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榆炭的止血机制提供更好的炮制方法。方法: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667 g·kg~(-1)云南白药灌胃,地榆组给予4.000 g·kg~(-1)地榆水煎液灌胃,炒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炒地榆炭水煎液灌胃,烘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烘地榆炭水煎液灌胃。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都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榆组比较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地榆炭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炒地榆组比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地榆炭对其止血作用有影响,烘地榆炭的止血作用明显强于炒地榆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地榆生品和制品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榆组比较,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结论生地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不同制炭方法对地榆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3)
目的:探讨马齿苋止血作用活性部位及适宜加工炮制方法。方法:将马齿苋用不同溶剂提取、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灌胃给予小鼠,采用剪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结果:马齿苋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能够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能够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各炮制品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与生品组比较,烫制品、炒焦品、炒炭品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只有武火炒炭能够显著缩短凝血时间。结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是马齿苋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马齿苋经武火炒炭可以更好的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炒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炒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生地黄炭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炒生地黄炭和煅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地黄的止血作用增强,但两种制炭方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生地黄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研究卷柏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卷柏炮制前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卷柏生品低剂量组、卷柏生品高剂量组、卷柏炭低剂量组和卷柏炭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将卷柏生品、卷柏炭分别制成1,0.5 g/m L两种质量分数的药液。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液,给药剂量为20μL/g,连续给药3 d,1 d 1次。生理盐水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剪尾法取血,采用玻璃毛细管法和玻片法分别测定卷柏炭灌胃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对比,卷柏生品高剂量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卷柏炭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卷柏生品低剂量组对比,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卷柏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卷柏生品高剂量组对比,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卷柏炭高剂量组与卷柏炭低剂量组对比,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有所减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卷柏生品具有抗凝血作用;卷柏炭具有促凝血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4,(12):1680-1681
目的:通过药理实验,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止血作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为指标,并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的止血作用进行考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乌梅生品水煎液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及PT、APTT、TT及PLT无影响;炒炭品及烘炭品水煎液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缩短PT、APTT、TT,增加PLT数量。结论:乌梅制炭后止血作用显著增强,验证了其止血常炒炭的传统用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熟地黄、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熟地黄炭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炒熟地黄炭和煅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熟地黄产生了止血作用,但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临床宜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熟地黄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蚕砂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蚕砂炭止血机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空白组,蚕砂生品低、中、高剂量组,炒炭品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剪尾法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蚕砂生品低、中、高各剂量组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组间差别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炒炭品低、中、高各剂量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生品相比,蚕砂炒炭品各剂量组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P<0.01),其中高剂量组更为显著.结论:蚕砂生品具有一定止血之功,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炒炭品止血与剂量存在关联,说明蚕砂用于止血时,宜采用炒炭制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煅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黄组比较,煅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煅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煅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煅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及没食子酸含量为指标,探讨生品及不同炒炭方法对铁苋菜止血作用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剪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品及各炒炭制品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均有显著性(P0.01);与生品组比较,中火炒炭制品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具显著性(P0.05),文火炒炭和武火炒炭制品比较无显著性。铁苋菜生品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炒炭制品随火力增加没食子酸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铁苋菜炒炭宜选用中火炒制,可发挥更好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炒丝瓜络与丝瓜络炭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药效强弱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炒丝瓜络组、丝瓜络炭组和宫血宁组,每组10只。于每日17时,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3 d后,观察炒丝瓜络和丝瓜络炭对正常小鼠断尾后出血时间、眼底取血凝血时间、子宫系数大小以及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比较两者药效的强弱。结果:炒丝瓜络组、丝瓜络炭组和宫血宁组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均缩短,子宫系数均减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丝瓜络组、丝瓜络炭组与宫血宁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炒丝瓜络与丝瓜络炭组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力与收缩频率均有提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炒丝瓜络与丝瓜络炭治疗功血的药效相同。二者均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并有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以及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茜草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比较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浓度的茜草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影响的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毛细玻璃管小鼠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实验分二批处理,均设止血敏组(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实验一:观察灌服不同浓度生、炒茜草(炭)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二:观察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生、炒茜草(炭)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灌服、腹腔注射各组同生理盐水组比较,凝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促凝作用增强,同等剂量的生茜草作用强于茜草炭。结论:茜草水煎醇沉液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有明显缩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炮制对蒲黄中鞣质含量及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兰 《中药材》1993,16(10):24-26
以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为指标,探讨蒲黄的炮制意义及鞣质含量与其止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蒲黄生品、炒黄品、炒炭品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蒲黄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止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蒲黄加热炮制后鞣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干姜 "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最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地榆对小鼠凝血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地榆水煎液及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玻璃管小鼠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取小鼠280只,实验组分别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生、炒地榆(炭)水煎液及醇沉液,空白对照组灌服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服和腹腔注射止血敏。结果:同生理盐水组比较,灌服、腹腔注射地榆各处理组,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且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同等浓度的生地榆水煎液及其醇沉液强于地榆炭;醇沉液强于水煎液;灌服与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炒地榆(炭)水煎液及醇沉液对小鼠凝血时间有明显延长作用,生地榆水煎醇沉液作用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藕节炒炭前后提取物、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观察,验证藕节炒炭止血的科学性,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探讨止血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作为主要(毛细玻管法)观察指标,分别对藕节炒炭前后受试液、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18~22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10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0min,用毛细玻璃管自小鼠目外眦采血,自采血开始计时,观察自采血至出现血丝的时间作为凝血时间,比较受试药物组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通过凝血时间试验,对生藕节提取物、藕节炭提取物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优于生藕节的止血作用。在前次实验基础上对藕节石油醚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醋酸乙酯部位和水提取部位。进一步观察藕节炭醋酸乙酯提取物、3-表白桦脂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提示两组受试药均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醋酸乙脂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3,-表白桦脂酸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栀子炒炭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探索栀子炭的炮制机制。方法:检测栀子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运用HPLC测定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和440 nm;利用UV测定总鞣质含量,检测波长760 nm。动物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分别按2.1 g·kg-1(按生药量折算)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6 d后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大鼠肛温、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全血黏度的变化情况,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栀子炒炭后,栀子苷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急剧下降,总鞣质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生栀子能够极显著性降低大鼠的肛温(P0.01),且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P0.05,P0.01),但对凝血指标无影响;栀子炭只能在0~4 h极显著性降低大鼠肛温(P0.01)及全血低切黏度(P0.05),但可显著缩短TT,APTT和PT(P0.05,P0.01),且能明显降低FIB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栀子炭能够缓解血热出血大鼠肺损伤的症状。结论:栀子炭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其炮制机制可能与栀子苷、西红花苷类成分及鞣质的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结合药效学研究对所得炮制工艺进行验证。方法运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对栀子中不同有效成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得出栀子炭最佳炮制温度范围;同时,以栀子炭中鞣质含量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2个因素,结合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通过药效学实验(止血实验)对栀子炭炮制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热分析实验综合分析得出栀子炭最佳炮制温度为290.3~387.0℃;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栀子炭最优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330℃,炒制时间5.91 min;与空白组比较,新法组、传统组均能极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1),生品组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5);新法组能显著缩短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结合热分析技术和响应面法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进行相关药效学实验验证,结果合理可行,该法可为改进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合理量化炮制过程中火力火候参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叶与艾叶炭对虚寒证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艾叶和艾叶炭对小鼠虚寒性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叶炭能缩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叶能缩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叶组与艾叶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叶炭对虚寒性出血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艾叶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但止血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