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丹 《北京中医》2012,(1):46-48
目的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魏丹 《北京中医药》2012,31(1):46-48
目的 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 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 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患者偏头痛VAS评分、MS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值、MSQ值均有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可缓解偏头痛疼痛,改善偏头痛患者的MSQ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Jia CS  Zheng LY  Shi J  Ma XS  Li XF  Li WL  Zhu HJ 《针刺研究》2010,35(6):448-52, 473
目的:观察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耳穴透穴埋针刺法,以额、颞、枕为主穴,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胃、交感,伴畏光者加眼,每次留针5 d,共埋针4次;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连服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综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2.61%(3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7.39%(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3.72%(36/43),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浆5-HT含量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本经取穴及非经非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8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穴组14例,针刺患侧角孙、外关、阳陵泉及丘墟四穴,非经非穴组14例,针刺患侧四个非经非穴点,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及入组3个月分别以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患者生活品质问卷(MSQ)评价。结果 (l)近期疗效:两组头痛VAS计分、MSQ计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2)远期疗效:入组3个月随访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非经非穴组则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该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即时、远期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对穴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合谷穴组)针刺双侧合谷穴治疗,B组(太冲穴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C组(四关穴组)针刺四关穴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运用HAMD抑郁量表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A组、B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分别与A组、B组比较,C组总体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针刺"四关"穴疗效优于单用"合谷"或"太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柔肝熄风汤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6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53例)采用自拟柔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38/53),P 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MSQ评分均显著增高(P 0.01)、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 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0.01)。结论: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应用自拟柔肝熄风汤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针刺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1,次4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每周一至周五服药,停药2天,以减少副作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比较,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浆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保留时间30min,每周5次,疗程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结束后进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针刺结合耳尖放血均能改善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和功能,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一次40 mg,每日3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分别记录针刺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向调节患者脑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标本、根结”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标本、根结”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量表(MS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MSQ各维度评分及总体评价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MSQ各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为73.81%(3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根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单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卡托普利组各30例,经7天的药物洗脱期后,针刺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症状评分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症状积分及心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优于口服卡托普利;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口服卡托普利,且能同时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少针刺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针刺阳明经穴,观察组针刺少阳经穴,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7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治疗后研究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穴能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项部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64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对照组选取足少阳经常规穴位针刺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半年确定远期疗效。通过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的伴随症状、治疗期间的发作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 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 6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PQ评分、MID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和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均有效,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针刺治疗可能存在治疗后时间太长而疗效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洪波  陈春华 《陕西中医》2012,33(8):1065-1066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0.0%,70.0%。降压总有效率分别是80.0%,63.3%。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又能保持稳定持续降压。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太冲穴对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侠  吴焕林  李晓庆 《新中医》2007,39(11):21-22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对照组65例,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疗程均为7天。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与血压负荷值等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失访4例。2组治疗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短期降压疗效与卡托普利相当,在改善头晕、头痛等主观症状方面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5例,最后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3例、常规针刺组32例完成试验。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和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采用常规针刺组穴位加双侧后溪穴、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进行随访,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并对各个时间点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结束时NPQ评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和12周随访时八脉交会穴配穴组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为84.8%(27/33),两组比较P0.05;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7.5%(28/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3.6%(21/33,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及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针刺八脉交会穴配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名无先兆偏头痛受试者,随机分为少阳经特定穴组(真穴组)、非经非穴组(假穴组)和等待治疗组(等待组),分别给予真穴组和假穴组为期4周20次针刺治疗,而等待组观察4周不予治疗,以头痛天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头痛对生活质量、情绪影响为次要指标,评估针刺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头痛天数真穴组明显减少(4.11±2.24)天,假穴组无显著改善(0.53±3.16)天,等待组增加(-4.40±4.38)天,真穴组对头痛天数的改善优于假穴组与等待组。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评分(MSQ)与抑郁情绪的改善,真穴组优于假穴组与等待组。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和等待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