤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148首处方中,药物频次前5位依次为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砂仁;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729次),其次为平性(542次)、寒性(398次)、凉性(148次);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1267次),其次为苦味(681次)、辛味(484次)、酸味(178次);药物归经以脾经频次最高(1251次),其次为胃经(1027次)、肺经(739次)。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个。结论刘老治疗恶性肿瘤以益气健脾扶正为主,兼以化瘀抗癌,体现了扶正祛邪用药规律及"杂病调中"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2000年1月至2017年10月)获取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逻辑学及信息定量统计法建立用药数据库,对中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用药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或鼻饲给药出现频次前6位常用中药是大黄,人参类,炙甘草,枳实,白术,厚朴;前6类中药是补虚药(补气药为主),清热药,理气药,泻下药,化湿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是脾经、胃经和肺经;温性药物多于寒性药物。灌肠给药出现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生黄芪;前5类中药是泻下药、化湿药、理气药、补气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为脾经、胃经和大肠经;寒性药物多于温性药物。结论口服或鼻饲给药与灌肠给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不同,大黄是最常用中药,攻下法是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顾护脾胃,辨证使用健脾益气、清热、理气化湿及温里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蔡蔚教授治疗慢性膀胱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蔚教授专家门诊患者,共1099诊次,建立蔡蔚教授治疗慢性膀胱炎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数据库内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中药属性统计、关联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等。结果 在纳入的1099首方剂中,使用频次≥100的中药共有35味,主要有甘草(1050次,95.54%)、黄芪(1030次,93.72%)、当归(969次,88.17%)等。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平;五味以苦味为主,其次为甘味、辛味;归经以肝、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心经、胃经、肾经。通过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获取常用药物组合76个,挖掘核心处方5首。结论 蔡蔚教授认为慢性膀胱炎病位在肝脾,且与肺、心、胃、肾密切相关,治法以益气活血,清热燥湿为主,寒温并用,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药功效分类和药性特点.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分析每味药物的功效分类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52篇,涉及中药206味,用药频次1 002次.补益类、清热类、祛湿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止血类等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寒热温凉及平性等四气药物均常用;五味中以甘、苦、辛味使用频率较高;归经以归脾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肝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和大肠经.结论:大肠癌以健脾温肾、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祛湿等为临床用药特点,以脏腑整体观念为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