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5,(7)
目的:为叶底红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叶底红的植物形态、显微构造(徒手切片、粉末特征、叶表皮撕片)进行鉴别。结果:红色的叶背可作为叶底红形态鉴别的依据;根、茎横切面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不明显、木质部木质化范围广,粉末含纤维状石细胞;全草各器官粉末都含有细长的多细胞非腺毛和基部膨大、腺头为圆形的多细胞腺毛。结论:叶底红的根、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构造及其粉末特征可作为鉴别特征,为其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3)
目的:对紫金牛科植物九节龙进行生药组织学研究。方法:对九节龙原植物进行形态学描述,显微构造(徒手切片、表皮撕片、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结果:全株各器官均可见细长的非腺毛和腺头为圆形的腺毛;九节龙的根、根茎及茎横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内皮层,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根茎及茎具髓部。结论:九节龙的根、根茎、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可作为九节龙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苗药金挖耳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系统观察苗药金挖耳及其混淆品天名精在性状,叶表面、全草粉末及根、茎、叶横切面的显微特征。结果:两种药材叶横切、叶表面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但部分性状和根、茎横切显微特征略有差异:天名精茎下部叶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成穗状排列,苞叶2~4枚,总苞钟球形,苞片3层。金挖耳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被白色短柔毛并杂以疏长柔毛,叶柄与叶片连接处有狭翅,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及枝端,苞叶3~5枚,总苞卵状球形,苞片4层。金挖耳根皮层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且内皮层明显。天名精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腺毛和非腺毛分布较金挖耳更密集,内皮层凯氏带加厚明显,髓射线近韧皮纤维处细胞略增厚。结论:苗药金挖耳的带花全草和茎横切面与天名精有区别,可作为其生药学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鸦嘴的显微特征。方法对老鸦嘴的根、茎、叶横切面及全草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老鸦嘴的茎横切面中柱鞘纤维束环列,髓部中空;叶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主脉中有1个外韧型维管束;全草粉末可见石细胞、非腺毛、纤维等。结论老鸦嘴有较明显的显微特征,可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4)
目的:对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的茎、叶、根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可见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角状凸起,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周围被厚壁纤维围绕。根茎横切面与茎相似。粉末中可见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孢子、纤维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楸根、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 白楸根灰褐色或棕色,质韧,木部淡黄色,木射线呈放射状;茎表皮密具卵圆形皮孔,嫩枝被淡黄色柔毛。叶类盾状,密被黄棕色柔毛。根横切面呈偏心性类圆形,皮层外侧具石细胞群,木质部导管辐射状排列。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具较多星状非腺毛,皮层较窄,外侧具石细胞环带,形成层波状环形,髓部宽广,可见分泌细胞及草酸钙簇晶。叶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及腺麟,海绵组织较宽,韧皮部外侧可见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基本薄壁细胞中有较多簇晶,具5~8个异常维管束。粉末可见星状非腺毛、腺麟、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草酸钙簇晶和方晶、棕色块等。叶上表皮气孔不等式,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叶脉分五级。结论 白楸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作为其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显微结构鉴别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九头狮子草的根、茎、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鉴别。结果:九头狮子草根、茎、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含钟乳体;茎、叶横切面表皮外着生非腺毛、腺鳞和少量腺毛;叶横切面栅栏组织1列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性;粉末中钟乳体腺鳞,头部多4个,细胞薄壁细胞中均含草酸钙小针晶和小片状结晶。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九头狮子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结石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基原鉴定、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的方法。结果系统全面地描述了民族药用植物结石草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根、茎、叶横切面和叶表面的显微特征。结论尽管结石草粉末、叶横切面、根横切面的显微特征不明显,但其药材性状,茎横切面、叶表面显微特征均能显示其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可以作为结石草种质鉴别、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刺蒴麻、长钩刺蒴麻在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上十分相似,药用功效有别,在临床和民间用药中,常会混淆使用而影响临床疗效。刺蒴麻全草利水通淋,清热除湿。主治泌尿系结石,痢疾,疮疖等。长钩刺蒴麻根、叶具止咳,利尿作用。有关刺蒴麻和长钩刺蒴麻的显微鉴别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刺蒴麻和长钧刺蒴麻两种植物的药用部位进行显微鉴别研究,并附组织结构和粉末图,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结果:发现刺蒴麻根横切面皮层宽广,韧皮部较窄,导管大型,散在;茎横切面表皮外被多细胞非腺毛,其下方具不规则排列的木栓层,内侧具厚角组织,皮层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多细胞非腺毛,维管速长椭圆形;粉末中草酸钙方晶较多。长钩刺蒴麻根横切面皮层宽广;茎横切面皮层较窄,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叶横切面下表皮被多细胞非腺毛,中脉维管束呈卵形;粉末中非腺毛众多,草酸钙簇晶棱角较尖锐。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刺蒴麻和长钩刺蒴麻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2)
目的: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及微性状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微性状鉴别对三花莸叶的表面、果实、种子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结果:植物形态以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为其主要鉴别特征;性状以茎叶的表面颜色及大小、花序和果实类型、气味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茎的横切面以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纤维束、维管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叶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维管束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粉末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三花莸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木棉花的显微特征。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木棉花各部位的显微构造与粉末特征。结果:木棉花花萼横切面有分泌腔,花萼内表面密布簇生柔毛;花瓣上下表皮被有星状毛;花柱横切面呈五角形;粉末中有非腺毛、花粉粒、草酸钙簇晶等。结论:以上显微鉴别特征可为木棉花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性状及显微特征,为其生药学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灰枝紫菀茎多分枝,帚状,皮灰褐色,撕裂,嫩枝纤细,被密短糙毛或柔毛。叶上表面被短糙毛,下表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伞房状或单生;花序梗细,长1~2.5 cm,有疏生的苞叶。灰枝紫菀根皮层宽广,可见众多石细胞,皮层内侧可见4~6个分泌道。茎横切面呈圆形,外被角质层,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叶上、下表皮均有腺毛,厚角组织1~2层,栅栏组织紧密分布,气孔不定式,3~4个保卫细胞。粉末黄棕色。腺毛和非腺毛较多。冠毛为多裂性分枝状,各分枝为单细胞,花粉粒黄色,具3孔沟,表面具尖刺状雕纹,石细胞单个散在,呈类方形,层纹及孔沟较明显,无色。可见花冠裂片表面具棒槌状突起。导管多为网状纹理和螺纹导管。偶见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结论:灰枝紫菀干燥药材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和叶表面显微特征,以及全草粉末显微特征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生药学特性,以性状特征和全草粉末特征最为突出,为灰枝紫菀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蓑衣,正确识别药材的真伪优劣,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水蓑衣茎稍四棱形;幼枝被短柔毛;单叶对生,纸质;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被毛。花萼管状,花冠二唇形,蒴果长椭圆形。老茎圆形,嫩茎四棱形,均被短柔毛;叶片易碎,卷曲。横切面根中皮层宽广,多由大型气室组成(显示出湿生植物的特征);茎类方形,表皮细胞晶细胞易见,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叶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气孔、腺鳞、非腺毛常见;上、下表皮均含有长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晶细胞;粉末中可见非腺毛、腺鳞、钟乳体、石细胞、纤维、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等。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水蓑衣有生药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广东楤木和虎刺楤木在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上极为相似,但功效有别.临床应用不同。对二者的药用部位进行显微鉴别研究,为临床应用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广东楤木根横切面皮层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宽广,导管大,常单个散在。茎横切面表皮被非腺毛,木栓层内侧具厚角组织,皮层散在分泌腔,韧皮部外侧具纤维束。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非腺毛,中脉维管束5束,周围具分泌腔。虎楤木忽木根横切面皮层宽广,散在分泌腔,导管大,常单个散在。茎横切面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皮层散在分泌腔,导管少.径向排列。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非腺毛,中脉维管束呈U形,下方具分泌腔。结论:以上特征为广东楤木和虎刺楤木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多花钩粉草和柳叶赛爵床进行显微特征研究,并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结果:多花钩粉草根横切面具髓部;茎横切面表皮具钟乳体,髓部发达;叶横切面栅栏组织穿过中脉上方;粉末中导管主为孔纹导管,棕色块多见,纤维壁厚.柳叶赛爵床根横切面皮层宽,内皮层具凯氏带,中间具髓部;茎横切面表皮具非腺毛及腺鳞,棱角处具厚角组织,具髓部;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3束.结论:以上特征为多花钩粉草和柳叶赛爵床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药用植物茅莓进行形态组织学鉴别,为鉴定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光谱鉴定。结果对茅莓根、茎、叶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测定,发现茅莓根和叶柄的横切面细胞内、叶肉组织内含有许多草酸钙簇晶,茎表皮、叶柄表皮及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非腺毛。经光谱扫描发现其总皂苷提取液经显色后在可见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形态组织学特征及光谱特征可用于茅莓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9,(11)
目的:对新疆阿魏属三种药用植物(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木垒阿魏)进行生药学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显微鉴定法对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木垒阿魏的根、茎、叶粉末及断面组织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和木垒阿魏在根横切面的栓皮、树脂道、皮层、形成层,茎横切面的表皮、皮层、维管束、树脂道、晶体、厚角组织,叶横切面的非腺毛和厚角组织、树脂道、叶肉组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粉末中导管大小、淀粉粒和非腺毛的形状、数量和大小亦有一定区别。结论:显微鉴别可以区分三种阿魏属植物。该研究可对现有的阿魏鉴定方法和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促进阿魏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关红子仔和双花蟛蜞菊的显微结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对二者进行显微特征研究,为二者的鉴别、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红子仔根横切面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导管小型,散在;茎横切面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较多,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外被角质层,海绵组织排列较疏松;粉末中淀粉多为复粒,脐点呈点状,草酸钙方晶少量。双花蟛蜞菊根横切面皮层宽广,导管大型,散在;茎横切面皮层较窄,韧皮部较窄,韧皮部具韧皮纤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少而大型,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外侧被角质层及稀疏非腺毛,中脉维管束圆形;粉末非腺毛较少,石细胞方形或椭圆形。结论: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红子仔和双花蟛蜞菊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南天竹的根、茎、叶、果实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方法对南天竹各药用部位进行外观特征描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粉末制片技术对各药用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绘制墨线图并拍照。结果:发现该原植物形态特征与本草描述一致;药材性状为根、茎、叶、花、果实类生药特点;根横切面无髓部;茎横切面中可见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纤维束及木质部内侧的帽状纤维束;叶横切面中栅栏组织较为宽广,主脉维管束周围的纤维束成环;叶柄横切面中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果实横切面中可见多层石细胞组成的环带;根和茎的粉末特征中主要含有含晶石细胞;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和不定式气孔;花粉末中可见花粉粒,具3孔沟,外壁网状雕纹明显,有较多的网纹细胞;果实粉末中可见大量分枝状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为南天竹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11)
目的:为正本清源,对容易混淆的苋属2种植物(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和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进行种间鉴别比较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特征及采用显微鉴别法(石蜡切片法技术制片、粉末制片和叶表面制片法)对2种植物的根、茎、叶的横切面、粉末显微结构及叶表面观等方面的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种植物形态在茎分枝、叶先端和胞果等方面有不同,药材性状均为全草类生药特点但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根和茎横切面中均发现主要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型维管束,但轮数数量有差异;叶横切面中主脉维管束束数不同,厚角组织发达程度不一;叶表面观中表皮细胞细胞壁弯曲程度不同,气孔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粉末结构中含有导管、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等结构,直径大小有区别。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可以进行种间鉴别,为苋属2种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